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如果非要说,可能就是想感受一下自然的力量。
从小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感受自然之力的机会是不太多的。城市总是奔着安全、宜居的目标建设,城里的日子过久了,一些人就会想向往自然。
苏江宁换了个角度来解释:“摄影,我想拍台风。”
少女恍然大悟:“哦~” 她煞有介事地点点头,“原来如此,你是一名摄影记者。我想呢,当记者的像你这么不爱说话可怎么行?”
苏江宁:……
这番话说得很有见识,说中了苏江宁的死穴。
苏大记者,实在很讨厌记者这个职业。
这话说起来,就有点长了。
因为家里的缘故,他在大学时就进入华新社实习。
在校成绩优异,外表英俊至极,新世纪媒体菁英的形象呼之欲出。领导很欣赏,时常让他参与社里的重要采访。
那时候,苏江宁还没有那么任性,硬着头皮去当一名记者,虽然在采访的时候常常会断片,但在写通讯写内参的时候直击重点文采斐然,有时候还能带飞正职记者。
实习两年,做出了三个全国新闻奖的稿子,因为是实习生,没有署他名字。社里领导很满意,家中老爷子很满意,唯独苏江宁不满意。
经过两年的“锻炼”,他非但没有长出一身能言善道的本事,反而对人际交流更加抗拒了。
到了大四,脸皮厚了,翅膀硬了,便开始装死。借口学校论文忙,去社里的时间骤然减少。
即使如此,还是因为前期过于辉煌的履历,被领导钦点转正。
苏江宁是个缺乏生活理想的人,身上没有什么年轻人的朝气。
虽然他不想当记者,但要问他是否有什么别的想做的?那也是没有的。
他想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折中办法,就是去当一名摄影记者。
摄影记者,只需要在新闻现场拍照,不需要与人交流,即使出采访,也有文字记者冲锋在前,摄影要做的依然只是拍照。
非常适合他!
说干就干,入职头一天,他就打报告要求转到摄影部。
因为他的摄影技术并不输他的写作能力,所以领导虽然讶异,但碍于当事人的强烈意愿,苏江宁还是成功转到了摄影部。
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他做文字采编工作时,看到摄影记者们都在沉默地干活。
谁知一进入摄影部,昔日他眼中的这些沉默的酷哥,一个个都生龙活虎,话多到飞起,不干活时就盘踞在办公室里聊天吹牛,称兄道弟热爱社交之情,比文字记者有过之无不及。
他们还会欢迎他,时常邀请这名新鲜血液加入他们的兄弟局。
这已经够苏江宁崩溃的,偏偏家里老爷子还在搞事情。
明明离退休还有许多年,最近老爷子不知发了什么神经,非要娶保姆。
他想娶保姆这个事已经老生常谈,所有人都不当回事。没想到这次居然是来真的,没有当面锣对面鼓地宣布,而是直接把人带去领证。还是保姆在民政局门口打退堂鼓,为了日后生活安宁考虑,最好还是获得家里人的同意。
老爷子回来便大发雷霆。
连续小半个月了,家里天天来一堆亲戚苦口婆心地劝,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娶不得!
这些年来,老爷子步步高升,仕途顺畅,在官方场面里都是有头有脸,偏偏家中做不得主。最主要原因,是上面还有个老老爷子。
苏家是有历史底蕴的家庭,从江南到申市,往上数五百年族谱都没断过。当初的儿媳是老老爷子精挑细选来的,名门闺秀,门当户对。
偏偏臭小子不珍惜,离了。离了就算了,可以再娶。
但娶个啥?保姆?
老苏家丢得起这个脸吗?
苏江宁也不同意他爹的这门亲事。
但既然有的是人冲锋陷阵,吵吵闹闹没完没了,他干脆就单位里请了假,跑到天涯海角放逐自己去了。
第43章 追风(2)
黄沙岛,就是他放逐自己的地方。
一个东海小岛,自然风光有如蓬莱仙境,人文基础有如化外之洲。
苏江宁是申市人,虽然也在沿海地区,遇过台风天,但他还没机会接近台风中心。
这次他查了台风可能的登陆点,在东屿群岛中看到了黄沙岛三个字,立刻做好了决定。
在气象观测技术并不发达的20世纪,各国和地区对于台风的预测也是零零散散、各自为政。东南沿海除了一年又一年地随机中招外,并没有很好的防范手段。
人们对台风知之甚少,了解台风的手段也很有限,前往台风中心去获取一手资料的研究者更是几乎没有。
苏江宁胆子很肥,觉得自己可以。
小岛比他想象得还要落后。
自从来到岛上,他便成了一个信息绝缘体,只能靠对天气的感觉来估摸台风的程度。
当台风来时,一个小岛哪里风最大,那必然是最高的山上。
那天岛上风明显地起来了,应该是被台风外围扫到了。苏江宁便收拾收拾进了山。
迷路是个意外,但撇开迷路不说,这个台风的表现也有些超出预计。
头两天,它的风雨都是比较均匀的,并没有越变越强,导致苏江宁猜测它可能走偏了,更往西去了华南,或者更往东要从海里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