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身边同行的,也仍旧是海连等十名太监并十名东宫勋卫侍卫,他们将她乘坐的马车前后左右包围着,生怕出一点意外。
秋芜早料到如此,并未表现出一点紧张抑或是不满,只是在马车驶出宫门,进入丹凤大街的时候,掀开车帘,冲海连道:“先去一趟七娘的家中吧,我先前同她说好的,要与她同食最后一餐饭。”
海连一愣,面露难色,道:“殿下只说许良媛来送一送宋娘子,奴婢们都以为良媛会去城门出相送。”
言下之意,自然有些不愿去宋七娘的那处小院子。他们替元穆安办事,一向小心谨慎。
城门开阔,有诸多守城侍卫在,利于看守,自然不易出事。而宋七娘的那处院子在集市附近狭窄曲折的小巷中,往来的都是附近居住的三教九流的百姓,相比之下,总有些风险。
秋芜瞥他一眼,难得没像平日一样温和好说话:“海公公,殿下并未说,只让我去城门相送。”
海连从前就听干爹康成的吩咐,一直对秋芜十分恭敬,如今她已成了良媛,自然越发要奉承着。
被堵得说不出话,他只得侧目看看身边的侍卫首领。侍卫首领蹙眉,也有些为难。
秋芜见状,慢慢软了几分,柔声道:“七娘的院子,连宫中半间偏殿的大小都比不上,你们整整二十人,难道还怕我们三个弱女子跑了不成?”
海连没做声,心道上次在昭宁寺,可不就让她跑了。
不过,这次他们人多,又盯得牢,绝不会像上次那样。况且,秋芜如都已成了良媛,不久太子登基,她必有造化。
只有痴傻之人,才会在这时放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
“若实在不放心,你们便将七娘的院子前后都围着看守住,可好?”
海连未去过宋七娘的居处,只知晓大致地点而已,但想来应当如秋芜所言,不会太宽敞,他们这么多人,总不至于连一处院子也守不住。
他与那侍卫首领对视一眼,终是点头答应:“奴婢听良媛的吩咐行事。”
一行人遂转道,去了宋七娘居住的那处小院。
那院落比海连等人事先预料得更加局促狭小。
他们四下看了几眼后,便放下心来,将其前后守住,识趣地并不入内。
秋芜亲自提着包袱与食盒,跨入那间熟悉的小院,临掩门前,还不忘取出碎银,吩咐海连,到附近的酒楼再要一锅羊肉汤来,顺便再给同行的侍卫、太监们买些热胡饼。
海连殷勤地应下,连忙吩咐一个腿脚利索的小太监顶着寒冷的北风小跑着去买。
酒楼离得不远,不过隔了两条街,冬日又是羊肉汤与胡饼卖得最好的时候,酒楼准备得多,不必等候,因此那小太监很快便提着食盒回来了。
羊肉汤被送进院子里,与秋芜从宫中带的点心放在一处。
余下的胡饼则尽数分给守在外头的众人。
腊月里,天寒地冻,这些太监与侍卫虽早习惯了顶着风雪当差,也见惯了宫中的珍馐佳肴,但此时能得一块热腾腾冒着油花的胡饼吃,即便没有太多滋味,也觉得无比满足。
一切仿佛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然而,小半个时辰后,那一座小小的毫不起眼的院落内,却忽然燃起一阵熊熊烈火。
第54章 节哀
◎烧得惨不忍睹。◎
起先, 只是一簇窜得有些高的火焰,在被四方不算太高太厚的墙围起来的小院落里,显得十分突兀。
可那火焰蔓延得极快, 不过一眨眼的工夫, 便分出了好几簇,仿佛要从那几道墙中溢出来。
海连一看,大惊失色, 直接丢了手中还流着油的胡饼, 扬起嗓子大喊:“起火了,快打水来!”
他奔至小院门前, 想将门推开,却推不开, 只好一边用力拍打, 一边朝里头高声唤着“娘子”。
同行的侍卫首领一挥手,手下的人便分做两人一组,一波一波往门上撞,试图从外面将门撞开。
那扇看起来并不厚实牢固的小院门里头也不知用了什么门闩, 直等撞了十来下,才骤然断裂。
院门被撞开,还未等他们进去,前方的屋子里便听砰地一声, 房梁砸了下来。
海连心中顿时凉了半截。
房梁砸下来, 便意味着房要塌了, 进去救人的难度也更大, 里头的人即便没受外伤, 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
……
承恩殿里, 元穆安正与徐将军和秦衔等几人商议接下来凉州、灵州、夏州、朔州等北方边疆这一带的布防之事。
眼看已至用午膳的时辰, 康成从外头进来,笑着问:“膳食已备好了,殿下可要传?”
元穆安这几日诸事顺利,心情极佳,闻言点头,又冲徐将军等人道:“卿等也留下一道用午膳吧。”
事情还未议完,徐将军也不推辞,道过谢后,便起身带着秦衔几人跟随元穆安入偏殿。
太监们随即捧着食案与食盒入内,一一摆开后,便又退了下去。
用膳时不谈公事,徐将军便带着几人说起各地的风俗趣事。
元穆安在臣子们面前话不算多,大多数时候都是静静听着,只在听到有用之处时,会停下来多问几句。
与他一样少言寡语的还有秦衔。
一餐饭下来,他除了在徐将军问起话时答了两句外,便始终半垂着眼默默用膳,只偶尔掀起眼皮看一看立在屏风边的漏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