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而第二个故事,则是记录了一些大家族里纨绔子弟的行径,第一版民报中,沈罗珏让薛程上报了。
她非常贴心的给薛程用了个别称,叫他五长史。虽然整个京城,庶子出身,排行老五,官位还是长史的中年人,就薛程一个。
比起后代的报纸,第一版民报显然非常简陋,因为印刷条件不足,没办法印出像后世那样的蝇头小字,而且它还不能保证一天一张,在新的纸做出来之前,沈罗珏最多承担一个月出一张的开销。
但是它的意义非凡。
它上面第一次出现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能让民众看到更辽阔世界的途径。
价格的昂贵让普通人根本买不起,先购买民报的,是京城附近的茶楼酒馆。
在商人可以通过捐赠让子嗣脱离商籍,去读书习字后,商人们对知识的追捧热情一下子就被引燃了。
茶楼酒馆里的说书先生们闲得无事,开始念民报上的文字,然后他们通过民报,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事物。
正如沈罗珏所想,杂闻板块是最受欢迎的板块,谁能拒绝八卦吃瓜的快乐呢?
这年头百姓在精神上的粮食显然是不够的,能出现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喜欢听。
而那个真实事件改编,京城某个大世家家中纨绔子弟的人生写实短文,更是让无数百姓听了一遍又一遍。
以前他们只能幻想大人物们的生活,平民以为皇帝是用金锄头锄地,住在不漏雨的屋子里,大臣们每天能吃饱饭,穿一身没有补丁的衣服。
现在他们从报纸里,看到了真正的大家族是什么样,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金银珠宝装饰的生活,绫罗绸缎穿在身上,他们不需要种地,他们自有无数的钱财可以挥霍。
几张纸,让百姓知道了,那些大家族的人过着怎样穷奢极侈的生活。
现在的百姓们不懂,他们就像是在听戏文,看几张纸上写着神仙们的生活,他们不敢肖想,只是羡慕。
或许有人产生了嫉妒与恨,但他们不会将那些情绪放在台面上,他们只会将这上面的故事告诉更多人,将它传的更远。
有些地方有报纸,有些地方没有,而百姓们又不是过目不忘的人,他们在讲述的过程中,会加上自己的理解,于是故事在流传中开始出现其他版本。
等沈罗珏再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故事里以薛程为蓝本的五长史,已经是一个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恶霸了。听说他走在路上看见小孩子,就会踢一下石子,故意用石子砸小孩。
沈罗珏听着有点儿像智障。
“我大庄的百姓,还有创造力的。”沈罗珏能说什么呢?沈罗珏只能夸了,“还有别的版本吗?”
听雪又跟沈罗珏说了下其他也很离谱,和原版相差甚远的“传说”,最后感叹,“陛下总说高手在民间,可真是话糙理不糙啊。”
“你说得对,不能小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薛程知道此事了吗?”沈罗珏听到最后甚至觉得还挺有趣的。
她在现代社会也没看过一本小说的主角,。
“自从薛长史摔断腿后,他便不常出门,不过现在此时传的沸沸扬扬,从民间传到朝中,是迟早的事。”
“希望不要太早,就让事情再发酵一下。”沈罗珏希望那些大家族能保持原有的高傲,别去搭理民间的风言风语。
毕竟若是有人察觉到异常,将舆论压下去,就没热闹看了。
第128章 .唤醒世间人众生皆苦,当启民智
沈罗珏创建民报,让薛程的八卦传遍民间,除了想让薛程吃个教训外,还有别的目的, 第一目的肯定是用报纸操控舆论,话语权是控制民心的最强武器。
第二目的,是启民智。
思想需要碰撞才能产生激烈的火花,而现在,思想的火种一直被贵族们把持。
她已经让平民百姓开始读书,等新的造纸术出来后,纸张降价,读书的人会更多,国家治理需要听到更多来自最多数人的声音,而不是天天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去商量着管理偌大的国家。
民报可以提供一个让更多人发声的平台,第一版的反响就不错,沈罗珏想着,可以让听雪去物色一批搞情报收集工作的人,当记者,到处采访一下各种事件中的人物。
听雪的情报库里,有这世上大多数匪夷所思的事情,薛程不过是个开胃菜。
正如沈罗珏所想,随着年关将至,没事儿的人们凑在一起说八卦,薛程的故事传的更远,舆论开始发酵了。
有读书人开始给故事中的“五长史”写诗,有人认为五长史是个从根子上坏了的人,他所犯下的错都是因为他出身大家族,说白了,都是大家族的错,是权贵的错。
有人认为“五长史”为官不爱民,不配当官,大骂他草菅人命。
偶尔还会有人说句实话,觉得他们如果能和五长史一样,投胎投到了好人家,不愁吃喝,本身还颇有本事,得罪了皇帝都有家族庇佑,不至于丢了性命,他们也会耽于享乐,毕竟努力多难啊,躺平堕落可太舒服了。
民间的声音越来越大,自然就传到了世家大族的耳中,薛满堂知道这件事的时候,距离第一版民报发行都小半个月了,她前脚刚刚得知叔父薛程终于从梁城动身回城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