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17页

      阮炳才注意到,留下来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大胡子似乎与呼延斫关系很好,二人有不少眼神交流。
    阮炳才刚吃了一口羊肉,那二人便猝不及防打了起来,拳脚落在身上砰砰有声,不落在身上时也有呼呼风声,那个大胡子来了一招倒挂金钩,北戎人纷纷叫好,还喊着什么「毕勒格」。
    阮炳才:“毕勒格是什么意思。”
    榆根道:“就是他的名字。”
    大胡子原来叫毕勒格啊。
    阮炳才正要感叹这毕勒格武艺高强,就看见大胡子一时不慎,竟然被另一个人一拳打在鼻梁上,整个人朝他倒来。
    倒就倒吧,可别压倒了他的桌子!
    阮炳才慌忙要闪避,那毕勒格如山一般倒下时,他的鞋面上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
    阮炳才装作无意地看一眼,发现那是一根细小的羊骨头。
    毕勒格朝旁边一滚,视线与阮炳才相交。
    哎哟哟,别人沙包一样大的拳头都要落下来了,毕勒格竟然还顾得上对他挤眉弄眼。
    阮炳才这下确定了,刚才二王子那场戏的戏肉原来是落在此处。
    羊骨头到处都是,就算没有这一出,往他们帐篷里扔也不会太引人注目。
    羊骨藏信,高明。
    二人又战在一起,这一次,毕勒格不再示弱,成功将另一人压在了身下。
    无咎看着阮炳才把那根谁也没有注意到的羊骨头慢慢收进手里,跳起来为骑狼叫好。
    说起来好笑,眼下这小小的帐篷里,其实有三个人一早和无咎打过照面,一个是化名毕勒格的骑狼,这是他的师父,不用多提,一个则是呼延斫,他们曾在宁府见过。
    而且呼延斫在那里同时见了他和骑狼,可笑如今却一点也没认出来,大约是他长开了,长高了,又换了打扮的缘故,另一个就是阮炳才了,那日伏虎驿他扮作小驿卒,从阮炳才手里救下了圆哥儿。
    这才叫对面不相识呢。
    第一百零七章
    将死
    江宛:“你说,我让圆哥儿做皇帝,怎么样?”
    席先生毫无讶色:“夫人别开玩笑了。”
    “我没开玩笑,我是说真的,我知道你为什么不许我救那个女婴,因为我只能救这一个,救不了下一个,但若我做了太后,就可以下旨让天下人都不许杀女婴。”
    “你怎么还惦记着此事。”席先生简直无话可说,他见风雪中有个卖茶的幌子,便勒马,“下雪了,先进去喝口热茶吧。”
    此时举目四望,天上星星点点飘下雪来。
    江宛费劲地滑下马,把马系在茶铺前的石柱子上。
    席先生也拴好马,跟江宛一起走进茶铺中。
    茶铺里冷冷清清,只有一个老翁正在看茶,见了客来,也不曾动,只说,那边炉子上有水有茶,让客人自便,喝完茶留下几个铜板便可。
    江宛和席先生就走到了另一个半熄的火塘边,席先生动作熟练地往里加了柴火,等火稍稍旺了些,就往悬着的铜壶里加了一瓢清水。
    江宛整个人都快扑到火堆上了,一边发抖,一边烤着火。
    席先生倒还好些,他把风帽解了下来,拂去帽上薄雪,放在火堆边烤着。
    “夫人读过《韩非子》吗?”
    “没有。”
    “这《韩非子》的六反篇里有一句话,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
    “听不懂……”
    “就是说,当政者不能因为会掉头发就不洗头了,这一段还说喝药的人也不能因为药苦而不喝。
    总而言之就是在讲取舍之道,而后其中写「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江宛一边冻得哆嗦,一边嫌弃道:“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白话来说。”
    “杀女婴,留男婴,是因父母考虑长利,儿子比女儿有用得多,养女儿的那份口粮留给儿子才能让家族长远发展。”席先生道。
    “农耕时代确实是这样的……”江宛道,“可这不是你阻止我的理由。”
    “农耕时代……”席先生道,“你这个词有点意思,所以你应该明白,不是那个女婴的母亲在溺杀她,是天溺之。”
    “你说来说去,就是觉得那个女婴不该活,天要溺她,又为什么要让她出生?”江宛依旧不服,“你溺女婴,我也溺女婴,来日天下尽男婴,这世道就会好吗?”
    席先生说:“所以这是取舍之道啊,有舍也有得,再者说,你救她一时,救不了一世,救她一人一世,救不了百人百世。”
    江宛道:“等我当了皇帝,就可以救百人了。”
    席先生道:“你不能,天也不能,既然你说这是农耕时代,那你心里不是很明白吗?”
    “不甘心而已……”江宛慢慢暖了起来,“听你侃侃而谈,想来你若做皇帝,应该会是个好皇帝吧。”
    席先生一怔:“原来说这么多,是为了问我这个啊,你这试探可太笨拙了。”
    乍遇热气,江宛脸上浮起两团红晕:“我不会试探,所以你告诉我就行了。”
    “齐人九五命数已尽,我无此命,若逆天而行,必定不得好死。”
    这甚至可以算是很重的誓言了。
    江宛点头:“我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