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7页

      但皇帝有时奏折看多了,却也不免觉得他太过刻板谨慎,于是有一回便亲下密旨跟他说如果对于别人的馈赠,不论是啥统统拒收,那未免有失亲和,于以后办事恐也是不利;像马鞭、鞋靴之类的那些薄礼,卿倒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于“清廉”二字亦无伤大雅。
    可陆挚当即给皇上回复道:“收受重礼是受贿,收受薄礼亦然,千里之堤亦能毁于蚁穴,一旦开了这个口子,行贿之风必然越来越甚。起初收到鞋靴之人,便可能会惦记裘皮大衣,而得到裘皮大衣,便还会想要钱财、宅院,钱财宅院到手,就会觊觎权力官职!薄礼亦如涓涓细流,终会汇成大江大河,最终泛滥成灾。”
    此一番陈情,使得新帝对自己日后的这位贤相,愈发敬重起来。
    此虽只是一段街巷之间流传的轶闻趣事,可这样一位人物,却让温彦行看到了母亲口中那位曾外祖父的影子。让后辈学子觉得亲切与真实之余,这位陆相不论在学养才能,还是品德风范、权德智术方面,亦无不是深得当时及后世所称赞的。
    后来客栈受贿一事过了不久,温彦行在机缘巧合之下看到当时陆挚在给监察御史弹劾他收受贿赂的折子里批复道:“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内相意思是说,街头巷尾之人都说他是好人,他也不一定就是个好人,而都说他是个坏人,他也不见得就一定是个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不要枉听了小人的话,而使得一位君子蒙冤。
    虽寥寥数语,却字字有力。自此他也便成为了温彦行一生中最敬重与钦佩之人。也是自那时起温家二公子潜心求学,恨不得日日到访陆府,一心想要拜到陆挚门下,立誓要成为他的学生。而这份不管不顾地执着与坚持,倒也令他很快便如愿而行......
    “彦行,今日圣上问我,何以为我们当今切务?你怎么看?”陆挚抛出了一个问题,给这位刚收了不久的学生。
    温彦行向老师深施一礼,答:“此题事关圣上,且容学生惶恐,斗胆陈述。昔年我出门游历,曾行至北漠之地,亦到过江南之所。发现国之山河,有大漠孤烟之浩瀚,亦有人迹罕至之苦寒;有熙熙攘攘之繁华,亦有人满为患之饥饿。而这些民情,每年传至朝中,则往往多是报喜不报忧,百姓们苦寒饥饿之下仍免不了苛税之负重,雪上加霜生活就更加困苦。可造成这番局面的,当真是圣上不仁不为?或许也只是因为朝堂自下而上,都选择闭目塞听罢了。”
    “嗯,你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我与圣上说:“乡日致乱,由上下之情不通,劝上接下从谏,乃上疏。当今切务,在于审察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恶者,陛下先去之。欲恶与天下同而天下不归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
    往日导致变乱的,就是由于这上下之情不相通,当今最为急切的事务,便在于接触下情,听纳谏诤,详细查明百姓的心志所想,老百姓喜欢的就先去推行它,倘若是老百姓憎恶的,那么就先去除掉它。
    一般说来治与乱的根本,都是与人心密切相关的,何况正当变故发生,人心动摇时,处于危险疑虑和人心向背的关头,百姓心之所归,就会万事振兴,反之人心离异,就会万事皆危。而眼下圣上与我们要做的,该是与百姓同好同恶,使民众向往归附,以安定国家。”
    “学生,受教了!”温彦行躬身听完老师的回答,再次满怀敬意地朝其深施一礼,为自己能得此良师而幸,亦为当今圣上与百姓们得此良相而大幸!
    在京中有心之人看来,温彦行年纪轻轻,竟能很快入得内相府成为陆挚的学生,当真也是有些本事的。因此哪怕客栈受贿风波在前,仍有许多世家子弟开始不断向其抛出橄榄枝,行各种宴请议亲之事,已示拉拢。
    再面对此等情况,心中已经有所戒备地温公子,倒也不是每回都需别人帮忙解决问题。只要想明白了在朝为官最重要便是“忠君”二字,不贪腐,不站队,不随意结交,亦不涉党争之事,时刻保持警醒与洁身自好,一般而言这些人倒也不能奈他何。
    只是,交友这事儿倒也不能完全避讳,那也算是另一种闭目塞听了。俗话说独木不成林,毕竟只身一人在京中势单力薄,若有志同道合的同辈相互欣赏,互相监督扶持,倒也是最理想的处境。
    于是向来不是特别擅长交际的温彦行,小心翼翼的处理着这些远比家国文章更加复杂的关系。而此时处在一个自身各方面都亟需成长阶段的他,仅是适应朝堂与理想之事便已消耗了全部心神,因此对于虽连老师都有所提及的成家一事,个人只觉得时机还远远未到。
    虽说在这个如履薄冰地过程中,一边避无可避的得罪了一些权贵,一边倒也交到了几个志趣相投的好友。
    只是这些朋友中,真正出身于京中世家的子弟并不多,大都和温彦行背景相似,无非都是心怀鸿志又颇有些才华罢了。
    而这其中唯一一个在京中还算有些权势的,就是颇受皇帝尊敬地那位端亲王之子,京城人称小郡王的李晓。起初因知晓此人不是王府世子且从不涉朝政,所以结识虽是个偶然的机会,却并未让温彦行感到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