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
来人是李淳风的徒孙九灵儿,他今年已经12岁了,个子也长高了不少。他行礼说道:“九灵儿见过齐王殿下。”
李佑笑道:“九灵儿,你师祖让你来,是有什么妙计吧?”
九灵儿说道:“是,殿下,小道师祖说您遇到难处,他有办法解决。”
李佑说道:“你说说看?”
九灵儿说道:“师祖说他用推背图推测了这件事,发现魏王殿下用在宾阳洞修佛龛这件事,来为皇后娘娘祈福,并不是个好主意,相反还有可能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宾阳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营造的洞窟之一,可是北魏早已经灭亡了。这件事就可以说明,在宾阳洞修佛龛并没有起到祈福的作用。
让皇后娘娘去学习一个败亡的王朝所为,是皇家的大忌才是。”
“哎呀,妙啊,这可真是个好主意!”阴广浩赞道。
阴弘治也说道:“不错,看风水本身就是道家的事情,李真人都说那里不好,从根子上就推翻了魏王的提议。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了。好好好。”
萧婉玉拍手说道:“是啊,殿下,李真人的提议真是个好办法。”
九灵儿听到大家称赞师祖,心中也异常高兴。
众人都望着李佑,听他怎么说。
李佑没有马上表态,他想了一会儿说道:“这也是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不过……”
他没有说不过什么,对九灵儿说道:“你回去告诉你的师祖,让他准备得更加仔细一些。如果有需要,我会派人去通知他。”
九灵儿说道:“好,殿下,小道这就回去告诉师祖。小道告辞了。”
李佑说道:“婉玉,你去给九灵儿拿一些奶糖。”
九灵儿高兴的说道:“谢谢殿下了。”
萧婉玉和九灵儿走后,阴弘治问道:“殿下,这个主意不行吗?”
李佑说道:“行。可是,这不是我想要的。李泰耍阴谋手段,咱们也用阴谋手段对付他,固然可以平息眼前的事端。可是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在宾阳洞修佛龛不好,他要是换一个理由,比如在长安城里建佛塔,咱们难道再让李淳风编出什么理由来对付他吗?”
阴弘治仔细的想了想,说道:“还真是这样,魏王只要打着为皇后娘娘祈福的旗号,就可以编出各种理由来。如果他先找风水师看好一块儿地方,征得陛下的同意,要修建一个大型的佛塔。到时候跟咱们要20万贯,恐怕也得给他呀。”
李佑说道:“不仅如此,这里面还有一个大问题。李淳风是道教,他反对在宾阳洞修佛龛,会引起佛教和道教之争,就会在朝野之间引起一场很大的风波。”
佛教和道教之争由来已久,李佑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卷入其它的纷争。
阴广浩怒道:“这家伙真是个害人精,太可恨了。不能纵容他这么祸害人。”
李佑说道:“广浩说得对,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
阴弘治和阴广浩听到他这样说,精神大振,问道:“殿下,你想到了什么好的主意?”
李佑说道:“咱们如此如此……”
这时,萧婉玉回来了,她问道:“佑哥,想到办法了没有?”
阴广浩笑道:“我来替佑哥说吧,多大点事儿啊,哈哈。”
萧婉玉就喜欢听这个,她望着自己的丈夫,心中充满了骄傲之情。
李佑说道:“走吧,管他那么多呢,咱们先去吃上一顿再说。”
晚饭后,李佑说道:“备马,我要去东宫。”
魏王府。
王聪说道:“齐王殿下回来了。”
李泰忽然有点紧张,毕竟李佑这家伙实在是太妖孽了。他问道:“李佑回来后,去了哪里?”
王聪说道:“目前还在府里,臣已经派人盯着他呢,一有消息,就会前来禀报的。”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说李佑去了东宫。
李泰大喜,说道:“好啊,我正等着他们去商量呢,哈哈。”
阎立本笑道:“就怕李佑不去找太子殿下,他这一去,可就说不清楚了。哈哈。”
李泰说道:“太好了,明天一早,我就进宫见驾。”
东宫。
晚膳后,李承乾在妻妾们的陪伴下,正在欣赏歌舞。李得志说道:“太子殿下,齐王殿下来了。”
李承乾喊道:“停下,你们都下去吧。”
妻妾们和舞女都退了下去。
李承乾吃惊地说道:“我不是不让他来吗?”他担心受到牵连,特地派人去齐王府提醒,不让李佑来东宫,有事派人报信就行了,免得被李泰抓住把柄,到李世民那里去告状。
李得志问道:“那,您见不见齐王殿下吗?”
李佑来了,李承乾也不能不见。他说道:“有请。把张师傅也叫来。”
不久以后,东宫书房。
李佑行礼说道:“臣弟参见太子哥哥。”
李承乾说道:“免礼。五弟,我不是派人去通知你了吗,你怎么还是来了?宫里人多嘴杂,耳目众多,这要是传到父皇的耳朵里,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
这件事他和张玄素商量过了,认为李佑的个性暴烈,他一定不会把钱给李泰的,这件事很可能会得罪李世民,因此,他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受到牵连。
于是就提前派人通知了齐王府。
李佑看看李承乾,又看看张玄素,然后盯着李承乾不说话了。
李承乾被他盯得发毛,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他不自觉地朝着自己身上打量了几下,也没看出什么问题。
他不确定地问道:“五弟,你怎么了?要不,这笔钱我替你出吧?”
李佑说道:“大哥,你这些年来,整天战战兢兢,唯唯诺诺,一心想考讨父皇的喜欢,想得到母后的赞许,想得到大臣们的拥戴。可是结果如何呢?
你也不是不聪明,张师傅教导的也不是不得力。然而,你在父皇、母后和大臣们心中的印象如何呢?
臣弟说句不恭敬的话,不怎么样!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