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62页

      文靖安找到自己位置坐下,他的左手边是林宁宴,再左边是周洵,周洵是四品京官,有上朝的资格,他刚才就是从宫里出来直接到的詹事府。
    文靖安便问周洵和林宁宴:“什么事?”
    周洵道:“今□□会出事了,都察院十七位御史联名弹劾殷平海手底下三位三品大将,圣上直接把人绑了发送诏狱,让温仪良主领三司会审。”
    文靖安:“……”
    林宁宴侧头过来,压低声音道:“肯定是温仪良和萧弘治子联手操弄,很快就轮到殷平海了。”
    文靖安:“他们动作好快。”
    林宁宴:“萧弘治手上不必然有其他证据,你的账簿只是针对殷平海的部分,所以他才三番四次找你。”
    文靖安了然,这时,萧慈祐和礼部尚书赵仲明以及其他一些三品大员陆续到场,这些人匆匆而来,面色凝重,文靖安与林宁宴等人起立迎接,萧慈祐伸手压了压示意不必多礼,随后依次落座,萧慈祐和赵仲明耳语了几句,然后说道:“今天宫里的事都听说了吧?”
    众官皆颔首,萧慈祐道:“朝廷花天量军费在剑州组建新军以对抗西海狼子野心,此为国之大计,士兵们风吹日晒,昼夜操练却被上头的将军克扣军饷,最要紧的是这些将军还跟西海人蝇营狗苟!这是要毁我大盛根基,置天下安危于外族,圣上震怒,勒令严办!”
    萧慈祐很少用这么重的语气,看来元景帝和温仪良要通过殷平海整治旧党是一回事,殷平海和他那些手下自己不干净又是另一回事,今日的果昨日的因,且不说殷平海当年杀师叛门投靠旧党,从白身一跃成为官员之后更是结党营私贪污舞弊,为了富贵荣华无所不用其极,落得今日的境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咎由自取。
    萧慈祐说完之后,文靖安和林宁宴便随着其他官员一起称是,有些官员甚至站起来当场咒骂,有些机智的官员看清了朝堂局势,趁机在萧慈祐面前露脸,顺势提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理论,含沙射影,把矛头导向殷平海。
    等这些官员骂完批评完,萧慈祐放缓了语气,开始进入真正的正题。
    “圣上命温代相主领三司会审都知道什么意思吧?殷平海和他手底下那些将军都是旧党党羽,这次的事没这么容易完,我在这里说两件事。”
    “第一,詹事府全力配合温相办理此时,诸位在六部衙门或者其他官署能帮忙的,尽可以给温相提供助力;第二,自己跟旧党有牵扯的赶紧切割,无论师友还是亲戚,我把话说在前头,詹事府不允许和旧党有丝毫关系,以前有的我不管,以后绝不能有。”
    在场都是聪明人,萧慈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差不多就相当于明说温仪良要开始整治旧党了,还不明白的,或者还执迷不悟的,到时候萧慈祐不会管。
    礼部尚书赵仲明在萧慈祐的发言上进一步点明,“你们在吏部、刑部和兵部任职的尤为注意。”
    吏部是六部之首,掌管天下官员的升迁调用,严同在时,吏部牢牢掌握在旧党手中,是旧党官员的“重灾区”,刑部和兵部也是一个意思,基本都由旧党官员掌控,这次风波,最后很有可能招致这三部尚书下台。
    赵仲明站得高看得远,一句话就包含了这诸多信息,他跟萧慈祐一唱一和,就是要告诉詹事府的官员——朝廷开始整治旧党,接下来不会太平,各自清扫门前雪,不要惹祸上身。
    随后就是由赵仲明讲解分析如何具体在目前的形势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比如,如何获取旧党官员被处理之后空出来的职缺,如何给温仪良卖人情,如何精准上奏弹劾旧党党羽等等。
    文靖安没心思听这些权术,如果非要说他有什么私心的话,那就是希望温仪良和现在的中书省尽快把条约审理完给他们盖章,他和林宁宴等人迅速去江州,离开这风雨欲来的京城。
    他把这份心思和林宁宴、周洵说了,林宁宴表示他已经考虑过了,现在温仪良不是要拉他们林家上船么?林宁宴自己坚决不跟温仪良搭伙,但可以给温仪良提供部分“证词”,指正某些旧党官员当年是如何打压他们林家人,这份证词的交换条件就是快速审核。
    林宁宴这么说文靖安自然放心,现在他心里就只剩下严素光这件事了,毕竟他身上还有严同生前交给他的“罪证”。
    等赵仲明在前边滔滔不绝讲完,萧慈祐再叮嘱了几句宣布散会,临了特意让文靖安和林宁宴留下来。
    萧慈祐一改晨会上的严肃,恢复往常的光风霁月,跟文靖安笑言:“靖安,我见过王叔了,他对你很是赞赏,说是以前只喜欢你的诗作,现在更喜欢你这个人。”
    文靖安疑惑:“殿下的王叔是?”
    林宁宴小声提醒:“萧弘治。”
    实际上萧弘治年纪比萧慈祐还要小几岁,但他辈分高,算起来还真是萧慈祐的“叔叔”。
    文靖安了然,回道:“萧大人抬举我了,在剑州和西海人谈判的时候,他帮了我不少忙。”
    萧慈祐笑道:“嗯,你们这就叫英雄惜英雄。”
    文靖安和林宁宴皆陪笑,当然,心里都清楚萧慈祐把他们留下来不会只是为了说这些闲话,太子殿下可不是这么无聊的人。
    果然,萧慈祐很快收敛了笑意,问道:“刚才我和赵尚书说的事,你俩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