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皇后娘娘道:那就从琴开始,石姑娘可带了自己的琴?
并无。石聆看向水台附近的乐师班子,琴音在神,在心,不在指尖弦上,请乐师随意借我一张筝即可。
这话说得有点儿意思,石琮蕊眼眸微眯,冷哼:装腔作势。
皇后娘娘派人吩咐下去,不一会儿便有人抬了一架寻常古筝,琴身古朴无华,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那一种。只是奇怪的是,在琴的两边,还各放了几面鼓,这又是个什么新鲜玩法?
众人的兴致这会让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石聆登上水台,坐于琴前,拢袖,简单试了几个音。
接下来,筝音如水流泻,潇洒飘逸,淳朴古雅,一段简单的前奏已经让不少人意识到,这个石氏长女也许不只是说说而已,至少这个前奏还是有功底的。
好纯粹的琴音,当真不错。陈贵妃见这姑娘并不怯场,心中松了口气。只要石聆不全是说大话就好,便是不那么出色,以自己贵妃的身份地位,也总能帮她造势。
果然,陈贵妃一开口,以陈贵妃为首的几位嫔妃忙不迭地附和,席间一时一片赞誉之声。
皇后娘娘原本也觉得石聆的筝弹得不错,不过这会儿听陈贵妃一说,心里便有些膈应起来,冷淡地道:虽是不错,却也到底是凡音,算不得无双。
言下之意,这石氏长女还是夸下海口了。
这样的水平,在世家千金中尚可,却也不至于惊才绝艳。果然,不一会儿众人的新鲜劲儿过去,席间的议论之声便有些汹涌,几欲盖过琴声。
然而,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琴声一停,众人的注意力瞬间又被水台上的人吸引住。
只见石聆居然收了手,垂着的睫毛缓缓抬起,露出一双明亮沉静的眸子。她开口,低淳婉转的声音在空气中流泻开来。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石聆特意用了偏中性的低沉嗓音,吐字缓慢悠扬,仿佛在与风,与水,与云,与花鸟倾诉心事,而在众人的注意力被歌声吸引时,琴音不知何时再起,自然而然地融入意境,不知不觉由清唱转为配乐,将一首妇人思念服役丈夫的《雄稚》唱得清扬婉转,愁思跃然于音中,多一份显厚,少一分显薄。。
众人因这突来的一笔都有些意外,看着石聆唱完,起身,却没有下台,而是弯腰,在脚边捡起了什么。
怎么是这首?
皇后娘娘皱眉,她正要开口,肩膀却忽被一按。皇后一惊,回头,那人却比了比唇,皇后娘娘掩住惊讶,默然不语,再度将视线转回水台之上,只是这一次,心中却多了几分思忖。
身边的人安静地坐下,他不许人通报,只是看着水台上的小姑娘出神。皇后听着石聆所唱内容,联想到近日朝堂上的纷争,不由皱眉。
是巧合吗?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坐席上鸦雀无声。石聆并未下场,而是执起手中的鼓锤,走到鼓面之前。
咚!
一声入心。
咚,咚,咚!
由缓入急,由轻入重,先是一声声深沉宛若召唤的鼓声,随即是一串激昂的鼓韵。水台之上小小的姑娘挥舞着鼓锤,以她的身形臂力,几乎每一下都竭尽全力,但偏偏落在鼓面之上,轻、重、缓、急,形形□□,分明是同样的声音,却带有不同的情绪。时而如大军出征,气势昂扬,时而如千军万马,汹涌澎湃。
一阵大鼓之后,石聆猛然抬手,表情肃穆,鼓锤向击,发出一声脆响,随机她竟是双手一甩,毫不犹豫地将鼓锤一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琴音缓缓流泻,不似上一曲哀婉,却是气势雄壮,慷慨悲歌,仿佛王师跃然于眼前。这样的琴音却由一个方足十六的小女子奏出,琴技虽不算卓绝,琴音却可称绝世。
好!好一首《雄稚》,好一曲《无衣》!
似乎是被琴曲中的豪情壮志所染,首座之上,有人抚掌大笑的,那声音一出,众人顿时惊讶不已。
可不正是明珠朝的九五之尊年逾半百的景仁帝。
皇帝是什么时候回席的?怎不见人通报?
皇后,台上何人?
陛下,台上乃是石松人老先生的后人,石氏长女石琮秀。
景仁帝讶然:竟是松人老先生的后裔?难怪,难怪。鼓音厚,琴音雅,嗓音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好啊,好!
皇后默默垂首,不发一语,却是陈贵妃看准时机,娇声道:皇上,石大姑娘才多大个人儿,这又是琴,又是鼓,可给她累坏了。
景仁帝大笑:正是,快叫小姑娘下来,朕有话要问她。
不只陈贵妃,便是其余人也是一怔。
赵幼贤乐滋滋地在台下等着石聆下来,不想刚递过一块帕子,就见天子身边的李公公小跑过来,恭恭敬敬地请石聆过去,说是皇上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