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
大燕士兵势如破竹,一连攻取了南夏两座城。
这两座城紧挨着南安城,从南安城往前去,还有一条河可以滋润土地。
所以,这里是南夏重点产粮区。
肖栈占领了这两座城之后,就没打算还给他们。
他派人安排生产,安顿百姓。
大燕就得了民心。
战报一封一封的传到了南夏的朝堂上。
夏皇顿时就坐不住了。
朝堂上也哗然一片。
他们万万没想到连定国公出马都没人拦得住大燕的士兵。
这个时候他们才幡然悔悟,当初七皇子只守不攻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他们太子被虏,定国公被掳,朝中却无人能够抵挡大燕的军队,这可如何是好?
按照他们这个打法,不出十天半个月,就能够打到夏都来。
这样的话他们势必要往南去逃亡。
拖家带口的逃亡,可不是他们心里所想要的。
于是众人纷纷上奏,请夏皇派七皇子前去救南夏于危难之中。
可是夏皇有苦说不出。
他岂能说他这个足智多谋的儿子不肯上沙场吗?
也有人趁机提出要废太子,另立七皇子为太子。
夏皇想借坡下驴,趁机下旨昭告天下,废秦屹太子之位,另立秦九黎为太子。
然而朝中还是有一些老顽固,他们觉得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能随便乱改,所以立太子一定是立长不立幼。
若是现在开了这个口子,以后的皇室怕是要腥风血雨了。
皇子们都想要争夺皇位,一定会给皇室留下极大的隐患。
夏皇一阵气恼,问:“现在江山都快不保了,还留着那些规矩给谁守?”
于是,他立刻下诏,废秦屹太子之位,另立秦九黎为太子。
他心里想着,让老七临危受命,这回不再是为秦屹打天下,而是为他自己打天下,一定会心甘情愿。
哪知秦九黎还是以身体不适推脱。
夏皇便以退为进,表示他决定要御驾亲征,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就让众臣全力辅佐太子登基。
夏皇虽然不老,但也毕竟不是二十多岁的时候了。
御驾亲征虽然能鼓舞士气,但是风险极大。
所以,提议一出,立刻引来了百官的劝告。
然而,他完全不听劝告,在朝堂上像是交代遗言一样交代完了,就回到后宫见皇后。
皇后本来还在禁足期,听他说要御驾亲征,立刻就紧张了起来,说:
“你怎么能御驾亲征呢?”
夏皇说:“现在朝中无人可用。
能克制大燕的人唯有老七。
但老七对朕怀恨在心,朕也自知对不住他,也不好勉强他。
所以,朕已经立好了遗嘱,一旦朕战死沙场,就由老七即位。”
他这话其实就是在逼秦九黎,他若还是不肯出战,就是想要皇位,所以巴不得夏皇去死。
“皇上,万万不可。”皇后连忙说道。
“朕必须去。
朕要为南夏百姓谋一条活路,朕实在不忍心百姓再遭受饥荒而死。
所以,朕必须要去。”
皇后哭的眼泪巴巴的,说:“老七年幼,怎么能上战场?”
“上战场,并非是亲自出战,自然是有其他的将军出战,他不过是指挥他们打仗。
需要的不仅仅是勇力,更需要的是脑子。
老七自幼都是聪明的,上次攻取南安城,更是印证了这点。
如今他是太子了,自然是要做出一番功绩出来了,否则如何能服众?”
皇后闻言,这才迟疑的说:
“既是这样,那臣妾现在去劝劝他,看他能否再一次领兵出战?
只要不继续丢失土地,哪怕是只守不攻也是好的。”
她也知道他被立为太子,名不正言不顺的,将来必定会有许多人反对他。
趁着年少建功立业,能让人心服口服,是好事。
------------
第425章 难道是他想叉了?
夏皇说:“他一定不会同意的。”
“皇上,你暂且等我一下,臣妾去去就来。
先前的事都已经过去了,你们是亲父子。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哪里能怀恨在心呢?”
她说完对着夏皇福了福身子,急急忙忙的去见秦九黎。
秦九黎见到皇后还是很开心的。
然而,听说了她的来意之后,心都凉透了。
他的母后最在意的,果然还是自己的皇后的位置。
跟她皇后的位置比起来,他的死活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她就没想过,他也有可能战死沙场。
她也就没想过,他身体虚弱,需要好好休息。
更没想过,他是年幼的,他只是略懂兵法,却并没有力量与人抗衡。
甚至,他到战场上,都是需要连累别人来保护他的。
她现在为了保护如日中天的父皇,要将年幼的儿子给推到战场上,所以皇家的亲情究竟在哪里?
他从前还是太天真太幼稚了。
他以为母后是真心实意的待他好,可是没想到,在危难的时候,却见了分晓。
他心里不舒服极了。
他对皇后说:“母后,大燕的军兵凶猛无比,而且人数众多,他们所到之处,不留片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