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49页

      李景一脸喜悦:“岳父说的是。”
    陆明玉:“……”
    陆明玉抚了抚额头:“有这样夸赞自家孩子的吗?你们稍微低调一些行不行?”
    “说的都是实话,哪里是自夸了。”陆临不以为然地接过话茬:“我是想低调一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吧!”
    李景连连点头:“岳父说的对。”
    陆明玉被逗得轻笑不已。
    午膳后,陆明玉哄着一双孩子午睡。
    陆临和李景去了书房,先赞许了李景打算随军出征的举动:“……殿下这么做是对的。大魏才建朝没几年,还没一统中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皇上领兵在外厮杀,殿下留在朝中,和坐享其成有什么分别?”
    说着,拍了拍李景的肩膀:“殿下有这份雄心壮志,是好事。”
    李景一边笑着谢岳父赞扬,一边心里暗暗羞愧。
    其实,他原本确实有过这样的打算。等着永嘉帝去打天下,等着永嘉帝重伤而死,他守在京城等着继位。
    好在他及时醒悟过来。不然,为了一个皇位就不做人了吗?
    陆临又道:“乔阁老也是为了殿下的安危着想,再者,他是文臣,没上过战场。有些守成的想法不足为奇。”
    李景回过神来,低声道:“岳父放心,我已经说服外祖父了。”
    陆临略一点头:“乔阁老老持沉重,明年春日出征,由乔阁老领着文官们守着京城,殿下也能放心了。”
    “不过,乔阁老有些话说的也对。上阵打仗不是闹着玩的,战场上刀剑无眼,没点真本事,上了战场也就是盘菜。”
    “邳州平乱,殿下做的抚民很不错。去燕楚打仗,又自不同。殿下想领兵打仗,要学的东西还多得很。”
    李景神色一敛,拱手道:“请岳父指点。”
    陆临对女婿自然不会藏私,从操练新兵和队形讲起,整整一个下午没停过嘴,嗓子都快说哑了。
    李景记性极好,不但过目不忘,听过的一遍就能记住。且悟性颇佳,举一反三。
    陆临十分满意,笑着说道:“有些事,说了听了没用,还得亲自带一带兵才行。殿下别心急,今日便到这儿,等过几日我再进宫,给殿下说一说用兵之道。”
    第三百零一章 投桃
    这一日过后,东宫詹事府便算正式建成了。
    陆临每五日进宫一日,乔阁老和罗尚书轮流进东宫教导太子。东宫詹事沈侍郎和东宫少詹事孙郎中,都有官职有正经差事,便隔三日来一回。
    每日都在东宫当差的,是方子詹周礼赵瑞和李晏四个人。
    眼下东宫没什么具体事务,他们便随太子一同听政议政。都是热血有干劲的年轻人,很快便熟稔起来。
    濮阳侯夫人进寿宁宫请安的时候,少不得要夸赞太子殿下仁厚:“四郎在东宫当差,太子殿下对四郎颇为照拂。才短短数日,四郎就长进了不少。”
    赵太后听到这等话,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他们是表兄弟,比旁人自要亲近得多。”
    说起来,东宫里的几个年轻人,都和太子关系密切。方子詹是太子的表妹夫,周礼是太子的连襟,赵瑞是太子表弟,李晏是太子的堂弟。哪一个都不远。
    更重要的是,方子詹和周礼都是正经的新科进士,有真才实学。李晏虽然年少,却文武双全。
    相较之下,赵瑞嘛……大家都懂的。
    也因此,濮阳侯夫人对太子殿下百般感激,在赵天后面前着意说了不少太子殿下的好话:“也是殿下肯亲近赵家,才会这般提携四郎。可见殿下对太后娘娘一片孝心。”
    赵太后眉眼舒展,笑着说道:“太子对哀家确实孝顺。”
    罢了,看在太子的颜面上,不和太子妃陆氏计较便是。
    东平郡王妃进宫请安,也夸了太子殿下无数好话。
    李晏是宗室,按着前朝的规矩,李晏是没机会进东宫当差的。不过,大魏是新朝,太子殿下要改一改规矩,永嘉帝默许之下,这规矩果然就改了。
    承了太子殿下的人情,东平郡王妃自要投桃报李
    赵太后耳根子软,耳边听的都是李景的好话,对着陆明玉的态度也大为缓和。
    陆明玉领着一双孩子来请安,赵太后也不是以前那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了,和颜悦色地吩咐陆明玉入座。
    陆明玉心中有数,笑着谢恩,坦然入座,陪着赵太后闲话一番才告退。
    绮云私下里嘀咕:“往日去请安,去三回能见太后娘娘一回就不错了。如今太后娘娘像变了个人似的,对娘娘这般亲切,真让奴婢心里发毛。”
    陆明玉莞尔一笑:“不必担心。太后娘娘对我好的日子,还在后面。”
    赵太后糊涂又偏心,偏偏是李景的亲祖母,是大魏太后。一味硬碰硬,会有无数麻烦,于东宫名声也不太好听。
    现在这样就好多了。
    提携李晏,赵太后其实无所谓。
    抬举赵瑞,就是抬举濮阳侯府。赵太后心情舒畅,也不挑刺找茬了。
    ……
    四皇子妃赵瑜,也乐见自己的兄长有出息,见了陆明玉,特意谢了一回:“多谢太子提携四哥。”
    陆明玉笑道:“这一张口道谢,可就见外了。赵家是太子殿下的外家,赵瑞是殿下的表哥。殿下既要用人,自是更信得过自己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