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页
第二日,林宁宴、严素光等人的新型白话文文章都交齐了,他们都是笔杆子,又有各自所擅长的方向,文章质量自不必说,比之文靖安那两篇只高不低,文靖安别出心裁给他们每个人都划分了相应的栏目,比如周洵属于“西海详谈”栏目、林宁宴属于“政策分析”栏目,陈崇章属于“官场杂谈”栏目……最后不忘加上欢迎读者踊跃来信,为自己最喜欢的栏目作者打call。
一番操弄下来,第一版的《新华月报》总算成形了,他自己审阅校对一遍确认无误之后,先拿去请翰林院里那几位老学士过目,避免出现“维民所止”的情况(维民所止中的“维和止”两个字被解读成“雍正去头”,由此引发了一场文字狱),几位老学士点头后他才拿去加印十份。
然后就是每个创刊人都先送一份,连严素光看完之后都挑不出毛病,他这才拿着样刊去找林宁宴和萧慈祐。
萧慈祐看罢,肯定道:“不错!的确不错!你们打算如何把这份报纸散出去?”
文靖安答道:“我们先印一千份投放京城各大书肆观看效果,然后再向京城周边的府县推广,再慢慢涉及全国,不过有一件事须禀明殿下。”
萧慈祐:“在我这里你有话直说,不必忌讳。”
文靖安:“我们想迅速把报纸推广出去,实现全国普及,所以定价为一文钱一份,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两个馒头钱,我问过印书局的官员,印刷这种报纸需要新的模板、木刻、字刻等等,印刷线也要重新调整,所以刚开始可能会亏一笔钱,但从长远来看,只要我们把内容做好,肯定是可以把钱赚回来的,不会白白浪费朝廷的税收。”
萧慈祐一摆手:“这有什么?这等利国利民的善事即便赔钱我也会支持你,尽管放手去做,需要多少钱你把明细写在折子里,我直接给你批。”
文靖安拱手道谢,萧慈祐问道:“除了钱,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文靖安想了想,说道:“倘若这份报纸在京城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那么以后为了方便全国推广,靖安斗胆请殿下跟圣上请一道圣旨,月初我们将新的报纸编好之后,允许我们借用朝廷的驿马,迅速将母版发往大盛各州郡印刷发行。”
萧慈祐:“这有何难?我明日带一份报纸进宫面圣,专门给你请这道圣旨。”
文靖安正想道谢,萧慈祐拍了拍他和林宁宴的肩膀,说道:“我另外给你和宁宴透露一个消息,赵大人他们那边申请三万两银子的事情也快了,户部的银子一下来,我们和周洵再商量一下,然后让他马上启程。”
林宁宴主动请缨道:“殿下,周大人这次西海之行,请殿下准许我与他走一趟。”
文靖安听罢亦感惊讶,这件事林宁宴没和他提过。
萧慈祐说道:“后面无论是这份报纸还是为建造化肥厂做准备,有很多事要办,你和周洵都走了,靖安一个人会不会顾不过来?”
林宁宴坚定道:“殿下可用严素光!”
萧慈祐一怔,林宁宴道:“严素光的眼光和能力不比我们差,他也有一颗做事的心,而且他是严同的孙子,有他出面,旧党那些官员必然鼎力支持,这样一来靖安做事反而更加方便,而且……
“西海和剑州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我总要亲眼见过才安心,我不是不相信周大人所说,但我想亲自去看、去体验,我不像靖安有这般超前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我去看了之后才能更加理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才能把自己这些年对西海和剑州的认识跟实际联系起来,这趟我一定得去,否则我的眼界跟不上局势,留下来也是个空口谈兵的书呆子。”
文靖安和萧慈祐听罢皆陷入思索,随后,文靖安先问道:“你决定好了?”
林宁宴点头道:“本来打算今天和殿下先说了,晚上回去再跟你和崇章说,既然你来了,我就一并说了。”
文靖安没回他,而是灵光一闪,直接跟萧慈祐进言:“殿下,宁宴这件事我认为不但要支持,还要大力支持。趁此机会,非但宁宴和周大人去西海,我们还要选派一些有进取心的年轻学生或者官员同去,让他们直接留在西海诸国,学习西海人的技术,朝廷负责他们的花费,三年也好,五年也罢,学成之后回来,我们这边量才任用,直接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官职。”
林宁宴若有所悟,随即笑言:“我只想到自己,靖安却想到为国育才,这就是我不如他的地方了。”
萧慈祐熟读史书,文靖安这个说法跟以前的“遣唐使”差不多,以史为鉴,他很容易理解里边的好处,却想到一个疑难,问道:“去哪里找这批学生?又如何筛出合适的人选?”
文靖安:“国子监!筛选事宜我可以解决,我们就挑那些在算学上有天赋的学生,我出一些简单的算学题考一考他们就能辨认出来。”
萧慈祐不再有疑,面带笑意,说道:“宁宴总跟我说你有先天大才,我起初还认为有待观察,如今却是与宁宴一般信服你了。”
太子爷或许有拉拢人心,过度夸赞文靖安的嫌疑,但目前为止对文靖安可谓是有求必应,至少是一位慧眼识人的君主,而文靖安有了太子爷的支持,事业也就逐渐步入正轨。
第149章 留学 算学考试小学水平
事业一旦展开来,个人便被卷进去,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感觉所有人和事都在围着自己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