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页

      院落的墙上还留着这些人新鲜的脚印,一看就是习惯了用非正常手段进来。
    光头少年的头颅和胸口先前被狠狠打了两拳,伤得不轻。他厌恶地盯着池醉,只觉明明是个看似瘦弱的小子,力气却出乎意料的大,打得他头重脚轻、肺腑剧痛,差点吐血,倒在地上时脚踝又被狠狠碾压。
    此时,他站起来都困难,只能强撑着不断往后挪动。
    光头少年名叫师秋扬,因为平时拿钱打点好官府,在镇子里欺男霸女的事没少做。他作威作福惯了,之前还对有点拳脚功夫的偷儿愤怒不已,想着下次要做足准备教训对方一通。然而,看到红衣男子现身之后,所有想法瞬间化为泡影。
    身体又一次回忆起曾经被红衣男子折磨的场面。
    他是见过对方的。
    八年前,师秋扬还是个十岁的小孩,整天无所事事,因身体素质极好,学了点拳脚功夫便比成人还厉害,除了偷东西外,还靠抢外乡人的东西为生。
    那年,红衣男子第一次到城镇来,他偷钱袋不成,当场被诡异的力量定在原地,随后整个人如同溺水般无法呼吸,四肢节节断裂是那种无法描述的痛苦,鼻子还有血流出来,等回过神时,师秋扬已经在地上连番打滚,而红衣男子早已不见踪影。
    他听说过“神仙”的传闻,直觉这人就是可长生不老的神仙。
    当时,师秋扬就暗暗发誓,如果以后再见此人,一定要拜他为师。
    然而,往后多年却是再也没见过。
    本以为他再无仙缘,没想到……
    因为从未在这个院落看到过家主,师秋扬以为这里早被废弃,曾经还经常和小弟们翻墙来此地玩耍,见到池醉在这里生活后,还以为对方是不请自来,便有了想要赶走池醉霸占这里的想法。
    当他看到红衣男人和池醉亲近后脸上先是惊恐,接着忽然不再逃跑。
    师秋扬“砰”地跪下来,快速在地上往前挪动着,一边大喊道:“神仙,我错了!小的错了!小的不该欺负您的徒弟!求求神仙原谅我!神仙,神仙,你还记得我吗?”
    师秋扬抬起头,一张脸上涕泪横流,眼中满是激动和希冀:“八年前,小的不知好歹偷了您的钱袋,被您狠狠教训了一顿!”
    剩余四个人以为能得到点好处,没想到挨了一顿揍,看到红衣男子后直觉不妙,接着又看到,本该全力反抗的师秋扬居然没骨气的跪地求饶不说,竟然还一口一个神仙的叫着。
    他们面面相觑,皆是骇然。
    想要悄悄逃跑,然而匆匆跑了几步,膝盖后头忽然如骨头碎裂般一痛,旋即摔了个狗吃屎,四人接二连三地前扑倒地。
    师秋扬根本不管这些小弟,只想着拜神仙为师,登上仙途,甚至已经开始想象起将来他在凡人里耀武扬威的样子。
    师秋扬的态度转变太快,阎攸宁愣了一瞬,随后便看到他以头重重抢地,发出“砰砰”作响声。
    他却浑然不觉疼痛一边磕头一边道:“神仙,这次是小的昏了头,求求神仙大人有大量饶了小的吧!”
    阎攸宁依旧站在原地,双手负后,姿态肃然,眸光却有深意,缓缓道:“饶你性命,放虎归山?”
    师秋扬躬着的背脊顿时变得僵硬。
    原著对一些重要人物都会有些特别描写,比如面前这个相貌普通的光头少年,一眼看过去,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会是他额头中央长着的红痣。
    拥有这般引人注目的标志,自然也不是个无名无姓的角色。
    八年前,光头少年额头上还什么都没有,阎攸宁遇到并不觉得对方特殊。
    八年后,却有了让阎攸宁一眼认出的标志。
    光头少年名叫师秋扬,现在还没踏入仙途,从红痣出现后,代表他有了仙缘,修为一日千里不说,修到元婴后便能调整容貌,变得英俊起来。
    在原著中,多年后,师秋扬将成为魔教婆海刹的护法之一,亦变成女主角的爱慕者之一,为证明其心,最终还将冰魄银草送给女主。
    还记得原著里女主认识师秋扬时,男二池醉正为她潜伏在逆尘教中。后来,池醉众叛亲离,师秋扬早就想除掉女主身边所有的男人,处处给池醉使绊,致使池醉处境艰难,差点断送性命,甚至在某一时刻,还对容貌不输女子的池醉有过色心。
    恶人自有恶人磨。
    最终,师秋扬偷走冰魄银草一事被婆海刹魔主发现,继而死在其手中。
    而对比原著善良的男二,师秋扬却是个杀人不眨眼,进入魔教后男女不忌、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的人,后来他被女主美色所迷,才装着放下屠刀。
    说到底还是个炮灰。
    “神仙,您不用放了小的!”师秋扬发出尖利的声音,他卑微地抬眼,看向阎攸宁漠然的眼神,颤抖了一下后,摇尾乞怜道:“神仙,小的愿意待在神仙身边,侍奉神仙,做牛做马都甘愿,还有,小的有一事想告知神仙。”
    师秋扬能感觉到仙路近在眼前,而等他将来强大起来,一定会将面前这男人踩在脚下,让他好好体会一番自己此刻所受的屈辱。
    阎攸宁挑眉,神色意外,示意师秋扬继续说。
    师秋扬有了希望,激动道:“神仙,有人说小的有仙缘仙骨,如果您愿意收小的为徒,今后不论您要小的作甚,小的万死不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