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5页

      *
    过几日后,刘公公便携带着吏部诏书前来。
    谢舒接了诏书,刘公公也没有多留,他如今地位渐高,不比以前,不能落人把柄,于是刘公公与谢舒道贺几句,便离开了。
    谢舒知道刘公公有为难之处,此次刘公公帮他的忙,算是还了之前的人情,之后,自己若还想要刘公公办事,也得有所依凭才是,所以此次河督一任,谢舒势在必行。
    只是其中的艰险之处,恐怕难以想象。
    谢舒不想让郎君受苦,更担心郎君的安危,因此本打算让郎君留在京中。
    可虞楚息态度也十分坚决,谢舒说不过他,只好应下。
    因时间紧迫,谢舒一行人准备好后,第二日便出发了,一路上向南而去,一开始路途还算畅通,谢舒便研读历来的黄河治理书籍,之前他已看过,如今再看却又有不同的感悟。
    但越到下游地带,谢舒便不能再专心了,只因为路上已有许多拖家带口的流民蹒跚在路道两旁。
    第096章
    每逢春夏, 黄河下游淤积的泥沙增多,今年的河情也比往常严重,沿途多有泛滥。
    附近的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迁徙外地。
    但受限于时代的种种因素, 加上没有官府组织, 他们大多是无序性的, 因此更为艰苦悲惨。
    扶老携幼, 逃荒求食,入庶流进,家户且尽。
    谢舒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如今一见,方知书中所记不及其中一二。
    行到中途,马车速度变慢,忽然一个老人跌跌撞撞地跪了下来, 身后还有数个衣衫褴褛的孩子, 向谢舒所坐的马车叩头道:“还请大人行行好, 可怜可怜我们,赏些吃吧......”
    这老人自然是不知道谢舒的身份, 只是见谢舒这行人数架车马, 想必是富贵人家, 试试罢了。
    而这么一跪, 周围不少流民都望了过来, 脸上也露出热切的神情。
    谢舒神色沉重,旁边的虞楚息叹息一声,朝他轻轻摇摇头。
    谢舒明白郎君的意思, 若此刻马车真的停下, 旁边的流民想必会一拥而上, 财物还是小事,只怕会耽误时间,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快点赶去河督府。
    尽早治理河情,方才是解决根源的办法。
    只是......
    虞楚息这时却微微一笑,他正是喜欢谢舒这点,于是朝着谢舒附耳过去,听完后,谢舒眼神一亮,连连点头。不久后两人便敲定完毕,让风荷和洗墨带人留下,他们和穆问等护卫一同先去河督府。
    车轮再次前行,谢舒回头望去,流民如同眼前的高如天堑的黄河,一眼望不到尽头。
    运河总督府设在江浦城,位于黄河、淮河、运河三河交接之处,谢舒要赴任的便是此地。
    不久前听说这次新上任的黄河河督只是一个二十五岁,此前从未做过河运方面的翰林学士,河督府的几个官员心头都直打鼓。
    自古黄河难治,历来官员都将“河督”一职视为畏途,而且往往结局也不太好。
    一般来说在任几年,若是没出什么事便是极为走运,日后打通关系,还有调任的机会,上任河督便是走的这条路子。
    而一旦出事,降罪落狱好说,要是一不小心,葬身在这黄河之中,也是不少见的。
    众人一听谢舒这么年轻,就被下放到这里,想必是背后无人,以后难调回去了。
    也就是说,谢舒既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背景,这些平常做实事的河工心中是不服气的,因此谢舒到任河督府上,来迎接的人都没有到齐。
    谢舒大致看了一眼,问了一下没到场的人是谁,什么职位。
    副总河四十岁,长期风吹日晒使得他额角比同龄人多出不少深深的褶皱,他几天前倒是打听过谢舒的来历。
    听说谢舒在朝中名气不小,是连中三元的状元,又见他相貌风姿无一不佳,气度威压一概不少,副总河摸不清他性子,怕谢舒怪罪,忙解释了一番,几人在河堤岸上不得闲暇。
    谢舒并未生气,一边翻看着水利河图,一边顺着问道如今的河情状况。
    副总河见谢舒问起这个,倒不含糊道:“回禀河督,今年春汛提前,入春以来,已有三处河口决堤,这些天,属下带领着民工四处清疏下游,勉强能应付。”
    副总河一边说一边观察着谢舒的神情,他是从河工一步步坐上副总河的位置,虽说现在不怎么亲自到河上治灾,但无论经验还是能力都不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可以比拟的。而且他深知河工们怕的不仅是险情加重,更怕外行人指手画脚,因此刻意说的严重些,谢舒听后自然不敢随意,他们也有更大自主权。
    谁知谢舒不慌不忙,继续问道:“决堤的三处河口在何处?周围能调动的民工又有多少?附近的居民可安置妥当了?”
    见谢舒问的都是要害之处,副总河心中一凛,不过他对这位年轻的长官确实提不起多少敬畏之情,只是诺诺回答道:“决堤的几处分别是高家堰、许家口还有曲阜乡,民工么约有万人,比往年少些,至于居民安置,当地的官员在管辖,别的属下也不清楚了。”
    谢舒脸色一冷道:“我这一路走来,看到多少流民无家可归,百姓流离失所,你做河务的,就可以不管百姓了?既然民工不够,为何不好好妥善解决?国家社稷,三分之一的财赋都在江浙,治河有失,你拿什么都担当不起!你说决堤的这三处,我看分明不止,如此胆大包天、欺上瞒下,你可知道后果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