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49页

      这张脸真就这么好看?
    殿下怎么看也看不腻,常常一看就是一两个时辰。
    安阳大长公主的凝视起初让他激动紧张,现在,他已经习惯了。
    习惯了大长公主看着他,眼里又没有他。
    而安阳看着看着,只觉得索然无味。
    其实这张脸与那张脸顶多也就五分像,落在她这样一个默默注视了沈啟多年的人眼中,便是半点也不像了。
    但是如今年纪渐大,眼前终归是没有那么清楚,偶然一瞥,雾中看花般,也时有恍惚。
    恍惚时,她多次想说些什么。
    曾以为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心意,是人生大憾,可对着这张似是而非的脸孔,她也说不出口。
    因为不知道才是对他最好的。
    再想想,人之将死时,说的也是善言,那么就算他不死在恒丰十八年,她这一生都不会让他知道了。
    “殿下……”
    有人轻轻唤她。
    安阳回过神,将笔投进笔洗中。
    “何事?”
    史音低头不语。
    安阳按了按眉心,挥退翘心等一干服侍人。
    史音才道:“昨夜丑时,禄公公抱着个裹了披风围住的孩子,进了宇清殿。”
    “孩子?”安阳一怔,旋即哂然一笑,“多大的孩子?”
    “禄公公将那孩子包得严严实实,但依稀可见眉浓肤白,仿佛与四皇子是一个年纪,也是四五岁。”
    “四五岁……”安阳笑得收不住,她按着眼尾,笑问,“阿音,你可看出余葑的打算了?”
    史音摇头:“臣下愚钝。”
    “装傻……”安阳越发笑起来,“他的算计已经初露端倪,后招也实在好猜得很。”
    史音似有所悟:“皇上此举,是否还是为了郑国夫人母子?”
    “然。”安阳神采飞扬。
    史音抿唇一笑,“请殿下提点臣下一二,陛下会如何行事。”
    安阳:“此计要成,最要紧就是让这个孩子……”
    史音:“悄无声息?”
    安阳摇头:“是悄无声息却又人尽皆知。”
    五日后,宫中不少宫人都晓得宇清殿里多了一个孩子,对这孩子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以承平帝私生子的猜测为主。
    史音:“人尽皆知后,是不是就要说清楚这孩子的身份。”
    安阳赞赏地对她点头:“孺子可教。”
    十五日后的早朝上,承平帝下了一道封王的圣旨。
    圣旨上大概是这么说的——机缘巧合,多方验证,原来文怀太子当年一时荒唐,与青楼女子生下了孩子,孩子一直流落在外,朕向来和大哥感情好,一听说就赶紧把孩子接了回来,看做亲生的孩子一样对待,而且还要破例给他四岁封王。
    史音却又皱眉:“旁人就会相信吗?”
    安阳:“那你放心,我这侄子肯定还是能想出别的阴谋诡计的,保准把他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虽然圣旨一下便是盖棺定论,然则众人认定的却是另一个版本。
    其实啊,这遗腹子根本不是皇上找回来的,盖因那时昭王和文怀太子相交甚密,便偷偷把文怀太子府里一个侍寝过的婢女藏起来了,一藏就是好多年,不晓得是不是包藏祸心哦。
    也就是承平帝实在是宠爱这个弟弟,才又一次站出来替他擦屁股,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了,也给了这个孩子一个出身。
    说起来,咱们陛下可真是宅心仁厚,友爱兄弟的典范。
    京中流传的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明眼人都知道,这不就是欺负余蘅现在给福玉送嫁去了,不在京中,不能辩解,只能任承平帝给他栽屎盆子嘛。
    安阳大长公主此时也许已想到了这一步,悠悠一叹:“江正家里这个丫头倒是个妙人,可惜了。”
    呼延斫花了大笔金子把江宛绑去,结果承平帝一招釜底抽薪,叫他这些谋划全白费了。
    那江宛的命,大约就真的保不住了。
    第五十章
    神河
    承平帝有什么打算,江宛自然是不清楚的。
    她自那日见了呼延律江一面,心中便一直盘算着怎么才能离开北戎。
    偷马偷不着,想靠她这两条小细腿冲出草原,也不是很靠得住,想策反个北戎护卫,语言不通,想和呼延斫谈谈,没有筹码。
    江宛蹲在大石头上,觉得自己前脑门上写着一筹莫展,后脑勺上写着插翅难飞,头顶刻着四个大字——无路可逃。
    就在烦闷的时候,她身后忽然传来了吵闹声。
    回头一看,附近的三个「日」又把她可怜的小牧仁围起来了。
    上回大王让护卫抓牧仁去做小猎物,照日格把护卫引走,江宛还当照日格对牧仁已经没有那么厌恶了。
    没想到那惊险一夜后,他们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
    江宛站起来,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脚踝,准备过去劝架。
    江宛刚跳下石头,只听巴日怒吼一声,就往牧仁身上扑。
    江宛喝道:“钦噶!”
    巴日立刻僵直在原地。
    江宛提着裙子跑过去,气喘吁吁道:“你们怎么又欺负人!”
    巴日见了她,到底还是有所收敛,只气呼呼地指着牧仁:“因为他,神河断流了!”
    照日格皱着眉头:“巴日,不能这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