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这不仅仅是把剑,还是陛下对他深深的信任,他决不能辜负陛下和众人的期待!
有了这把剑之后,他的底气足了很多,几乎是瞬间,远在京城的明帝就给了他无尽的力量。他先是让人把这县丞给五花大绑起来,然后给丢到了县衙里的大牢的看守起来,之后又让人寻了这府里的管家拿了钥匙,打开粮仓。
里面的大米多的几乎要溢了出来,有些都已变作了陈米。
不远处看着这一幕的百姓先是心痛不已,然后再是咒骂这杀千刀的狗官。
但是何晏平并没有立即让人开了粮仓将这些米粮放了出去,而是让人锁上了门。因为他这一行为,人群立即骚动了起来。引来了许多人的质疑声。
“大家,静一静,先听我说。”
“我不是不履行我的承诺,而是现在平县太乱,不知道具体情况。我得先了解一下平县剩下的人,然后才好分配粮食。现在,每一户人家都回去好好清点下自家还剩下多少人,顺便通知下左右邻里,然后明天告诉我。我会先让人熬些白粥在县衙的门口布粥。大家散了吧!”
众人还是在这里徘徊了良久才消散了。
何晏平立即又开了那把锁,然后让清河指挥人把那些陈米拖出来,让人先熬些稀粥在县衙门口布粥。自己先离开,他需要好好理清一下自己要做的事情。
双方
连日里饿得几乎头晕眼花,形若饿殍的百姓们,虽然还对把大白米面锁起来的何晏平打从心底抱着些因为陌生而引起的怀疑,但在对米粥的渴望的驱使下,大家还是很积极的回去向邻里八方的人宣传着。
动作极快的,很快每家每户的家长们都已经清算好自家的人头数。若是家里壮丁死了,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家庭,就有周围的邻居代表报数。
县衙门口很快就贴出了一张告示,规定:让每五个人结成一伍,然后选出一个伍长,明天将名字报上去,领一个身份牌,好避免以后重复领粮食。
不知道的百姓嚷嚷着,而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新上任的县令这一纸告示之下的意思,大家心中很是欣慰的想着,也许这个大人是真的为他们而来。于是,纷纷奔走相告。
处于绝望中的人,就像是溺水的人,只要看到东西浮着就会伸出手拽住它,把它看作是救命稻草。这些被洪灾泛滥所带来的阴影所笼罩的诸人,这么一听,自然是积极地配合。生怕落后一步,就没了自己得一口吃的。
仅仅是告示贴出不到一个时辰,就不断有人来到县衙里报了五人各自姓名,并且领了伍长身份牌。
这些牌子也都是由何晏平号召县衙里所有的人一起赶制的,不一定要是木牌,其实就是用较为坚硬的纸板做成的,写着几人的名字。然后留下好大的空隙用来盖章。粮食紧缺,即使何晏平从县衙的粮库里搜罗出大量的粮食,足够七八百人吃上四五日,但是还是不够,这种情况不是短期,需要精打细算。
所以何晏平把本来一个人吃一餐的分量掰成了两半,尽力争取多吃几天。而他,要去向本该要对这些人负责的人,去索回本属于平县人应得的东西。
但他被人拒绝在了门口!
*****
最近皇宫内的人,大概除了皇帝贴身的侍从路姑姑和李福大总管,所有人的日子都很难过。就算是后宫的妃嫔也不例外。
对于妃嫔来说,陛下不仅减少了翻牌子的次数,而且从不留下过夜,妃嫔们总是会被明帝挑刺,不论是香粉过浓,还是菜肴不合口味。
而对于宫内的内侍来说,陛下心情不好,终日里低着气压,然后宫人们就更加容易因为紧张而出错,而陛下的惩罚总是比往常来的更重些。不仅如此,有些职位微妙的宫人,还得夹在大臣和皇帝中间,承受来自双方的怒火。
所以,明帝陛下身边的侍从们都很是胆战心惊,生怕一不小心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惹得陛下不快。
因为明帝陛下很烦躁。
你道是为何烦躁?
自从何晏平离开京城前往平县,他出于不放心,就特意拨了两个空闲着没出任务的暗卫给何晏平。美曰其名是为了保护他,实际上,是为了时时刻刻能够掌握他的最新动态。
这样,他才只能够隔个四五日收到一封关于他的信件。
没错,他送出去的皇宫暗卫实际上就是他派出去的间谍。
这个任务从暗卫被赐给何晏平起就开始执行。他最近最大的期待就是等着收信,而他的心情也总是随着那张薄薄的纸张起起落落。
刚开始知道何晏平因为旅途劳顿,不能够适应,所以连日里因为马车颠簸而呕吐,甚至还发了高热,卧床三日不止,他就有些神思不属,食不知味。后来,知道他身体好了,也算是因祸得福,不在吐了,心情才好了起来。
可也没好上多久。因为后来收到左七和左九传来的消息,他才直到原来地方官吏如此放肆。他拨下去的几十万两银子竟然就这么大了水漂!全吃肥了那些贪官污吏的肚子,将他们养的膘肥体壮。而何晏平,他心心念念的人还因为吃了宛郡郡守的闭门羹,在春日还刮着寒风的早晨上瑟瑟发抖以至于回到平县后竟然生了病。在那样简陋的地方,就连大夫都没几个,更别提好些的大夫了。要不是左七连日赶去康城请来了一位大夫,何晏平还不得病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