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页

      沈母见他脸色不对,知道自己可能说错话了,忙道:“阿贞啊,你你别担心,你,你姨娘没什么事,只是现在不在秦家了。”
    秦贞缓缓吐了口气,抹了把汗道:“您,您别大喘气呀!”
    妈的,吓死宝宝了!
    第32章 买人·沈母
    沈母也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把她听到的,看到的给说了。
    沈君月走的时候,让她帮忙盯着点秦家。
    秦贞被这么分出来,沈母也替女婿打抱不平的,家里孩子都走了,她除了做饭之外,也没别的事,就索性没事跟人打听了打听,有时间就去那边晃晃。
    昨天秦家的人来买肉。
    因为知道沈家与秦家的关系,来买肉的厨房管事便跟她透露了一下,太太的金镯子不见了,后来在素姨娘那里搜到了。
    然后就有人说,素姨娘那天与秦贞见面了。
    秦贞还想上府里来,不过被王管家给打走了,再说秦贞来的时候,不止王管家看到了,就连三公子,如今的二公子,还有小孙公子也瞧见了。
    秦贞来干吗?
    平时好吃懒作的一个孩子,肯定是没钱了。
    而素姨娘又与秦贞见过面。
    当时小丫环找她时,她是哭着回来的。
    到太太跟前时,眼眶还是红的,这就说明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不镯子丢了,又在素姨娘屋里找到的,很明显,素姨娘是想偷了镯子换钱给自家儿子。
    王氏劈头盖脸的就打了几巴掌,一句话也不问,直接找人牙子把人给发卖了。
    秦贞听得呼吸一窒,“那我娘,她现在在哪儿?”
    沈母道:“我带你去。”
    素姨娘被发卖之后,秦老爷想把人给接回来,这案子明显就是不公么。
    哪能看到镯子,也不问个青红皂白就把人给发卖了。
    秦老爷这个人一辈子挺怕老婆的,关键是自己的官还是老婆娘家帮忙出钱出力给捐来的,平时在家里什么都是王氏说得算。
    可素姨娘也毕竟给他生了个孩子,现在把素姨娘给卖了。
    秦老爷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要把人找回来再问问,王氏不肯,两人还打了起来。
    秦老爷这两天都没上衙里去。
    应该是受伤挺重。
    素姨娘长得好看,年纪也不大,又在县令家里伺候过,比起村里那些没见识,没读过书的小姑娘还受欢迎。
    牙婆就想着卖个好价钱。
    县城就这么大,沈母跟牙婆也是认识的。
    所以,沈母一找过去,牙婆就知道她的来意了。
    那时候牙婆正在给素姨娘找人家,素姨娘身上的伤已经消了肿,沈母给了牙婆二两银子,让她先缓上几日。
    帮素姨娘买点好东西,药之类的先把病给看了。
    本来打算给秦贞他们送信的,这不刚巧秦贞今日给过来了。
    总之,素姨娘还在牙婆手里。
    秦贞一颗心总算是放进肚子了,一连和沈母道了好几次谢。
    要是人真没了,他感觉自己可以去跳河了,不管素姨娘与他亲不亲,起码对他没什么坏心眼,还是原主的娘。
    就凭这一点,就该把人给救回来。
    想到此,秦贞脚步就更快了。
    沈母好笑道:“你谢我做什么呀,你要谢就谢谢我家小月,本来还以为嫁到你们家能享个福,谁知道,你们那个太太留了这么一手。”
    沈家虽然没钱,可沈君月是读过书、识过字的。
    也就是沈父的职业不太好。
    要不然,沈母觉得秦贞根本配不上自家闺女。
    看着傻大个的模样,沈母一声叹息。
    沈母挥了挥手,“算了,你只要对我女儿好比什么都强,你们小两口把日子过好了,我老太太多操点心,多办点事也没什么。”
    秦贞用力点头。
    说不感动是假的。
    牙婆住的地方离沈家不算太远,走了两条街在一个小胡洞里。
    两人过去时,牙婆正在□□几个七八岁的小姑娘,都长得瘦瘦黑黑,身上的衣裳也是破破烂烂,不过每个人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看到沈母领了秦贞过来。
    牙婆让小姑娘们先自己练习抬头挺胸行礼等姿势,领着两人到了隔壁。
    拿了沈母的银子,牙婆还特意给素姨娘安排了一间屋子,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被褥什么的都是新的。
    素姨娘身上的伤也被擦了药,正坐在窗前绣花。
    听到开门声,回头一看。
    与秦贞四目相对,愣了好一会,直到被秦贞给抱住了,眼泪才哗的一下落了下来。
    秦贞道:“娘,我来接您了。”
    秦贞接素姨娘离开还挺顺利。
    牙婆卖人,是看价格的。
    秦贞来的时候,沈君月给了他五十两,一是让他帮忙买一车的粮食,再去铺子订一些酒坛子,二是让他瞧瞧,能不能把素姨娘给赎回来。
    五十两赎个下人绰绰有余了。
    粮食的钱可以先赊账。
    秦贞对于今日把人带回去本来不抱希望的,先跟他爹见过面再说。
    岂知,他运气好,根本不用去秦家,也不用去衙门。
    牙婆给素姨娘的定价是二十两。
    可一看秦贞是亲儿子,嘴一张便道:“三十两,不能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