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5页

      当时提出大比,因为明帝的态度以及文官的强烈反对,勋贵、武将们几乎是未作多想便据理力争,但此时估计也该回过味儿了。
    当给了更多人机会时,上层那一小部分人所掌握的资源便会减少,以后会如何,连裴君也无法保证。
    所以,第一次大比,至关重要。
    金吾卫们可能想不到这么多,裴君便告诉他们。
    “大比于我,不过是锦上添花。而你们中的很多人,或是家世寻常,或是家族之中不受重视,便是实力强劲,若无大机遇,恐怕也极难出头。”
    “如今大比的规则还在商议,但我不妨告诉你们,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参加。如果想要在大比之中崭露头角,前提便是拥有挑战校尉的实力,因此你们必须更努力。”
    一众金吾卫皆神情变换,大多斗志昂扬,也有人垂头丧气……
    裴君看着,不容他们多虑,大声喝道:“还在等什么!”
    众人立即散去,各自操练起来。
    裴君满意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鲁阳身上,“鲁阳,你跟我进来。”
    鲁阳挥舞长|枪的手一顿,左右望了一眼,跟在裴君身后走入厅堂。
    裴君坐在书案后,手指敲击书案上的一摞纸,问:“听说你这几日都住在金吾卫衙门?”
    鲁阳不自觉地盯着她的手,色厉内荏道:“是……金吾卫的规矩也没有说不能住在衙门里吧?”
    “紧张什么?”裴君瞥了一眼手下的纸张,第一张就是鲁阳的笔迹,“你这次交的抄本,还算工整。”
    鲁阳立即支棱起来,“谁紧张了?呵~”
    裴君面无表情,“这是你对上官的尊敬吗?端正你的态度。”
    鲁阳……能屈能伸,微微收了收下巴,嘴唇张合,“是……将军。”
    裴君这才问道:“你的路数,与鲁肇有些像,武师傅是同一人吗?”
    鲁阳答道:“是。”
    裴君点头,问他:“鲁肇强吗?”
    无需迟疑,鲁阳点头。
    “向他学,他是你的捷径。”
    鲁阳缓缓点头,“是。”
    “叫宋乾进来。”
    鲁阳出去,叫了宋乾进来。
    裴君一样,一针见血地指点他几句,又让他叫下一个人进来。
    中途,郝得志进来,提醒:“将军,不早了,您不是还要去接老夫人和七娘子吗?”
    裴君这才注意到天色,答应过的事儿不能失约,她便暂时中断,骑马赶去三公主府接人。
    老郭氏和裴婵还在等她。
    裴君到时,其他客人也才刚离开,她在三公主府同时见到了三公主和三驸马,只是两人隔得有些远,看起来并不亲近,而且三公主还将崔阜护在远离三驸马的一侧。
    裴君与三公主告辞时寒暄了几句,便带祖母和妹妹离开。
    三驸马的视线从裴君身上转到裴家的马车上,眼里潜藏着恶意。
    而她们祖孙三人一离开,三公主便冷淡地驱赶三驸马:“你走吧。”
    三驸马冷着脸,转身便走。
    ……
    裴吉和谭小霜的婚事定在明年春闱后的三月十二,宋管家也找到了合适的宅子,裴大伯和裴三叔一起去看过。
    那是坐落于京城东门新昌坊的一户二进的宅子,前院很宽敞,日后有需要可以再隔出一进院落,虽然不够宽敞,但是三房皆可拥有单独院落居住。
    不过现下是用不到的,裴吉要在这宅子里成婚,有个宽敞的院子才方便。
    正好裴家其他三房都有人在,大家一起商量后将身上的钱全都拿出来,凑出大头,裴君再补上剩下的钱。
    而裴吉成婚聘礼要用的钱,也是从裴君手中暂借,裴三叔与裴君说好,待到三房从老家过来,再还给她。
    这笔开销不小,估计三房那边儿还得有一番折腾,裴君清楚,却没再提出不用还,宅子和婚礼钱,本就不能混为一谈,这是三房应该承担的。
    但裴大伯等人送信回南望村时,裴君给晋州的旧部下写了一封信,一起送出去,为的是安排裴吉未来的差事。
    然后便到了俞尚书家老夫人的寿宴。
    四公主依旧不能出席,裴君带着祖母和妹妹一同去贺寿。
    民间六十六大寿乃是老人的一个坎,颇为重视,俞尚书为了老夫人的大寿,特地向宫里租借了芙蓉园办寿宴。
    裴君知道京中很多达官显贵都会在芙蓉园举办宴会,此时一了解才知道,一日租金便要上千两银子,如此昂贵,竟然满京城竞相租用,何等的奢靡。
    然而换个角度思考,陛下行事着实别具一格,大邺前几位帝王都没收过钱,唯独明帝租园子赚钱。
    裴君对芙蓉园还算熟悉,她先送祖母和妹妹去女眷们所在的百花阁,亲自向俞家老夫人贺寿。
    俞家老夫人精神矍铄,比老郭氏年长,看起来却比老郭氏年轻许多,想来是多年养尊处优的结果。
    裴君每当看到这样的老人家,便会对祖母,甚至生母都有些许愧疚,她作为儿孙,一走多年,确实未尽到孝。
    俞老夫人很是慈蔼,没几句话便与老郭氏“老姐姐老妹妹”地叫起来,还当场给了裴婵见面礼。
    裴婵不知道该不该收,便看向兄长。
    “长者赐不可辞,老夫人的心意,你收下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