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页

      老太监仍站在原地,到这会儿才终于找到机会插话,似是为难地继续说:“启禀陛下,求见的邢公子不是邢将军,是邢将军的弟弟,邢温书公子。”
    “邢温书?”
    谢安双轻挑眉:“原来是邢二公子。他不是随他告老还乡的父亲回乡去了么?”
    老太监尽职解释:“陛下莫不是忘了?前几日几位尚书大人说有丞相人选举荐,您让他们七日内把人带来。这位邢公子想必就是他们举荐之人。”
    两年前谢安双登基即位后纵情声色不问政事,先帝时期在位的著名良相邢丞相——也就是邢温书的父亲屡次劝谏无果,一气之下告老还乡,自那时起丞相之位便空缺至今。
    期间朝堂各路大臣轮番向他劝谏及早任命丞相辅佐政务,但问及人选时又无一定论,直至前一阵子才终于确定下来。
    当时谢安双没问人选是谁,听说他还在家乡,直接让他们七日内将人带过来见他,否则以抗旨论处。
    谢安双轻抿一口杯中酒,似是在想要不要召见。
    而这时他塌下的那名女子坐到他身侧,给他披上一件薄薄的斗篷,笑得温婉:“既然邢二公子远道而来,陛下不若见上一见?妾身也很好奇这位传闻中德才兼备的二公子是何等人物呢。”
    谢安双顺势拉了下斗篷,勾唇一笑,对那老太监说:“既然美人想见,那便让他们进来罢。”
    “是。”老太监规矩应声,转身到外边去把等候的几人都喊进来。
    没多会儿,几名官员和身着素白斗篷的邢温书一齐步入御书房内,谢安双下意识将目光放在了邢温书身上。
    俊逸面容中没有过多情绪,平静沉稳,唯有一对黑眸如黑玉般温润而明亮,便是风尘仆仆的赶路与肆意的风雪都没能遮掩他眸中光彩。
    邢温书跟随官员们一同走到他面前不远处,撩起衣摆跪地行礼,腰板挺得笔直:“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几人的声音同时响起,谢安双却一下子就分辨出属于邢温书的那道。
    清朗温和,显得更为成熟稳重。
    谢安双恍惚一瞬,很快又被抵在唇边的冰凉触感唤回神思来。
    “陛下再尝尝这颗葡萄吧,可甜了呢。”女子笑得娇俏,嗓音甜腻,仿佛将跪在地上的那几人视若无物。
    谢安双顺着她的意愿张口,咬下一半晶莹剔透的果肉,汁水随着女子的指尖流下。
    女子娇嗔一声:“陛下真讨厌,这下水可流得到处都是了。”
    谢安双眉眼中浸如轻浮笑意:“那美人想让孤怎么赔罪?”
    “陛下……”女子脸颊微红,欲拒还迎一般推推他的胸膛。
    眼看着他们在此处旁若无人地调情,底下跪在最前边的中年男子脸色变了又变,正想开口提醒谢安双他们的存在时,他身后的邢温书比他先一步出声。
    “陛下,御书房乃办公之所,在此处于姑娘调笑怕是多有不妥。”
    说话间,邢温书始终身板挺直,嗓音温和。
    比起其他臣子往常的严格规劝,他的说辞听着更像是一句出于善意的提醒。
    也是唯一不会直接将他身侧女子骂作“妖妇”的。
    谢安双掀起眼皮往他的方向看去,上下打量一番:“你便是邢老丞相的次子?”
    “不才在下。”邢温书拱手回应,态度不卑不亢。
    谢安双轻笑一声,稍微坐直身子:“还没当上丞相就想着学你父亲规劝孤?果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呢。”
    他说得闲散,好似谈及的只是普通家常话题。
    邢温书也像是没听出他话中的尖锐,保持着得微笑:“不敢,臣只是忧心陛下与姑娘名声,故出言提醒。”
    “真是好一个忧心名声。”谢安双端起酒杯微微摇晃,站起身缓步走向他,“不过依孤来看,邢公子不若忧心忧心自己的名声罢。”
    邢温书尚未来得及作出回应,谢安双已经走到他面前蹲下,将手中的酒杯抵到他的唇边,笑得艳丽。
    “难得邢公子生得个美人胚子,与其当那劳什子的丞相在朝堂尔虞我诈,不如……”
    他抬手勾起一缕邢温书散落在身前的头发把玩,嗓音带笑:“入孤后宫,来服侍孤。”
    说话的同时他微微抬手,似是想强硬将酒灌入邢温书口中。
    邢温书没有抵抗,顺从地将冰酒一饮而尽。
    只是谢安双灌得太快,吞咽不及下部分酒液自他唇边溢出,浓烈酒香萦绕在两人炽热的鼻息间。
    谢安双笑眯眯地看着他,温热指尖抵上他的唇瓣,轻柔而缓慢地擦拭上边的酒液,举止中带着轻佻意味:“不知邢公子意下如何呢?”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六月】投喂的30瓶营养液、【清阳晚照】投喂的3瓶营养液mua!
    第02章
    邢温书处变不惊,抬头对上谢安双带笑的双眸。
    近在咫尺的面容使人惊艳得几乎挪不开视线,炽热鼻息洒在脸侧,如轻羽般缓缓扫过,掠起一片葡萄酒的香甜。
    他与谢安双平静对视:“近日天气寒凉,陛下饮冰酒极易受寒,望陛下以龙体为重。”
    谢安双轻挑眉,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他:“邢公子莫不是想转移话题?”
    邢温书承认得干脆:“陛下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