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6页

      安世在厨房里给安梨烧火,闻着香了抬起头来,“阿姐,我也想喝鱼汤。”
    安梨把锅刷了刷,头也不抬的答道:“那是早上剩的,给你姐夫就好了,阿姐给你在炖鸡汤呢。”
    叶弥心端着碗站在门框处,默默的走了出去。
    他还是走好了。
    又炒了一盘鸡蛋黄瓜炸了一盘豆腐后菜就齐全了。
    叶小妹似乎很喜欢安世,就连吃饭时也要坐在安世旁边,拿了自己的小勺子吃着,一边吃一边说道:“这是嫂嫂做的菜,小妹喜欢嫂嫂做的菜。”
    她努力的夹了一筷子豆腐,夸道:“嫂嫂做的豆腐也好吃,只要多吃豆腐就能和嫂嫂一样变美啦。”
    当然,这是安梨唬她的,谁让家里的豆腐有时候总是卖不完呢。
    叶弥心看着几人,眼里全是笑意。
    如今已经八月中旬了,十二月初的考试,还有三个多月。
    除去路程以及在傅家准备和熟悉如今局势的时间,可能最多半个月,九月他就要走了。
    这件事他没有告诉安梨,怕她舍不得,又怕她着急为他准备东西。
    “买砖瓦的事情我已经和村长说了,明天砖瓦大概就能来了。”
    安梨把鸡腿撕下来给叶小弟和叶小妹,闻言点头问道:“总共花了多少银子?”
    “一千七百文,”叶弥心把另一只鸡腿夹给她,又给她舀了一碗汤,“我们自己建房子花费的的确要少上许多。”
    新屋子就打算建在院厨房对面了,和西屋挨在一起,约莫十天左右就能完工。
    安梨思量着,到时候院子里的地方还得挪挪,不然以后肯定还是不够用的。
    村长家。
    李明德兴致冲冲的准备洗漱睡觉,看见李翠莺过来了忍不住说道:“你知不知道叶大哥家明天要盖房子了?”
    “盖房子?”李翠莺手里的绣活也不绣了,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他们家还有钱盖房子?”
    “你瞧瞧你自个儿说的些什么狗屁不通的话,”李明德骂起自己妹妹来可是丝毫不心软,张口就来,“人家叶大哥媳妇懂事又能干,自己赚了银子那人家不得盖个新房吗?”
    他向来不喜欢自己这个妹妹,娇气,又自大。
    李翠莺咬牙,不愿与他犟这些有的没的,捡起自己的帕子继续绣着,管他呢,反正自己马上就要嫁人了。
    她嘴一抿,那可是镇上的教书先生,是个秀才呢,安梨可比不过她。
    次日一早,安梨的豆腐摊子还没出探,李明德就兴高采烈的用板车拖着一车砖过来了,他累得蹲在地上直喘气,还不忘记往安梨身边凑,讨碗豆浆喝。
    “梨妹子,你看我这来的早吧,”他左右张望一眼,咦,叶大哥不在,“给我盛碗豆浆呗,我都要累死了。”
    “你可真是个嘴花花。”安梨笑着斜他一眼,喊了叶小弟去拿碗来装豆浆。
    叶弥心从他身后路过,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辛苦你了。”
    李明德一个激灵,又听他继续说道:“但你喊我叶大哥,喊我的娘子梨妹子应该不太对吧。”
    “是是是,是不对,”李明德笑着打了个哈哈,“喊嫂子才对。”
    安世路过,瞅他一眼没说话,和自家姐夫一块儿搬砖去了。
    李明德看了一眼两人,又望了一眼安梨,“嫂子,中午吃什么呀,我来给你帮忙呗。”
    “还是算了吧,你还是好好准备考试好了,”安梨推着小推车准备带着两孩子出门了,见他拦路,便说道:“给我干活可是没工钱的啊,你自己可想清楚了。”
    于是乎,等安梨回来的时候,就看见他在自家院子里给叶弥心和安世打下手打的不亦乐乎。
    安梨摇头,做饭去了。
    “你说这叶家卖豆腐是不是挣了不少银子啊,”一个妇人路过,随即和旁边的人说道:“怎么这才多久连房子都建起来了。”
    “要不我也试试吧,指不定也能赚些银子起来。”
    第24章 晋江文学城独家(二) 自卑又敏感……
    盛京, 傅家。
    傅尚书五十上下的年纪,鬓间生出许多的白发来, 此时他眯眼看着手中的信件,不由得含笑点头。
    “父亲,”早就候在了一旁的傅诚不由得开口问道:“叶贤弟可有说些什么?”
    “事情可以准备起来了。”
    傅尚书放下信件,目光落在他的身上,“他要回京了。”
    “真的吗!”傅诚面上露出喜意,末了又有些疑惑的问道:“他不是一直不愿意回来的吗, 怎么突然……”
    这几年间他们不是没有给叶贤弟送去过信件,但是最后都得不到什么明确的答复,如今新帝登基, 朝廷局势已经开始有了变化,本来他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可是谁能想到竟然收到了答复。
    “他成亲了。”傅尚书未多说什么, 只大致说了一下,“大概是不愿意心上人过的清贫。”
    只是从来清贫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它。
    傅诚点头,有些无不感慨的说道:“叶贤弟竟然都已经成亲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进的了他的心里。”
    “他自己喜欢就好了。”傅尚书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笑道:“想当年他来我们府中学习时也才不过五六岁的年纪, 然后一学就是将近十载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