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严素光也说道:“我也写一封折子由中书省递给圣上,就算不能全部批下来,户部应该也会给一半。”
听完他二人所说,周洵眼中露出异样的神采,在官场混迹这么多年,他当然知道向上面申请“经费”的难度,像他这种级别的官员几乎不可能把申请的奏折直接送到太子和皇帝的面前,现在林宁宴和严素光竟能直接“上达天听”,他瞬间对文靖安拉拢的这个“小团伙”刮目相看,如果之前他还觉得这个小团伙只是有眼光,有做事的心,有待他观察,那么现在他认为这个小团伙真有做事的能力,当然,前提是他们真能拿到这笔钱。
文靖安深知钱的重要性,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放在国家层面来说也有同样的道理,因此特意说了一句:“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这笔钱是成事的关键,就全靠你们两个了。”
林宁宴点了点头,严素光没说话,文靖安跟周洵仔细叮嘱:“除了化肥和农药,我们还得同时引进他们的先进设备,比如纺纱机、蒸汽机……我回去之后整理一个详细的清单,你到了西海那边多帮我留意,能买回来的全部买回来,买不回来的你把他们的资料带回来,特别是他们关于科技方面的图书,有多少带多少。”
周洵:“行,我就当一回唐三藏,他们有什么我全给搬回来。”
文靖安缓了一口气:“第一件事就这么说定了,千头万绪,我只能想到从粮食增产着手,后面还有不计其数的事情要做,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光凭我们几个也不能完成,或许我们有生之年都看不到我们设想的事完成,但我们还是得做,感谢各位信任我,我不敢说我们这么做会取得多大的成功,我敢保证我们这条路没有错,世界一直是往前走的,我们大盛千万不能抱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与世界脱节。”
随后,他把从农业社会转变成工业社会的宏大构想竭尽所能详细说了出来,有了足够的粮食支撑之后,引进大规模的工业制造器械、蒸汽机车、轮船、化学工业生产线……使用水泥、沥青等等新材料造桥铺路,甚至尝试建造一条供蒸汽火车行驶的铁路。
当然了,这些都还只是构想,其中牵扯到无数的方方面面,人才条件、技术条件、时代限制、朝廷牵扯等等都会成为莫大的制约,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疼,就像一个渺小的人站在时代的破天巨浪前深感无力,但就象他之前说的,还是得做,哪怕他们有生之年都看不到那种构想的实现。
对于文靖安所说的“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在场之人或许不能全部听懂,但以他们各自的知识水准、经历经验以及理解能力,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存在文靖安所说的那个理想世界,并为之感到心潮澎湃,充满震撼。
于是,他们不断向文靖安发出新鲜的提问,不断得到新鲜的答案和见解,最后连韩延这个送茶童子都问了他医学方面相关的问题,文靖安告诉他最重要的一点是——去除糟粕,保持精华,融贯中西,竭尽所能地发展现代医学。
茶水换过一轮又一轮,等文靖安开始感觉到口干舌燥时,外面早已是暮色四合,此时月上柳梢,韩府后院的水池传来“孤寡孤寡”的阵阵蛙鸣,趁着水尽茶凉的空挡,韩延试探性问道:“要不吃完饭再继续聊?”
众人这才注意到外面已经天黑,文靖安便说道:“我能想到的已经跟你们说完了,后面有补充再说,我找时间尽快将我今天说的逐一写出来,等我们第一件事确定能办成之后,我们再聚一次商量下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安排如何?”
自然无人反对,文靖安继续说道:“那就先这样,说了这么多一切还是得落到实事上,第一件事我们务必要办好,开个好头,先把局面打开,后面一切都好说。”
众人齐齐点头,韩延取了灯笼领着他们出门,饭桌上又聊了一通,主要是跟周洵确定具体要多少银子才能把一艘蒸汽轮船和一条化肥生产线给买回来,周洵说了个大概的数目,然后讨论出来最低要求不能少于五万两银子,那就是一亿,不过既然林宁宴和严素光领了这个任务,那就有实现的可能。
简单吃过饭,这一次谈话到此为止,效果比文靖安原先设想的好很多,第一件事就这么顺利确定了下来。
而对他来说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钱的问题,他们的计划一旦展开,毫无疑问会花费天量资金,现在只是一个开头就要五万两白银,一旦办成了,别的不说,光是化肥厂、农药厂这一项,大盛六郡十九州,哪怕只在每个州郡的首府建造一个,那得花多少钱?
朝廷或许会继续给他们一笔钱,但一定不会让他们这些六七品的芝麻官花费巨大的税收,毕竟他们只是东宫辅臣,真正的决策者还是庙堂上那些高官重臣,到时候就会出现资金缺口,粮食增产计划只能在京城附近推广,其他州郡寸步难行。
故此,离开韩府大门时,他特意向严素光说道:“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严素光:“你说。”
文靖安:“帮我约见户部尚书,地点定在户部衙门就行,然后我们和崇章跟他见面,你就跟他说我有办法在云州提炼细盐,户部不用出人出力,只需要提供一个户部的官方名头,让我们获得在云州炼盐的合法资格,所得利润,我们可以和户部平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