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37页

      孙禹也侧起耳朵听了片刻,发现王侍郎明里暗里在透露,只有抱紧他这个大腿就能顺利往上爬。
    毕竟是尚书之下的左侍郎,在吏部也算是有着通天的手段。
    孙禹发现还真有不少人动了心,新晋榜眼尹弘济就是其中一位。
    尹弘济是真正的草根出生,他的家境连孙禹都不如。爹娘都是普通的农民,而他也是耕农家庭出生。
    大概是因为从小就吃了许多苦,所以尹弘济懂得抓住一切机会往上爬,如今王侍郎递出了这个橄榄枝,他又岂能不回应?
    尹弘济响应后,也有不少进士跟着响应。
    王侍郎却笑眯眯的看向孙禹,问道:“咱们的状元郎好似有点出神啊?可是我们府上的饭菜,不合状元郎胃口?”
    孙禹抬起头,露出斯文腼腆的笑:“大人客气了,下官只是想起了点事,所以才……”
    王侍郎依旧和蔼可亲的追问:“哦?是什么事?可方便说出来叫我们也都听听?”
    孙禹有些为难,但见众人都看了过来,他才露出好奇懵懂的神色道:“今日来大人府上的同僚,下官瞧着都眼熟。只是被陛下钦点为探花郎的那位,好似不在……”
    孙禹并不知道周鸣的身份,也确实好奇为何王侍郎请了他和尹弘济,却独独没有请周鸣。
    所以在王侍郎的追问下,他才会这般直接的问出来。
    可是问出来后,王侍郎的脸色就变了。
    孙禹不明所以,下意识看向他身侧的几位朝廷官员。那几位官员有些尴尬,但还是笑着说道:“新晋的探花郎,乃是尚书大人的长孙,所以……”
    吏部尚书的长孙?
    得知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惊了,孙禹也惊住。
    想起周鸣那俊朗的年轻面容,孙禹难得生出些羡慕。
    出生权贵之家,这个时候倒也不需要参加这些聚会了,王侍郎甚至连人家的主意都不敢打。
    孙禹喝下杯中的酒,已经没了心思再和众人寒暄。
    年轻进士们也好似若有所思,这场聚会最终不欢而散。
    后面几日,又有人邀请孙禹前去,孙禹很难推辞干脆都去了。全程陪吃陪喝,也不说别的。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有人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孙禹被吓了一大跳,只说自己家中已经有了妻室,连孩子都有了。
    那大人又说:“状元郎乃人中龙凤,妻妾双全才是美事呢!”
    孙禹下意识问对方:“大人竟愿意让小姐为妾?”
    那位大人一噎,暗示他道:“高门贵女哪有为妾一说,倒是糟糠之妻可下堂。”
    孙禹听到这话,哪还有不明白的?
    这是让他把自己的妻子降为妾室,然后娶了他家的女儿为嫡妻呢!
    第1200章 农田水利法
    孙禹很是生气,原本想大骂几句,可他也不是个愚笨之人。
    思虑到自己的仕途,孙禹到底忍住愤怒,最后只委婉的拒绝了。
    但文人的拒绝方式很是奇妙,哪怕言语措辞客客气气,却也要在字里行间见缝插针的嘲讽几句。
    许是嘲讽的稍微有些明显,到最后,反而是那恼羞成怒的官员将他轰出了府。
    孙禹这下倒不生气了,只是愈发期待苏念念的到来。
    ……
    京中发生的所有事,都一五一十的被皇城司探子报给了玉姝。
    玉姝对王侍郎的小动作早就清楚,倒是没想到他野心如此大,竟妄想笼络好几十名进士。
    好在这些进士们是特意选拔出来的,年纪虽然不大,但脑子足够清醒。
    除了尹弘济这个人,往上爬的心思太强烈,其他人大多都心中有杆秤!
    最重要的,是孙禹这个人,还是叫玉姝有些意外。
    皇城高官想要女儿下嫁给新科状元的事,其实屡见不鲜!
    若不是如此,怎会有陈世美的折子戏出现?
    只是这孙禹心志倒是坚定,竟在荣获状元的第一时间里,就写了信叫苏念念前来。还非常坦诚的告诉人家,他已经有妻有子。
    这若是换做旁人,还不知道怎么想方设法的隐瞒呢!
    按时间来算,苏念念如今也快进京了。
    玉姝便给裴琰说道:“以后念念就是状元夫人了,也不能再经营包子铺,不知道她会不会习惯?”
    裴琰想起苏念念对那包子铺的喜爱,下意识摇了头。
    “京中贵夫人的规矩众多,她肯定难以忍受。说不定来一段时间,还会闹着回秦州去!”
    在秦州大约是最自由的,女人皆可抛头露面经商,风气也很开放。就算苏念念自己不卖包子,也还能找孙家的亲戚来帮忙卖。
    可到了鄞京,就什么亲戚朋友都没了。
    玉姝比较赞同裴琰的话,但环境都是靠人来改变的。以前的秦州不仅落后,还穷困山匪多呢!
    若是她不去,又怎会有如今这般景象?
    两人闲聊了几句,话题又转到了今年农收的事儿上。
    玉姝登基的第一年,风调雨顺,所以全国各地都迎来了丰收。
    因为刚推行减免赋税政策,今年的粮食全部进了老百姓自己的腰包,使得城内城外处处都有繁荣的景象。
    但这种丰收和玉姝想象中的丰收有些差别,战乱过后,许多土地质量下降,不少良田变得贫瘠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