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4页

      沈清华不清楚究竟是不是绥阳侯府让人暗杀的宁老伯爷和翟场主,但他却可以作证乃是绥阳侯府指使的他,让他在这两个案子上只做个样子,命他将两个案子都要想法子判为意外身故。
    显然,第一个案子他替绥阳侯府做到了,可第二个案子却没法子,因着元理韫派人做什么查什么都不会告予他知晓,他无从干涉,就连翟府那边也束手无策,谁也没想到元理韫当初会选择悄然入城,不住驿站、不住官府,翟家主翟霆当初未及动手,就被元理韫直接堵住,证据准备了个全乎,一举便被拿下。
    ......
    与此同时,惠安帝也查到了沈清华身上。
    听了林总管禀报的消息,惠安帝久久地陷入了沉思,龙颜是从未有过的晦暗冷沉。
    林总管尽心禀报完便不敢多言,只维持着垂首躬身的姿态,尽量缩小着自己的存在感。
    莫怪乎皇上会如此怫然而怒!
    派出去的人查出,找上楚国公府的那名妇人,在上门之前与之同住一处的男人被杀死,而是谁下的狠手,却已无从查出,而后便是沈清华找到了那位妇人,紧跟着沈清华莫名告假,道是身子不适,深入查探却发现他实是中毒,最后竟牵扯出了柔贵妃宫中的一名宫婢!
    试问柔贵妃为何要在此关头,下毒毒害找国公府麻烦的沈清华?
    林总管不敢往下深入探究。
    “朕还没死呢,竟就有人这么迫不及待了。”
    终于,惠安帝开了口,话语竟是出乎意料的淡然!甚至听不出一丝愠怒的意味,可话里的意思却吓得林总管怆惶跪地伏身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
    也不知想到了什么,惠安帝唇边微露讽意,又是再度无言。
    照射在御书房内汉白石雕龙梁柱上的冬日暖阳,一点一点被吞噬殆尽,直至月影取而代之,悄无声息便占据了去。
    从午间到掌灯时分,惠安帝始终未曾作声,也未曾动过分毫,便就这么微靠坐在了大红酸枝龙纹扶手椅上,敛眸深思。
    林总管双膝已跪得又麻又痛又冷,却不敢有半分动作。
    又过得良久,却忽地听见御案处似是有了动静,是什么铺展了开来的声音,还有碰触到笔架的声音,再却是听得不甚清晰,就在林总管心里悄悄琢磨着莫非皇上已平复了心绪,又开始批阅奏折了?
    大步掠过他身边的明黄衣摆却告诉了他,并不是。
    惠安帝大步离开御书房,已恢复了平静的龙颜之上,威严依旧,眸色若仔细瞧来,却是深沉难辨。
    又过得片刻,确认惠安帝当真已离去,林总管才身子一歪,彻底瘫倒在了地上,下半的身子早已没了知觉,一时起不得身,心里咚咚直跳。
    帝王之怒,太过可怕!他几乎就要承受不住!
    好半晌才缓了过来,不敢久留,更不敢窥视方才惠安帝在御案上做了什么,林总管急步便退出了这令人感到窒息的御书房。
    第173章 帝后与储君
    翌日,惠安帝于早朝最后忽地颁下了一道圣旨。
    册封恭王爷陆璟颢为大周储君!
    自先小太子不幸夭折,惠安帝多年一直未曾再立太子,劝谏的奏折年年不知凡几,朝堂上不少官员们亦是多次进言,惠安帝也从未透露一字半句心中所想,如今却......
    出其不意!始料未及!
    朝臣们震惊到忘了反应,应也说是已不知该作何反应。
    当事人的陆璟颢亦然,甚至是在林总管的再次提醒下才想起该跪地谢主隆恩。
    相比于陆璟颢的惊愣,陆璟郯却是倏然抬眸望向高坐龙椅之上的惠安帝。
    眼中震惊、怀疑、质问如一团乱麻般紧紧交杂。
    惠安帝见此,更是坚定了自己心中所决。
    陆璟颢领旨后,惠安帝便宣布退朝,不予理会身后那瞬间如炸了锅般的朝殿。
    后宫中各宫也很快听到了消息,惠安帝这突如其来的一举,成功让所有人皆惊至哑然。
    别的宫院还好,嘉阳宫里柔贵妃却差点咬碎一口银牙。
    为何会如此!?皇上怎么会突然册封陆璟颢为太子!?
    “快!传宁王立即来嘉阳宫一趟!”
    而凤仪宫中,皇后听闻消息,亦是无比惊诧,皇上这是为何突然间下定了决心?
    不可否认,皇上虽深懂防范后妃家族独大,但确是对柔贵妃有份特殊的情谊在,否则也不会对她的宠爱比别的妃子都多,她原先只觉得陆璟颢的胜算与柔贵妃所出的陆璟郯只能算是旗鼓相当,如今却是突来横“福”?
    “皇上驾到!”
    正沉浸在自己的思虑之中,宫门外却忽地传来一道高声唱报,让皇后险些以为自己听岔了去。
    皇上有多久没有踏足过凤仪宫,皇后已记不清,也不欲去数着日子来过,他们之间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能理得清,只要他顾及她身为皇后的体面,她便不会去与那些后妃争风吃醋。
    秦女官闻之却惊喜,“娘娘,是皇上!皇上来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可这激动,转瞬却被皇后一记平淡无波的眼神给扼杀住。
    “随我出去吧。”皇后说着已是先行步了出去。
    只才走到园子里,就见惠安帝正驻足在院角处的一株梧桐树下,尚未开春的树上只余斑驳的枝杆,并不见繁茂的绿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