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洗钱妙招
李佑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些数字,这些数字,一组一组的,他先给众人看了这个,问道“假如你们拿到这张纸,你们能够看出上面是什么意思吗?”
众人看了半天,摇摇头,都说不知道。
李佑拿出了一本《论语》,说道“房大人,我这张纸上的第一组数字是426,请找到《论语》第四篇,第二章,第六个字。”
房玄龄查到了,是个“陛”字。
接着,李佑又说了几组数字,房玄龄也找到了相应的汉字。他连起来读到“陛下养了一只‘大将军’。”
“哈哈,这个有趣,是个好办法。”李世民赞道。
李佑说道“这是最简单的密码通信,还可以编制专门的密码本。”
随即,他又给众人科普了关于密码通信的相关知识。
房玄龄很激动,他说道“陛下,齐王殿下可是立了大功了。
古来打仗,信使常常会遇到被敌方拦截的情况,会经常发生泄密事件,有了这个密码通信的技术,即使书信落入了敌方手中,信使被俘虏了,敌人也无法知道书信上的内容。
这真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啊。”
“是啊,是啊。”众人一阵赞叹。
长孙无忌越看李佑越感到忌惮,他发现不仅是李承乾、李恪还是李泰,比起李佑来说,差距实在不是一点半点,幸亏他是支持李承乾的,否则真是一大威胁。
他赞道“齐王殿下果然学识渊博,臣叹服。”
李世民对于自己这个儿子的牛叉,已经习以为常了,他笑道“好,关于西北边境事物局的事情,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没有的话,就这么办吧。”
“臣没有意见。”房玄龄说道。
“臣等没有意见。”众人一齐说道。
李世民说道“那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父皇,儿臣还有些事情需要补充。”李佑说道。
李世民说道“你说吧。”
“父皇,国外的情报人员是需要保密的,他们的名单和详细资料,就不能交给吏部保管了。
儿臣建议,这些人的资料由西北边境事物局自行保管,并一份名单上交内府备案。”
李佑要考虑这些情报人员的前途,必须在官府里有他们的档案。
李世民明白这个,说道“行,就这么办吧。好了,你们先退下吧,李佑留下。”
众人走后,李佑笑道“父皇,有了这个西北边境事物局,开支都是秘密的,不经过户部的审核,里面的账目都是咱们自己说了算,儿臣孝敬父皇也就方便多了。
这个办法拿行话来说,叫做洗钱。”
李世民笑道“真有你的。”
李世民也需要私房钱。
皇帝也是个职业,也是领工资的。
唐朝的财政开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户部,那是朝廷的运转支出机构。一块是内府,那是皇帝的私房钱,这里面包括皇后和各个嫔妃、皇子们、太监宫女们的俸禄,以及维持皇宫运转的各项费用。
内府的费用每年的总额需要核定,交由朝会审核,数目是公开的。
这些年来,唐朝的经济发展不快,内府的收入总数也不多。李世民又要做表率作用,时不时地还要向外捐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皇帝无权随便到户部拿钱,就得想些别的门道,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收受贿赂,变相捞钱。
李佑的民生研究院是自负盈亏的单位,他拿着里面的钱孝敬老爹李世民,别人无话可说。
可是,研究院毕竟也是官方机构,里面的项目越来越多了,收入也越来越多了。难免会有人眼红,提议朝廷对研究院进行审核的呼声,已经出现了。
为了避免查账出现问题,就需要一个洗钱的机构。西北边境事物局的开支是保密的,说多少是多少,这就为大笔的资金流向做了合理解释。
现在,李佑每个月都会给李世民一大笔私房钱。尤其是最近,李佑研究出了玻璃、水泥等新产品,一旦投向市场,财源滚滚啊。
李世民也很期待啊。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建议,这个玻璃,暂时不要在国内销售,全部投放海外市场,用廉价的玻璃,为大唐换取大量的物资。”
李世民说道“该怎么办,你看着办吧。”
他现在关心自己的那份收入了,他笑道“这次我能够得到多少?”
李佑说了一个数字,李世民原本就大的眼睛,变得更大了,吃惊实地说道“这么多啊?”
李佑笑道“父皇,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将来,儿臣保证您有花不完的钱,大唐也会变得更加富裕。”
李世民笑道“好儿子,你就放开手脚去干吧,我支持你。”
……
李佑很高兴,他现在不有李世民这个铁杆靠山,手下还掌握了民生研究院和西部北方事务局这两个机构,过日子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了。
离开了两仪殿,他也想背着手,迈个八字步,试了试后,觉得不得劲儿,还是算了吧。
忽然,他想起了一个调调,哼道“今天高兴,咱们老百姓啊,今天高兴……嗯,有点不对,老子现在是贵族,不是老百姓。
嗨,管他呢,唱个歌而已。”
他接着哼唱着,朝着朱雀门走去。
“殿下,你太过分了!”就在这时,一声怒喝,打断了他的兴致。
李佑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未来的岳父萧东昌。此刻,他正怒视着自己。
李佑问道“萧大人,你这是怎么啦?”
“殿下,你这是明知故问,你说,我家婉玉怎么还没有消息?
我家婉玉要是出事了,我就,我就……”
他想说,我就跟你拼命,可是仔细想想,这件事似乎也不能全怪人家李佑的。
李佑一想也对,自己整天忙活朝廷的事情,都快把萧婉玉的事情给忘了。
他急忙说道“萧大人,你别着急,婉玉肯定没事儿,很快就会回来了。
这么着吧,我现在就亲自去找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