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
就连杨氏都不太明白她们二人是怎么聊的,她初时认为,王妃娘娘自己原也是个奴婢,那么,她欣赏赵氏这种不肯被人折辱的奴婢,也是情理之中。然则高位者欣赏某个人,也未必是要和那个人多来往的吧。
她们到底是怎么交流的?
谜底是闲云揭开的,小侍女不怕事儿多,鬼鬼祟祟跟女先生打听:“先生,那位赵……她先前到底是做什么的呀?”
杨氏一怔:“她是个官奴婢,还能是做什么的?多半是歌姬吧,又或者是个舞姬。”
年轻貌美的官奴婢,尤其是身子还清白的,做这两个行当的多。
“不是不是,她做奴婢之前呢?是什么人家的女儿?”
“大约是……乐户吧?”杨氏摸不着头脑,“你问这个做什么?”
“她居然识字,还会写文章,”闲云道,“王妃娘娘安排人给她送笔墨纸砚,过一阵子收一沓儿回来,我虽然不全识得那些字,读一读猜一猜也能读大半,都是好故事。娘娘说改日安排戏班子排演去唱呢。”
杨氏这是真的惊忡了:“她识字?”
她先前从没有想过,先头丈夫霸占的奴婢竟然是个认字还会写故事的女人!
杨氏的亲爹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儿,到底也算得上大家出身,她知道,莫说平民,便是小吏家的女儿,都不会叫读书的,能“勉强识得几个字”,能读个话本子的,那都算是女孩儿自己上进,外加爹娘宠爱才能行。
能教女儿读书写文章的人家,不是高官显宦,便是书香旧家。
这样的人物,怎么就沦落成了官奴婢?想来也是和她一样倒霉,规矩本分地在家中过日子,突然来了一票人将整座府邸围住,连拆带搬……
可她遭逢抄家和亲族获罪的时候已经嫁人了,接着就被发配来了泽州,虽然受了不少苦,到底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本事没饿死!
但赵氏要是在娘家时就被罚做了官婢,然后又被她先夫那么个丧眼的东西霸占……杨氏叹了一口气,她理解赵氏为什么要毁容要吞炭了。
官家女落到这个地步,的确没有脸面再见人。但好在她没有寻死,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指望。
譬如杨氏自己,当初也没跟婆母一起作死,现在才脱了奴籍。不仅重获人身自由,还因为王妃的缘故,在皇后娘娘面前露了一回名字,连公主府那边都赏了文房四宝给她,那对年轻的“叔祖父”“叔祖母”似乎是挺欣赏她“宅心仁厚”的。
公主府赏下来的,当然是好东西,杨氏不敢用,高高供起来放着,打算百年之后带进自己的坟墓里。
她问闲云要了赵氏写的故事来看,越看越入迷:赵氏写的故事都不长,剧情紧凑又波折,和现下人常看的话本、戏本都不一样。
如今大家爱看才子佳人,可赵氏的主角尽是些小丫鬟、小尼姑、工匠学徒,还有破败宅门的千金、死了丈夫的寡妇、父母双亡的孤儿,全是要被人欺负、一开场就苦兮兮的角色。
尤其是看到一个落魄武将家中的小庶女艰难求生,杨氏的眼泪都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她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日子,觉得那可怜的小姑娘简直就是自己。
可小庶女没像她一样老老实实嫁给爹爹安排的人,她想法子说动嫡母,嫁了个没钱没势的小军官,跟着夫婿去了边关。后来有一回,大军出去打仗了,她在的城池却被贼兵围住,她带着一群老弱病残坚守城池,直到朝廷大军来援。她居功至伟,受了朝廷诰命,飞黄腾达,再回到京城见爹娘时,先前那些骄横的姊妹都回来讨好她了,她冷飕飕念了首诗嘲讽她们,她们也不敢回嘴。
杨氏看得投入极了,她甚至想,若是她做这小庶女,凭借自幼见到爹爹和叔伯们练武的功夫,说不准也能立功受封呢。她怎么就嫁给那个死东西,落到如今这个下场!
别的不说,她也会骑马射箭,也偷偷抡过爹爹的刀啊。
再有别的故事,一个一个也都令人热血沸腾。主角越是卑微贫贱,甚至大字都不识一个,后来的发达就越叫人拍桌叫好。
只要主角善良,坚定,勤劳,明事理辨善恶,就能为朝廷立功,为百姓立命,扬名发财,走上人生的巅峰!
怪不得王妃要将这些故事编做戏文演出来——百姓们中,是高门大户多,还是升斗小民多?人人都能从这些戏文里找到自己,那可不是更爱看么?
第151章
杨氏以为王妃这是要养几个戏班子——毕竟四州地面上,毅亲王府的产业着实不少,可见王府是绝不嫌钱多的。而戏班子也赚钱的,燕国人爱看的傀儡戏,一场戏大约只用三五人,唱一个时辰,供三四十人观看,却常能收到五两银子的报酬,实在算得上不菲了。
要是戏台子能更大一点儿,再由几个伶人扮演,那就更赚啦。那时候,入戏场要掏钱,喝茶要掏钱,吃点心要掏钱,赏伶人也要掏钱。大部分钱都到了班主和戏场东家腰包里,别看他们地位不高,钱财却真不少。
连带着,固定给某个班子写戏折子的人也能赚着不少——那还是民间的班子呢,若是给亲王妃的班子写,恐怕能赚得更多吧?
杨氏甚至有点嫉妒赵氏了,但翻翻那些故事,她又服气了:不说别的,就是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让她来写,她写得了么?她自己便是个循规蹈矩逆来顺受的人,便是有几分主意,平时也全用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