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0页

      邓琳琅同志,一向注意团结身边的同志,她积极为所在生产队、大队妇女工作献计献策,协助公社妇联李雪梅同志、大队妇女主任郑秀敏同志,组织前进大队妇女利用工余时间,支援工人老大哥建设,为他们生产劳保用品。这一举措,有力的在促进我县工农关系进一步融洽的同时,增加了广大妇女同志们的收入。
    邓琳琅同志认为,她还能为扎根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她没有参加高考,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扎要农村的决心。当听到黄土梁公社福利院一下子收养五名弃婴,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压力骤增之后,邓琳琅同志再一次站了出来。
    她向公社书记说:我是黄土梁公社的一员,请集体相信,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到一个孩子。
    邓琳琅同志,是党的好女儿,黄土梁公社的好知青、前进大队的好社员。让我们大家都向邓琳琅同志学习,学习她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为建设更强大的集体而努力奋斗。
    “咋样,这回谁都知道你穷了吧?”郑春山得意的抖了抖手里的报纸,笑呵呵的对邓琳琅说:“就是不知道这宁记者还来不来,要是再来的话,我得告诉他把我也写进去,我也说了不少话呢。要不是我天天拉着你去县城,你能协助李雪梅她们工作?”
    邓琳琅自己也被此时的官样报道雷的不轻,如果不是知道那位宁记者与福利院的宁院长是堂兄弟,邓琳琅都想去问问他,咋好意思把自己从来没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儿,写的跟真事儿一样的。
    现在邓琳琅当然要感谢郑春山——得知会有记者采访邓琳琅后,郑春山连夜带着小庄头的会计做了一夜的帐,把邓琳琅每年为大妮、二妮两个买口粮的痕迹抹的干干净净不说,还把大妮最初得到的那几个月补贴也给消除无踪。至此邓琳琅成为了帐面上的欠帐户,还是几年都还不清的那一种。
    随着县里记者的报道,大家都会发现,人人以为有钱的邓琳琅,原来竟是个欠帐户!
    虽然欠帐户的名声不好听,可也分为啥成为欠帐户的不是。邓琳琅不是自己不热爱劳动,挣不来工分欠下的生产队的帐,而是因为太过善良,给各大队治牲畜不要钱,收养两个孩子不要集体一点补贴,而是自己向生产队买粮,只不过她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才欠了生产队的帐,可人家没有不承认,还要在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还清。
    所以邓琳琅的帐欠的光荣、欠的理所应当,是值得学习的欠帐户。
    公社领导也恍然大悟,难怪邓琳琅代为照顾那五个孩子非得要粮食补贴,她这不是为了自己减轻负担,而是为小庄头所有社员减轻负担呀——邓琳琅娘几个的口粮都在小庄头分,她欠帐是欠所有小庄头社员的,给孩子们要一点补贴,她就可以少从小庄头借点口粮,别的社员就能多分一点。
    这是怎样一心为别人着想,唯独忘记自己的无私精神!
    于是已经正式成了公社主任的钱主任,大笔一挥给每名弃婴每月补贴十斤粮食。听起来似乎不少,可是见过几个孩子的人都知道,那么小的孩子根本吃不下粗粮,邓琳琅自己还得想办法把粗粮换成细粮,中间的差价就够邓琳琅受的。再说孩子总要长大,等十来岁的时候你试试十斤粮食够不够吃一个月——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在农村是无数人验证过的。
    县妇联为了表彰邓琳琅,送来的东西就实在得多,总共有二十丈布票、十斤棉花票,还有二十斤面粉。可是没有一个人嫉妒邓琳琅。因为大家都知道,光有布票、棉花票是买不来布和棉花的,额外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人民币,才能让五个弃婴都穿上新棉衣。
    而县妇联既然这次送来了布票,下回再来探望的时候,几个孩子没穿上新棉衣,邓琳琅马上就交待不过去。
    所以不仅没人嫉妒,小庄头的妇女们反而同情起邓琳琅来。她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一个人悄悄行动,几乎都到邓琳琅家里打过照面,为的就是替邓琳琅带走一两件该做的小棉衣,或是把自家孩子穿小的衣裳给邓琳琅应急。
    对前来探望的妇女们,邓琳琅与孙桂英一律笑脸相迎,送来的小衣裳,也都千恩万谢的收下——邓琳琅可不敢再跟几个孩子做亲子装了,太不符合时代的东西都招人眼,这个教训她吃过就不会再犯。
    孙桂英则是借机跟人说自己一个人将带五个孩子的困难,就有心软的妇女跟她说,自己做完手工之后可以帮着搭把手。
    孙桂英向人苦笑着说:“我和小邓哪儿还顾得上手工,以后天天得被这几个孩子拴死了。”
    来人就悄悄的问:“你现在跟小邓一起过日子,也没劝劝她别一下子照顾那么多?”
    孙桂英直摇头:“这么些年了,你还不知道小邓那孩子?她就是心太软了,看不得人吃一点苦。你说都是一般大的孩子,我们照顾哪个不照顾哪个?”
    来人听了赞同的点点头:“小邓心眼是好。你说她给别的生产队治牲畜,多少收点钱,也不至于……”
    说不下去了,难道小庄头自己的社员,还不知道邓琳琅每年给两孩子拿现钱买口粮?可接下来的那五个呢,再掏钱怕是不容易了。
    唉,怕是孙桂英和许大富的工分,都得跟着搭进去了。这两年许大富夫妻跟着邓琳琅过的啥日子,生产队的人都看在眼里。眼见着老两口精神一天比一天好,穿的越来越干净整齐,不是不羡慕的。谁能想到,好日子没过两天,眼看着就要把工分搭进去,也怪让人同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