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妃嫔这边也不安静,一旦景兰珍和原素素都生下皇子,入住主宫,那东八宫一样竞争激烈。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原素素即使生下皇子,也不会获得主宫之位。柳嫣菱和原素素都与京兆府牧柳浅家有关联,皇帝不可能让柳家出两位高位的贵主。原素素若生下皇子,最多也不过提到贵人。
在童颐风被送回寝房之后,卓季也离开了云玥宫。不过他没有去奉天殿,却是带着胡彭举回了翔福宫。卓季回去后就一头扎进了药房,胡彭举也在。位于前宫的太医署,韦应石和柏世同被郸阳宫过来的小太监喊走了。正在上课的军医们只能集体自习。姚大千盯着匆匆离去的韦应石和柏世同目露深思,身边的人拐了下他,他回神。
“看什么呢?”
是和他一起从北谷回京培训的军医,庒融。姚大千:“没什么,只是在想不知宫里出了何事,竟同时把两位医令叫走了。”
坐在他前方的,从别的边关回来的军医回过头,八卦地说:“听说昨日夜里郸阳宫有两位贵主同时临盆,胡医首和两位医令昨晚一直在郸阳宫。八成还是与此有关。”
庒融:“你如何知道的?”
那人:“我认识郸阳宫的一位侍卫。
翔福宫西侧宫药房,卓季严肃地对五位“学生”说:“剖宫产之后,产妇要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消炎药物,需要补液,需要宫缩素,需要输液设备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我还没有完全研制出来,现在,你们来帮我。”
“是!俍俍!”
卓季虽说做了很多的准备,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不得不到剖腹产这一步。因为设备和药物有限,卓季能为剖腹产所做的准备也有限。德贵姰和明傛的怀相很好,生产时可说是无惊无险。心里,卓季也承认,如果真到了剖腹产那一步,就是他也不能保证德贵姰和明傛能不能安全地下了产床,哪怕下了产床,能不能安全地度过产后的危险期他也不能保证。所以在明傛生产时他才会那么说。
现在,戚一果接受了剖宫产的手术,失血过多,药品和设备缺乏,卓季这一次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要远超疝气手术。不到跟前,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还缺什么,卓季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翔福宫的大门紧闭,卓季下令,任何人来他都不见——包括永安帝在内。戚一果一直昏迷着,小慧、戚一果的贴身宫女和寺人还有德贵姰派去的两名嬷嬷照顾着。翔福宫宫门紧闭期间,永安帝没有招任何人侍寝。二月初九,永安帝按照计划带领秦王、齐王,内阁诸大臣和朝廷重臣前往科学院。科学院已成立一年多,这是永安帝第一次前来。
科学院的匠人们看到皇帝陛下,一个个跪下磕头,激动得泪流满面。史玉作为科学院的院长,向圣上及诸位同僚展示科学院这一年多的研究成果,以及目前申请下来的专利。原本对于成立科学院不理解,并且对提高匠人的身份嗤之以鼻的许多大臣,在看到科学院的这些匠人们的研究成果之后,也难掩震惊之色。
相比于臣工们的震惊,永安帝表现得格外平静。随同在永安帝身侧的隋国公也不像其他人那样惊奇连连。参观了一个上午,永安帝在科学院的科学大殿内坐下,随同而来的臣工和科学院内所有的匠人都站着,准备聆听圣上的教诲。
永安帝开口:“科学院成立一年多来,取得的成就,超出朕的预料,朕很欣慰。诸位辛苦了,史玉,你也辛苦了。”
史玉和匠人们:“此乃臣/草民之责!”
永安帝抬手,免了他们下跪谢恩,说:“科学院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切记,不骄不躁。科学院这一年多的成果,朕发现主要集中在具体物件的创造之上,对于理论研究的东西却是寥寥无几。”
理论研究?什么叫理论研究?
所有人面面相觑,之前被圣上夸赞过的几位匠人之首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永安帝:“你们是匠人,但朕更希望有朝一日,你们能成为科学家,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匠人!”
大殿内安静了许多,所有人都紧盯上首的天子。
“研究粮食作物的,要考虑,该如何提高粮食的亩产。如何让粮食能抗旱、抗寒。就拿稻谷来说。不同地区的稻谷,不同田地里的稻谷,它们是否相同?这不相同的稻谷杂交,能否培育出产量、质量更高的稻谷?”
“北地苦寒,难道真就无法种植粮食?北地是苦寒,可北地有大江大河,有水!也有春夏秋冬!怎么就无法耕种了?怎么就无法种植稻谷了?若有能耐寒的稻谷,我们俣国的百姓就能吃到北地的稻谷!”
史玉的眼睛睁大了,匠人们屏住了呼吸,臣工们盯着圣上的眼睛里有了火热。
“研究木工的,要考虑,我们的车马,如何能跑得更快。用木头可做车,那用铜铁呢?我们的车,都是用马拉,用牲畜拉,那能否由人自己来操控,来驾驭?”
“冶铁打铁的,那些炉子里烧的热气是不是只能白白浪费掉?能不能做些其他的事情?”
“那树上的叶子、果子,为何只往地下掉,不往天上飞?”
“都说人定胜天,可我们如何胜天?洪灾来了,我们只能跑,只能躲。那有没有法子拦住那河水?下雨少的时候,就把河水放出去。下雨多的时候,就把河水拦起来。三道大旱,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苦,毫无办法。那在干旱少雨的地方,如何防旱?旱灾来了,如何应对?还有,这打雷闪电,那雷公能打出电来。人为何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