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万幸的是,这个大盛朝有了前三十年剑州海贸作为基础,没有完全闭关锁国,这使得无论在庙堂还是乡野都有相当部分的人通过各种方式“看到”了西海,即便是文靖安当年在云州乡下的时候,那里不识字的老百姓都有人知道“剑州人有钱”,为什么有钱?和西海三十六国做生意,十年前文靖安他大舅就跟他说过了。
这部分人就是“干柴”,文靖安那份报纸就是“火种”,一旦点燃,扩散开去,就能驱散笼罩在这个朝代的愚昧的阴霾,将黑暗的旷野点亮,人们黑色的眼睛得以看见白色的光明。
一场启蒙运动就这样悄无声息开始了。
短短两天时间,这份小小的报纸真就起到了引燃的作用。
第二天下午三时,翰林院放班,文靖安走出翰林院门口,一群头戴方巾,身穿长衫,都是典型商人打扮的各个年龄段男子聚在门前广场观望等候,其中有几个在印书局见过文靖安的,马上包围了过来,引得后面的人也跟上来,一阵骚动,幸而翰林院守门的几个差役见势不对将人群隔开,文靖安退到门口,隔着几个差役跟这些人道:“诸位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在这里起哄。”
又叮嘱几个差役:“拦着就行,不要伤人。”
此时,印书局有几个小官恰好从翰林院里出来,他们看见眼前情景,又历来与这些书商打交道,彼此面熟,当即出面呵斥:“你们要干什么?!这里是翰林院!这是文探花!一个两个不要命了?!”
这些书商这才冷静下来,一个较为年长的出来回话,他的大概意思是——报纸全卖光了,他们专门等翰林院放班,请求文探花文大人给他们“补货”,有多少要多少,钱都带来了。
文靖安强忍内心激动,表面不动声色,由于他们初步计划只印了一千份,断然没有多余的报纸给这些书商带回去,他便迅速想了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这些书商跟这几个印书局小官报名登记,说清楚哪家要多少份报纸,然后让他们明天早上八时到印书局那边的门口来取。
这些书商一听,当场掏钱订购,文靖安得以喘了一口气,事后统计下来却慌了神,这批有嗅觉和尝到了甜头的书商,一共订了八万五千多份报纸。
好不容易将这些书商打发走之后,文靖安把印书局的官员都叫了回来,拿出那些书商交上来的部分定金给这些官员分了,然后请他们加班加点、连夜开工,当然,一个晚上不可能将八万多份报纸全印出来,能做多少先做多少。
这也给了他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份报纸获得了出人意料的那一种结果,更令人欣慰的是,大盛朝的人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比想象中还要高。
当晚他陪着印书局所有的官员挑灯夜战,只在临近天亮的时候小睡了一会。
早上让人统计了一下印刷量,报上来的数据只有一万份左右,他让昨天负责登记的官员按照比例给那些书商交货,然后让昨晚休息了的那批人轮换上阵继续印刷,他则简单洗漱,拿着几份新印的报纸到詹事府那边参加晨会。
岂料刚到场便发现萧慈祐和赵仲明等人手中已经有了报纸,他们一边品读,一边细细交谈。
众人见是他来,都投来异样的注目,萧慈祐笑言:“诸位大人,我们的大文豪来了。”
文靖安:“……”
先说了句“不敢”,依旧行礼,然后找自己的专属位置坐下,萧慈祐说道:“这份差事你办得漂亮,我听说京城的书肆现在是一报难求,我们这几份还是你之前送来的样板。”
文靖安回道:“翰林院印书局已经在加急印刷,昨晚那边的同僚彻夜未眠,早上赶出了一万份,已经散给了一批书商,今天应该都能买到。”
萧慈祐道:“辛苦了。要是人手不够或者需要动用其他印书局,你直接跟唐府丞说。”
对面一位清瘦干练的中年男子给文靖安拱了拱手,他就是萧慈祐所说的唐府丞,相当于詹事府主管,也兼备东宫大管家的职能,给文靖安介绍了这位唐府丞之后,萧慈祐将手中报纸放下,又开始他的日常。
“今天来主要说两件事,鸿胪寺已经给了西海使团海关文书,那个哈利大使明天便会带着使团返程,周大人——”
周洵出列听命,萧慈祐问道:“你这边可都妥当了?”
周洵回道:“一切安排妥当,明日臣与左中允带人登船,然后在江州入海口与西海使团汇合,借他们的船直达西海诸国。”
萧慈祐道:“善!今晚我亲自为你们设宴践行,此行你与左中允重任在身,务必把事情办妥。”
周洵和林宁宴齐声道:“臣定不负殿下重托。”
萧慈祐继续说道:“文探花,周大人与左中允走后,筹办厂房的事你和右中允要即刻着手去办,这是第二件事。”
文靖安和严素光双双领命,照例说完两件事之后,萧慈祐垂问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赵仲明:“赵大人可有要补充的?”
赵仲明放下手中那份报纸,回过神来,说道:“殿下面面俱到,如此行事合理合规,臣等再无异议,倒是有几句话要跟周大人、左中允和文探花讲。”
周洵、林宁宴和文靖安行礼听讲,赵仲明道:“西海人唯利是图不假,但我观那个哈利大使面相阴沉、城府颇深,绝非泛泛之辈,周大人和左中允到了海上与此人交际,务必要多留一个心眼,绝不可先行透露你们此行的意图,切不能以天朝上使自满自傲,一切以完成殿下嘱托为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