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43页

      另一边,李锦也没想明白。
    这四方的小院子,干净的连一丝灰尘都没有。
    厨房里水米齐全,但柴火竟然是一根一根摆放的。
    院子里,花草修剪的一般高低,青石板上不见一点灰土。
    正堂中,八仙椅干干净净,博古架上的书籍从高到底依次排列,就连笔架上的狼毫小楷,也是依照粗细长短按顺序摆放的。
    没有一点烟火气息。
    若说这是他生活的洁癖,倒也有几分道理。
    可是,当白羽在屋内的横梁上来回走了几步,这离地近三米的梁上居然也是一尘不染,干干净净,他诧异的蹲在上面看着李锦:“王爷,这应该是被人反复的打扫了。”
    他抿了抿嘴:“寻常人家的房梁,怎么可能干净至此?”
    他伸出三指,在横梁上抹了一把,而后展示给李锦看。
    手指上,丝毫不见灰尘的痕迹。
    “咱们又来晚了。”他说,话音里满是不甘。
    屋里什么痕迹都没有,除了笔墨纸砚,以及书本画卷之外,没有账目,没有金银,衣物整齐,床被规整。
    若刘全最后吃下砒霜,引发了急性中毒,那么这个凶手,一定是高手中的高手,是专业的刺客。
    李锦站在正堂里,环顾四下,试图找出一点点被刺客忽略了的地方。
    毕竟,太子不会无缘无故对一个辞官超过六年的人下手。
    他背后,一定有什么东西,让太子不得不灭口。
    李锦望着挂在正堂中的夫子图,看着他那张画卷,忽而一滞。
    那夫子图的右下,在雅评后落的“穷款”,写着作者名号的地方,是一个单字。
    字迹粗细大小,均与前面的雅评相差甚远,在画作当中格外突兀。
    他走上前,看清了那特殊的小字。
    六。
    第195章 六年前的运送图
    “白大人,你把那画放下来。”
    李锦一边说,一边踩着八仙椅,站在桌上,将画的底部托起。
    白羽勾着身子,走到画的正上方,用怀中的绳子拴在梁上,倒挂下来。
    他悬空,睨着眼前这圣人绘卷,将钉子后面的粗绳三两下就拆了下来。
    长卷落下的瞬间,李锦的目光一眼就看到了那本该流畅弯曲的卷面,不自然的呈现两个尖锐的折痕。
    这画中有夹层。
    他半跪在地,将整张画翻了过来,伸手轻轻拍打着已经裱好的背面。
    随着拍打,手下的啪啪声,大多是清脆的。这种声音一直到李锦的手掌心,落到画的左后方时,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啪啪声,变成了沉闷的噗噗声。
    他愣了一下,手掌在背面大幅度的擦了几下,并没有明显的凹凸感。
    李锦便带着疑惑,他身子放低,耳朵凑上前,仔细又听了一遍。
    没错,这下面确实有个夹层。
    一般文人墨客装裱画作,大多需要经过托画、镶边、覆背、装杆四个基本步骤。
    李锦瞧着画的边缘,抽出扇柄里的一把小刀,在手上转了两圈。
    他屏住呼吸,将这已经裱好的画作,在最靠近夹层的地方,沿着外侧,用小刀将裱好的丝带锦绫,一点一点分开。
    随着小刀将锦绫划开,这画中的隔层,一点点呈现在李锦的眼前。
    里面是一张折叠好的图纸,和一封没有信封的信。
    他小心翼翼将之取出,摊在面前。
    那一瞬,李锦愣住了。
    眼前是一张地图,是从京城城南抵达皇家行宫最隐蔽的一条路线。
    他将另一封信放在一旁,瞧着信上所写的内容,后背一阵发凉。
    信中,寥寥几句,却在讲述一个惊天大阴谋。
    写信的人,让当时的工部侍郎刘全,暗中制作两辆可以行驶在这条路上,平稳且避人耳目的车。
    还特意叮嘱,要事后好销毁的那种。
    信中还提到,能否成事在此一举。
    落款,是云朵的图样。
    云纹,李锦脑海中浮现出肖盼儿的那句话:他说,丞相赵文成,是云纹。
    至此,太子最大的三个拥护者,小鸟图案的刑部尚书许为友,梅花枝图案的户部尚书裴义德,以及云纹图案的丞相赵文成。
    他们在不同的时间里,通过不同的案子,串在了同一件事情上。
    六年前李牧的死,这三个人在其中一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李锦看着手里的两张纸,深沉的吸了一口气。
    趁着这个时间,沈文将离这个院子的邻居,一对中年夫妻请了进来。
    两人站在院子正中,瞧着眼前朴素的内堂,摇头叹了口气。
    “这刘家两口子,平日里深居简出,跟我们基本打不着照面。”那中年男人是个秀才,面颊消瘦,似乎有肺痨,每每说个两句,便要喘上半天。
    “什么时候搬来的我们也没注意,注意到的时候,好像已经做了几年的邻居了。”
    说完,他抬手捂嘴,侧过身咳了很久。
    见状,女子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满面担忧的睨着他的面颊。
    见他缓过来些许,才抬头看着李锦:“我们就是个普通人,家境也不好,相公常年染病,靠着抄书和写状子换些银钱,奴家平日里做些小绣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很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