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2页

      她重新回到了寝殿。
    床榻前,空中的那朵蔷薇花色泽浅了些,显然是怨气散去了些许。
    可同时,数片花瓣凋落下,意味着,她这次的尝试失败了。
    长宁蹙眉:“竟然不是……”
    没能救下父兄,满门蒙冤惨死……竟然不是宋扶玉最强烈的执念吗?
    可她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不是。
    无妄之灾,灭族之恨,还不够刻骨铭心吗?
    长宁转头问慕辞:“你觉得还有什么别的恨,可以压过这样的仇恨吗?”
    慕辞沉默了一下,才轻声答:“或许……是因为这样的恨太过沉重。”
    对过分困难的事产生怯懦,是人性。
    而这话对于此时的长宁而言,无疑有些难以理解,慕辞顿了顿,换了个更简易的答案:
    “又或许是因为恨着一个人,要比恨着一群人更容易,也更持久……”
    长宁眉头拧得愈厉害:“一个人?”
    她回想起那段往事画面里,出现过的那些皇室中的人,显露出些纠结:“可是那皇室好像蛮多人的,她最恨的会是哪一个呢?”
    长宁有些苦恼:“只有两次机会了,也不好一个一个试……”
    慕辞突然轻笑出声。
    长宁抬眸看他:“你笑什么?”
    慕辞摇摇头,神情温柔:“没什么。”
    只是觉得你这样也很可爱。
    长宁思考了一阵,打定了主意,“这样待着也不是办法,我再去试一次……”
    “先试试三皇子是不是。”
    慕辞笑了,问:“为什么是三皇子。”
    长宁也说不上来,于是说:“直觉。”
    她又觉得这答案或许不太严谨,努力思索了下,补充说:“宋三小姐展示的记忆中,关于三皇子的内容有很多。”
    能被记住,且记得那样清楚,本来就是一种执念。
    再联系自己,长宁愈想愈觉得有道理:“能让她印象这样深刻的人,是执念的可能很大。”
    说着,她便欲再进花中瘴境。
    慕辞拦她:“若真是三皇子,你打算做些什么。”
    长宁不假思索:“当然是杀了他啊、”
    她话未说完,意识到什么——
    “可是宋扶玉明明已经杀了他啊……”
    那她再杀一次,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长宁眸中升起些茫然:“难道不是三皇子?”
    慕辞摇头:“阿宁,我并没有说你是错的。”
    相反,他突然理解了,宋扶玉为什么坚信长宁能让她解脱。
    长宁又想了想:“难道说,不是杀他,而是救下他?”
    这一猜想刚出口,长宁兀自摇摇头:“不对,这样深的仇恨面前,宋扶玉不可能不想杀他。”
    无论三皇子自身是否愿意,他身上都背负了宋氏满门的血债,是怎样都洗不清,消不去的。
    长宁再次陷入了深思。
    慕辞没有打扰她,只是默默地看着她。
    半晌,长宁眼眸有亮光闪过:“我知道了……”
    -
    另一边的宋府。
    裴照独身待在厢房中,朝那蔷薇花中注入了一缕灵气——
    瞬刻,瘴雾袭来,将他拉入了幻境中。
    然而,出现在他的眼前的场景,却并非是与宋扶玉相关的……
    而是,他自己的过去。
    此时,他出现在了邀月殿前,看着远处的自己焦急地奔来。
    那是过去的他。
    带着十足的少年气,意气风发,爱恨都明快。
    理智告诉裴照,他应该尽快退出这幻境,可不知为何,像是有什么绊住了他的脚步,他停在原地,半步未动。
    他看着少年意气的“裴照”闯入殿内,气喘吁吁的,却仍昂首去问那殿上的人:
    “师尊,为什么?”
    殿中高座上,“玄清仙尊”仍是严肃凛然的模样,看着直接闯进来的“裴照”,眉头紧拧:“裴照,你的规矩呢?”
    “裴照”却仍倔强地昂着头,一定要问:“您为什么要给阿宁定下那样的婚事?”
    面对他的质问,“玄清仙尊”神情半点未变:“阿宁也到了该婚配的年纪,我作为师父,替她定下婚事,有什么不对吗?”
    见“裴照”神情愈发激动,“玄清仙尊”冷冷看他:“你觉得不满,到底是因为你师妹定下了婚事,还是因为……”
    “与她定下婚事的人,不是你。”
    “裴照”面色微白,面上有被揭穿心事的难堪,亦有忿忿与不服。
    他咬着牙,艰难地问:“那凭什么,会是江衡……”
    “玄清仙尊”语调平静:“就凭江衡是临城江家的少主,嫁给他,长宁便是临城的少主夫人。”
    “他是最合适、也最好的选择。”
    “裴照”眼眶微红,忍不住反驳:“可阿宁根本不喜欢他……”
    “我身后也有重剑山庄,并不比江家差,阿宁和我在一起,也能过得很好……”
    “这只是你的以为罢了。”
    “玄清仙尊”冷冷打断他,
    “你以为你家中人真的会同意你娶长宁?”
    “玄清仙尊”看向他,眉眼冷厉,沉声警示:“对长宁而言,你是师兄,也只会是师兄。”
    “你明白吗……”
    裴照站于一侧,怔怔地看着这发生在过去的一幕,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哀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