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小货郎 第159节

      此时天已经黑了,知县家里的人还是两个幕僚,纪彬,柴力柴尺。
    纪彬说完这话,王知县深吸口气:“对,我今日跟这两位接触,也是这个想法。”
    “不管了,明日就试试,我提个修路的事,探探口风。”
    王知县今年三十七,他做邑伊县的知县一共三年时间,早就想挪挪位子。
    官员的考核,无非是看任下治安,百姓是否安稳,农耕是否顺畅,如果再有开耕荒地,凿井修桥这种政绩最好。
    今年是第四年了,若是做得好,说不定他也能升迁,不管是换个富裕些大些的县,还是升任六品,那都是极好的。
    能劝上司拨款修路修桥买农具修河道,这都是好事啊。
    不然他干嘛那样纠结。
    纪彬听着王知县下定决心,低声道:“其实有个故事想讲给知县老爷听,知县老爷可愿意听草民讲讲。”
    王知县原本就看纪彬十分满意,此刻当然点头。
    纪彬道:“邑伊县下面有个新棣庄,其中有户姓邓的三兄弟。”
    纪彬娓娓道来,第二天下午时分,三月底的太阳正是温暖,一行人站在泥土路上,在听王知县“讲故事”。
    “知府大人,刺史大人,请看此处,这段路跟其他路不同,就是因为有这碎陶片。”王知县捡起来路边的陶器碎片,“这正是那日大雨,邓家三兄弟不小心打碎陶器的地方。”
    “五百个陶器,就因为路不好,全都碎在这。三兄弟痛哭流涕,辛苦了一个月做出来东西就这么没了。”王知县语气低沉,“最后三人缓过来之后,把这些已经碎了陶器杂碎,铺了这么一小段路,也是警示他们三人,以后做事要小心,要谨慎。”
    王知县又道:“他们觉得是自己不下心才会如此,可下官却觉得,若是这段路不是这样差,不会在雨天如此泥泞,泥泞的时候不会藏着坑坑洼洼的石头。或许那承载他们希望的陶器就不会碎吧。”
    王知县讲完,在场有些人已经红着眼了。
    太惨了,一个那么穷的结巴,只是想赚钱补贴家用而已,用尽力气接了大生意,做了五百个陶器,就这么碎在路上。
    这碎的是陶器吗,分明是他们三兄弟的心啊。
    试想他们谁没有这样的时候,明明觉得已经抓住了机会,可命运无常,直接全毁了。
    房知府跟谭刺史看着这一块,确定这些陶器早就铺在泥土里,有些已经被压到路面底下,让这段路明显比其他路要硬上许多。
    可这是用邓家三兄弟希望换来的。
    随便想想就知道,陶器碎的时候他们有多绝望。
    谭刺史摸了摸地面,确定这不是临时赶工出来糊弄人的,而是真正碎了很久的陶器片。
    房知府倒是没想那么多,一时间有些老泪纵横,可能人老了,就听不得这些吧。
    房知府问道:“那后来呢?他们三兄弟因此背上债务?”
    王知府摇头:“后来还算好,给他们订单的东家并未追究,只是让他们在自家洗了热水澡吃了饭。并说若是想重来一次,那可以借钱给他们,损失也是他们一人一半。”
    “之后邓家三兄弟齐心协力,一切把陶器做好,如今连邓家最小的那个,也娶上媳妇儿了,今年家里正在盖新房。”
    听了这个结局,周围人心里一暖,就连冷静的谭刺史都松口气。
    努力的人就应该有回报,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在房知府的提议下,马车往新棣庄走去,这一路可不好走,毕竟都不能说是道路了,全都是坑坑洼洼的。
    能看出来有人走过的痕迹,但这路实在是不行。
    到了新棣庄,果然跟王知县说的一样,这三兄弟家已经在盖房子了。
    而且他们兄弟和睦,房子盖得一模一样,还都在一起,后面则是烧陶器的地方。
    不仅如此,他家的孩子们一边干活,还在背三字经。
    这样的场景,那个上司看了不赞叹啊。
    贫而好学,穷且意坚。
    不管放在哪,都是值得称赞的。
    从新棣庄回来,王知县立刻讲了自己想修路的心愿,反正大概意思就是,希望上面给拨款。
    这能不拨吗。
    肯定给钱啊。
    宿勤郡动动手指头的事,就能给下面的县里解决大麻烦。
    但是具体拨多少银子,暂时还没说。
    接下来几日里,王知县更是自如,带着房知府跟谭刺史看了新修的县学,马上完工的大桥,还看了新出的布料,尝了县城里特有的美酒。
    喝到黄米酒,黄桂稠酒,酸果酒的时候,谭刺史挑挑眉,这些酒他可太熟悉了。
    既然提到这些,自然要去荆高庄跟纪滦村走一趟。
    这可是交税最多的两个地方。
    去这些地方的时候,王知县一直让纪彬跟柴力在后面跟着,以防有事要跟他商议。
    好在跟着的人多,他们两个站在最后面,也不算特别显眼。
    荆高庄这是早就有名气的,里面的两个学堂也让人侧目。
    准备去纪滦村的时候,房知府跟谭刺史正好看到精神面貌极好的货郎,他身上的货郎架看着极其漂亮,上面绑着彩带,上面插着小旗,货郎架里面琳琅满目,都是最好的商品。
    房知府跟谭刺史还把他拦下来,纪彬却怎么看怎么眼熟,这个货郎架好像在哪见过。
    旁边的柴力低声道:“东家,这货郎架,跟你之前那个,好像很像?”
    确实很像啊,只是比他那个要新。
    他最后一个货郎架做得极其漂亮,这彩带怎么看怎么是自己的风格。
    等等,这几日里碰到的货郎,好像都是这种风格的货郎架?
    不止纪彬跟柴力发现了,房知府跟谭刺史也看出来,所以才拦下问了问。
    谁料那货郎也是个大胆的,不怕这些贵人,直接开始夸了。
    夸的还是纪彬。
    “我这杂货百货琳琅满目,吃的喝的穿的,一应俱全。”
    “当然赚钱了,我们纪东家人可好了,东西进价都不贵,我们卖得也不贵,所以大家都愿意买啊。”
    “好像都是从兰阿巷子进货,那边的刺史人特别好,东家说的我不太明白,但他说作坊集中到一块,对大家都好。”
    “是啊,我准备做几年货郎,就多买些荒地,开始种庄稼。”
    “对,我们都很喜欢纪彬东家,他对我们特别好,平日里谁有难事了,找他准没错。”
    “这个酸果酒就是他做的,可好喝了。”
    “我们货郎架是有些像,因为都学纪彬东家的啊,他的货郎架好看,而且学着他能发财!”
    纪彬听的人都傻了,整张脸都带着红色。
    如果不是自己人在这,他都要怀疑是自己找的托啊!
    怎么还疯狂吹捧了?!
    纪彬跟柴力赶紧躲在人群后面,幸好这里人多,货郎也没看到他们。
    等房知府跟谭刺史买了些东西让货郎离开,纪彬身边的小吏们才开始笑。
    不过他们都知道,纪彬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最重要的是,这几天里纪彬跟柴力跟他们同吃同住,上司们去哪,走哪条路也都是随机的,甚至王知县都不清楚。
    所以肯定不会是纪彬安排的人。
    既然不是安排的,那就是真心实意夸奖,实在是太好笑了。
    纪彬只觉得天气越来越热,自己头上的汗都要滴下来了。
    不管这样,马车还是慢悠悠地到了纪滦村。
    带纪滦村附近,远远就看见那条白色的石子路。
    现在石子路增加了不少,毕竟私塾那边的路也是同样的规格。
    之前去其他村子,都会有人过来围观。
    但纪滦村的闲人显然很少,甚至有人专门来问问情况,语气也是礼貌客气。
    知道是知县大人巡查,立刻要去寻里长,不过被王知县制止,说是他们随便看看。
    说到这,村里人才战战兢兢离开。
    房知府跟谭刺史见这个村子的人,竟然跟种桑养蚕的荆高庄一样有礼貌。
    要知道那个庄子的人可是养蚕许多年,有那样的风气正常。
    可没想到这个做刺绣,做酿酒生意的,竟然也挺有礼貌的?
    既然都到村子了,房知府跟谭刺史跟自然是下马车转转。
    他们也没带太多人,只带了几个文官,还有三四个守卫,还有王知县,一起往前看看,剩下的人则留在村口,免得惊扰村里人。
    纪彬等人自然也被留下。
    不过虽然在家门口了,两人也不好回去,就在原地等着。
    村里看了一圈,见这个村子正在建房子的人家也很多,村里基本上人人都有事做,不会像平常村落那样聚在一起闲聊。
    村子里看了下,顺着路就走到白色石子路上。
    先是路过刺绣坊,见大门紧闭,从小门里不时有女子妇人进出,她们手里都拿着针线刺绣,有些是学徒,有些是绣娘,大家面带笑容,一进门就欢声笑语。
    对他们外乡人也只是多看几眼,并未说什么。
    刺绣坊后面则传来朗朗读书声,有夫子领读,然后是孩童们跟读。
    在外面听着就知道,这些孩童们年龄不大,很有童趣。
    再后面则又是盖房子的人。
    怎么邑伊县下面好多村子都在盖房子。
    别说随行的官员了,就连刺史跟知府也觉得奇怪。
    不过顺着石子路往北边走,王知县解释道:“我们邑伊县以及邑伊县周边,盛产一种酸果,这种酸果树漫山遍野都是,只是果子酸涩难吃。但是做成酸果酒,却意外不错。”
    说着,这一行人已经走到酿酒坊附近,看着一车车的酸果拉过来称重付钱,王知县继续道:“周围不少村民就是靠卖酸果,所以手里有闲钱加固房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