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谢舒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一入工部,还是为眼前的萧条景象感到惊讶。
明明是掌管各项工程的地方,办公之处却十分简陋。
见新任长官环视周遭,几名在旁的老吏毕恭毕敬地低着头,心中更为忐忑。
自从前任工部尚书被抄家后,工部也受了一场大清洗,许多东西都被查抄没收了,要想刑部轻饶,那也好办,只要给够了钱。可是工部本就是油水最少的部门,银子都到上任长官那去了,哪里还拿得出来,如今工部库房里,给工匠的饷银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虽然工部众人看谢舒如此年轻,不过上上下下都知道谢舒的名声,又听说紫微令吕朔都与他有交情,更不敢轻慢,反而怕谢舒等会怪责!
所以当谢舒接手这份新职位,还头一次如此顺利。
之后一连好几天,谢舒都在查阅工部的各项工程事宜以及明细章程。
工部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等谢舒发作,可谢舒只让他们将这些数据整理,编纂成一本又一本的书册。
一开始工部众人任劳任怨,不曾问过什么,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谢舒也不曾开展过别的工作,众人实在是忍不住了。
工部侍郎硬着头皮找上谢舒道:“大人,工部一向以务实为本,拙于文字,大人要我们制册成书,却不告知原因,还请大人明示。”
也无怪乎众人不解,谢舒一直有着诗名,加上有史以来第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又是正经翰林出身,无论学识和才华都无人能比。工部的大多数官员本来就不擅长文字工作,平日也差人一截,如今更感觉到和文官出身的谢舒有着深深的鸿沟。
而谢舒之前治河的功绩,他们毕竟未曾亲眼得见,因此便以为谢舒实际上并不擅长工部的管理和工作。
见下属质疑,谢舒面色如常,淡淡问道:“先帝在世时,工部奉命建造乾元殿造价几何,所用什么耗材,又有多少名工匠工作?五年前,工部建造同样的主副殿,花费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
工部侍郎努力回忆,五年前的工程他大致还记得,可几十年前的他哪里记得清?
但当谢舒一问,他只要翻阅才编纂的工册就可以对比出来数据,电光火石一闪,顿时由衷地生出一种佩服来。
只是他心里还有不少疑问,见谢舒并不倨傲,于是恭敬地询问道:“工部还有许多难处,下官要请教大人......”
过了许久,工部侍郎才出了内堂,他进去时还是满脸愁容,出来后,却一脸春风。
工部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更为好奇,不等他们开口询问,这时副长官便召集他们进去。
谢舒将这些日子自己思考的一些政令细则拿了出来。
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即便是和平年代,国家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选用人才,解决问题,是制度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谢舒是参加科举出来的人,他对科举制度了解和熟悉程度比任何人都要深。
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对这个时代来说是一种公平公正,也更为先进的制度,到了后世,科举制的核心规则依旧在社会运用着。
而科举制的弊端也很明显,一个人熟读儒家经典,能写诗作赋自然不错,但他们钻研的学问无关乎国家的实际治理,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素养。
他们也许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可却不能挽救人民百姓,也不能做出实际上的贡献。他们之中也有人出过一方为民的好官,可是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皇权的存在,为了当前政权的延续,而大部分的人读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走上官场,成为统治阶级。
因此后来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俗语。
简单来说,要改变现状,谢舒要做的,就是解决实际上的人才问题。
科技和发展才是社会的基石,他需要吸纳专业的人才,进行必要的数字化改革。
而工部虽地位低,但有着颁布相关政令的权利,只需要得到皇帝允许即可。
至于钱财人力方面,只要按照他所设政令行事,便不用担心了。
谢舒如今要做的就是和众人商讨,再进行完善和细化,之后等待时机便是。
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庆帝如今睡眠越来越不好,他喜好燃香,于是叫太医院制作了各种名贵的香料,晚上点香才能睡得着。
泰安十一年秋,庆帝常常居住的养心殿失火,庆帝惊惧之外,也大为震怒,彻查当夜值班的宫人,牵连甚广。
庆帝需要安慰之余,更迫切的是需要一座豪华舒适的宫殿来弥补。
户部担心庆帝借题发挥,百般劝谏,只答应拨出惯例范围内的钱财。
谢舒却在这时上奏说,他有办法尽快盖出一座庆帝想要的宫殿。
第100章 完结章(上)
听到谢舒说有办法尽快修建一座自己想要的宫殿, 庆帝大为高兴,不禁想起昔日他南巡时所住的西园是何等巧夺天工,别致雅趣, 心中更加期待。
谢舒趁机道还需要颁布几条工部的政令。
首先工部施工, 要想效率更高, 需各方人员的配合。
工部应有工程独立自主的权利, 人事调动、物资运送也该有专门的人员对接, 工部负责任命和调配。
其次工部的所有工程物资要想尽善尽美需从民间择优采买,那么也应有考察市场的人选,谢舒推荐万天云担任此职位。万天云本来就是官宦子弟, 又是候补同知,并不违背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