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6页

      毕竟徐老三家也没啥内眷,他自己也穿着个旧棉衣棉裤,趿拉一个棉捂子鞋。
    头发乱糟糟,本人看着老实巴交的,铁青却知道这个家伙,心里黑着呢。
    挑中了张秀娘,是盘算着继承老丈人家的财产呢吧?
    别忘了,老张家还有个小子呢,虽然才十岁,但是谁能保证,他能平安长大?
    听说老张家的小子,身体不咋健壮,每年都要病那么两次,徐老三八成是娶了媳妇儿,就会对付小舅子。
    老魏村长还请了一个人过来,杏树村的村长。
    两个村长对于此事,都有些无语,老肖头儿只管喝茶水嗑瓜子儿。
    “此事已经这样了,秀娘啊,你看?”杏树村的村长,论起来,跟张秀娘还有点亲戚关系,村里就这样,基本上都能牵扯上关系。
    “我可以不计较你的失礼,但是要入赘。”张秀娘可一点羞涩都没有:“我家里父母老迈,弟弟年幼,不可能嫁给你,只能是你入赘,生了孩子,也要姓张。”
    张秀娘这姑娘,当家做主惯了,一张嘴就很犀利:“入赘之后,你要住在我们家。”
    也就是说,不能另过。
    “入赘的话,徐老三,你怎么说?”老魏村长看着徐老三。
    这个小子真是让人头疼啊!
    “入赘……。”徐老三不太情愿的样子。
    但是张秀娘说了:“不然我就告你有伤风化,非礼良家女子。”
    她还真是个厉害的人物。
    “行。”徐老三能说啥?
    只能点头同意了。
    但是铁青却觉得,徐老三本来就是奔着当人家上门女婿的目标去的,不然也不会找了张秀娘这样的女子。
    “既然如此,那就好办了。”老魏村长道:“老徐家也差不多出孝了,再说是入赘,不用那么麻烦。”
    两个村长商量了一下,老肖头儿也给了一点建议。
    最后,打算马上就举办婚事,而徐老三回去就卖了房子跟田地!
    一共卖了不到五十两银子,田地还值点钱,房子就是土胚房,不值钱的,索性仗着那是一栋好房子,这才有人买下来。
    土地他直接卖给了徐老大,要了个高价。
    家里的粮食,行李啥的,他都一股脑的放在了驴车上,他赶着一头小毛驴,拉着一头驴车,跟在张秀娘的身后,去了杏树村。
    杏树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老张家也是有一号的人家。
    这事儿办的很快,当天徐老三就走了。
    铁青跟笑哥儿,又跑去肖老六家吃的晚饭。
    干靠大鹅,家里人多,炖了五只大鹅,都是大公鹅。
    后来又做了个熬白菜,不然光吃大鹅该腻味了。
    大家坐在一起,说了此事,肖六叔特别逗的道:“徐老三终于如愿以偿,入赘了个有钱人家了。”
    “老张家是有钱,可有钱也不会给他花,他是入赘的女婿,以后有了孩子也是给人当牛做马的命,真当上门女婿好干啊?想美事儿呢。”老肖头儿也道:“以后有他的苦头吃。”
    铁青低头吃饭,顺便给笑哥儿夹了一块大鹅肉吃:“吃这个,这个好吃。”
    “嗯。”笑哥儿扒饭,扒了几口:“相公,你说他会过得好么?”
    “不可能。”铁青却说得斩钉截铁:“那秀娘可是个厉害的女子。”
    光看那长相,那犀利的眼神,就知道,徐老三可轻松不了。
    此事就算是过去了,正好,天气又阴沉了起来,下了一场大雪之后,气温下降的很,江河封冻,铁青就赶着马车,带着夫郎和管家,因为外面能冻住了,就去拉了五十头肉羊,四头肉牛回来。
    当天就处理了一下,然后用冰冻上,埋在了雪堆里。
    “这以后就少出门了,准备猫冬。”铁青看着账本,家里这一年算是赚了。
    “嗯,外头都冷了。”笑哥儿也窝在旁边,正在捋顺一团线。
    “你这是整的啥?”铁青看了一眼,好像不是毛线。
    “是麻线,给你捺鞋底子用的,现在没啥事儿了,我给你做假鞋。”笑哥儿道:“等到了春天你就能穿了。”
    假鞋,就是东北话,说的是春天的时候,穿的单鞋。
    “这多勒手啊?”铁青觉得会很累。
    “不勒手,有梭子呢。”笑哥儿没停手:“还是这个千层底的布鞋舒服。”
    铁青看他麻利的捋麻绳,就没管他:“能做就做,全当消遣了,可别累着自己。对了,晚上吃啥?”
    “杏花嫂子说爆炒一个羊杂碎,炖个雪里蕻豆腐,贴个大饼子。”笑哥儿道:“爹说明天有卖鱼的来,咱们买一些吧,羊肉汤炖鱼,鲜亮!”
    “行!”铁青点头:“都是啥鱼啊?”
    “不知道,只是听说是从二道河子那边过来的鱼贩子,咱们这里也就这个时候能吃到鱼,不然平时倒腾过来,八成都臭了。”榆树村的附近有条河,倒是能洗衣服,可是却没啥鱼,因为这里就不产鱼。
    都是在二道河子那边,是产鱼的地方。
    其实铁青知道山里头有两个湖泊里有鱼,还挺大的那种,是两个天然的渔场,就是离山外头太远了。
    两口子在家里猫冬,也不是天天家里蹲。
    偶尔会去老丈母娘家吃一顿饭,或者去肖姑姑家喝个汤,肖姑姑家的杂货铺子现在已经有了一点起色,村里人卖了粮食,手里头就有了钱,来铺子里买东西的人也多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