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页
望着黑乎乎的天上,挂着那盏又亮又大的星星,秦贞哈气气连连。
“这也太早了吧!”
小勇道:“不早了,卯时三刻了。”
秦贞没睡饱,脑袋一片糨糊。
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也没算清楚这是几点。
不过夏天昼长夜短,收拾好抱着早餐出了门,就发现天空露出了鱼肚白,再过几条胡同,太阳就渐渐露出来了,也就一眨睛的功夫,街边的小摊、行人,挤得满满当当。
小勇道:“大人,您饿不饿,那边的包子特别好吃。”
秦贞摇头,见小勇明明眼下都青了,还一个劲关心他,秦贞只觉得心头暖暖的,道:“明天早上,你不必送我了,我自己能起来,我把甜甜骑上就行了。”
小勇抽抽嘴角。
人家的马要么叫闪电,追风,秦贞倒好,给马取名叫甜甜。
也得亏是匹母马,不然这名字准把人给隔应死。
小勇快速在心底吐槽完,笑道:“大人别担心小的,王爷走时都交待好了,大人新入京都,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让小的多做点事,小的再带您走几趟,咱们再骑马也不迟。”
秦贞:“……”
总感觉郑王把他不识路的这一特性给捅了出去。
第105章 249-251工作+宅子
秦贞头一天上班,幸好还有两个熟人。
三人也就前后脚到的门口。
徐志明见他下车,笑道:“真巧,一起进去吧。”
秦贞笑道:“我还担心,自己来不知道路,现在好了,两位师兄带着我一道儿。”
李玉杭道:“我小时候倒是来找这里找过我二叔。”
还在里面的藏书阁看过书。
这么一说,秦贞才发现,三人里面也就他是从小地方来的。
徐志明怕他什么都不知道,边走边给他介绍翰林院的布局,每个殿、每间屋子的用处。
秦贞都一一记下来。
到了里头,翰林院的大人们还没来上班,三人在院里站了一会,才瞧见几个翰林学士过来了,其中有个姓燕的学士笑道:“徐修撰、李编修和秦编修是吗?”
三人忙应了一声。
怕大家不认得他们,顺便挨个来了个自我介绍。
燕大人道:“你们今日第一天来,几位大人都不在,交由我来带着你们,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也就是帮忙查查资料什么的。”
三人跟着燕大人到了“办公室”,才知道翰林院其实并不是太忙,如果有需要会被征调到别的部门帮忙,如果没有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近大家在编写一部农书。
里面除了记录农具和农作物的种植之外,最主要的是把农作物的作用给写出来。
以前的农书介绍的大部分是如何种植,至于你种出来做什么,也没详细说。
这次他们就得详细说明,算是对以前的农书的一种补充。
而且本朝疆朝缩减了一大半,许多东西其实已经不适合种植了,他们这种就分片划分,将适合种植的,适合在什么地方种植,产量如何,都得写得清清楚楚。
给秦贞和李玉杭分配的任务,是查找一些适合经济的作物,比如棉麻一类的。
秦贞看那纸上密密麻麻,许多都没见过的东西,一下子就头大了。
这工作怎么就轮到他了,应该把沈君月给喊来的。
徐志明倒是比他们两人好些,对方是状元,一上来就是从六品的修撰,燕大人直接让他去做后期钉正去了。
不过说实话,也得查资料。
但相对来说,比秦贞他们方便一些,一切都以秦贞两人这边的查找为基础,到时候不管是编写和修正,都得依托原来的资料。
秦贞他们需要把东西在哪本书上找到,再标明在哪页上,分门别类放好。
算是做最初的鉴定。
李玉杭在京里长大的,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大清,更别说这些乱七八糟,生活中不常见的东西了。
李玉杭道:“秦大人,这些你认识几个?”
秦贞道:“不太多,这几个没听说过,也有可能咱们那边叫的名字与这上头的不一样。”
就像苹果,在这年头都叫紫奈。
金银花也有好几个名字,更别说各地的方言不一样,叫法更是千差万别。
红薯地瓜,土豆山芋就是最好的例子。
秦贞看得头挺大,想了想道:“要不咱们先找这几个认识的吧,不认识的我回去问问我娘子。”
李玉杭头刚点了一半,突然顿住,奇怪道:“你娘子认识这些?”
秦贞点头,“她在这方面挺有研究的,在果树嫁接方面,与农作物培育上头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她种的葡萄和果子,比别人种的个头都大,口感也好上许多。”
要不是,他们那片山地才买了没多少时间,树太小产量跟不上来,否则他感觉他们家的果子会挺出名的。
以后时间久了,想不赚钱都难。
这次他听说,沈君月又买了一地,而且与赵家、邹家,还有王家一起合作,去年冬天他们种的麦子什么的都是沈君月经过养育之后育出来第一代。
本来今年打算继续育种的,结果被家里人给推出来。
所以,只得将双儿留了下来。
李玉杭不可思议道:“真厉害呀,我还没听说过哪个女人种地种得特别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