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然而她们不知严少司这人,因为他那张嘴,名声是很风流,但他本人还是对女子保持着君子距离的。这些女子只要靠近他三丈远,他立马躲她十丈长。
严少司心烦这御花园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在观景楼看热闹的端王摇了摇折扇,他的母亲贤妃急得就要跺脚了。
“哎呀,你说你这表弟怎么这样!人家姑娘都想主动和他说话,还没开口,他就躲那么远做什么!”
端王摇着扇子,看着站在墙角一隅静如秋叶的沈芸姝,含笑道:“母妃不急,表弟这是还没开窍呢,等他开窍了,一定追悔莫及。”
不仅仅是贤妃愁苦自家外甥的终身大事,皇后这边也是头疼不已。
与贤妃比起来,皇后还年轻着,但是和后宫三千的佳丽比起来,也已到了迟暮之时。
“太子,都说婚姻大事,媒妁之言,本宫为你挑了那么多的姑娘,你怎么就没有一个中意的呢?“
外面都传太子至今久未娶亲是因为皇后早早中意了某家小姐,想等其及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太子倔强不肯娶亲。满朝文武不知道上本子参了多少太子有失国本的话,但是太子依旧不为所动。
而现在端王羽翼渐丰,半个朝臣都是他的党羽,皇后更加的急切,想为太子找一个好姑娘来稳固太子的地位。这挑来挑去,她中意的也就那么几个。
其中一个便是沈芸姝。
沈芸姝的出身在这几个女子中并不出彩,甚至说是最差的一个。但是谁让她爷爷是礼部尚书呢。
他爷爷沈慎在学深得那些学子的心,在朝深得皇上信任,已经连续五届的会试都由她爷爷负责主持。向她爷爷求学的门生多如牛毛,每次会考后上榜的进士几乎都受过沈慎的指导,对沈慎心怀感激。
沈慎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若是沈慎可以站到他们这一边,那么那些处于观望状态的官员怕大多数都会站在沈慎这一边,成为太子的助力。
除此之外,像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这样连皇帝都敢骂的言官,疯起来爹妈不认,但是认他沈慎。
可见沈慎在朝之中的人心地位。
这也是皇后将沈芸姝列为太子妃人选的原因。
皇后撑着额头,叹了口气,“你瞧瞧这些姑娘,都是我为你精挑细选后留下的,你有没有属意的?本宫为你留下。要是不想娶正妃,先把侧妃纳了吧。”
太子浓密的睫毛颤了颤,远远地看见站在角落里孤身寂寞的沈芸姝。她的年纪是今日来的姑娘里最小的,也因此显得无比的懂事识体。
皇后见太子不言语,循着他的视线望到了站在一角的沈芸姝,她心思一动。
“怎么让那位沈丫头落了单,依竹,你去把她请过来,让她和本宫说说话,也不至于太寂寞了。”
贴身宫女依竹应了一声,刚要走动就听见太子道:“母后,就不必打扰人家自得清净了。”
皇后皱眉,“本宫今日是找她们来热闹的,不是让她自得清净的。”
太子见皇后不依不饶,无奈道:“母后,你看沈姑娘腰间配的是什么?”
皇后远远望去,无奈沈芸姝离得太远,瞧不清楚,只直到她腰下有一物在阳光下反射出白色的光芒,让角落的她不至于太不显眼。
“娘娘,沈姑娘腰间配的是一块玉珏。”
依竹轻声道。
第10章 十棵树 “我叫你看那些小姐,你老盯着……
孔夫子曾言,玉之美,犹如君子之德。自古文人墨客都有佩玉之雅风,《周礼》中也曾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本朝也留有其习俗,玉乃是君子的象征。
但女子是不配玉的,除了一种情况——此女已有所属。
本朝的风俗之一,若是男子赠配玉,女子收下,便代表两人结了姻缘,日后非君不嫁,非卿不娶。
皇后愣了愣,“可是本宫打听了,这位沈小姐还未指婚啊。”
那只可能是私相授受了。
皇后眸子沉了沉,叹道:“也罢,这样的女子是配不上你的。”
太子忽然轻笑道:“儿臣到觉得沈姑娘是个聪明的女子。”他初见到沈芸姝的时候就细细打量了一番,毕竟她是沈尚书的孙女,他料想这女孩也该沾惹一些沈慎的气质,乍一见到果真如此。
他也知晓盯着一个姑娘看不合礼数,但还是有些挪不开眼。
沈芸姝并非在场最艳丽尊贵的女子,但却是他唯一看入眼中的姑娘。
他瞧着沈芸姝腰间的玉珏,转头去看离那些姑娘八丈远的严少司,心中了然。沈芸姝入宫的时候腰间配的是一只锦囊,那锦囊是藕色的,他先前瞧见旁人配的都是显眼的红色,或是翠绿的墨色,乍一见到这样清爽的颜色,让他颇有印象。
想来也是方才严少司为了给她解围,将自己的玉珏给了沈芸姝。
太子挑起唇瓣,淡淡的笑开,像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勾起了他的兴趣。
“母后,您就不必为儿臣操心了,儿臣到觉得情爱一事随心而动,心动了,什么都可以顺其自然。”
皇后怒其不争的瞪着他,“等你顺其自然?等到我七老八十吗!你看看端王的儿子都快有你大了!我本以为他身体虚弱,命里子嗣单薄,可是你看看人家,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你叫我怎么不为你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