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页
宋挽按下意外,接过那本书淡定的翻了两页,问:“邵兄,这本书怎么了?”
“李兄看不出问题吗?”
邵逸轩的声音微微拔高,帮宋挽翻到最后一页,宋挽扫了一眼,确认排版没有出错,和她最初看到的书稿一样。
见宋挽一脸疑惑,邵逸轩痛心疾首道:“李景勋当年可是我们舟县赫赫有名的天才,三年前他中状元的那篇文章我反复读过好多遍,都能倒背如流了,他的才华远非常人可及,怎么能只排在第五呢?我一定要找写书之人好好理论一番!”
宋挽:“……”
邵兄,我觉得你应该先看一下最后那一行的字。
第519章 新秀名录
“邵兄,所以现在这本书是整个瀚京最畅销的书?”
“不是最畅销,”邵逸轩严谨的纠正,“是最具有争议。”
宋挽不解的问:“这本书最后已经说了不做排名,只是写书之人比较随性,把顺序打乱了,书中已做了解释,为何会有争议?”
这也是宋挽当初同意把这本书刊印出来的原因,这本书虽然按照宋秋瑟的喜好排了顺序,但并没有明说,而且前面都是介绍的书中人的生平,还把他们当年春试的文章附在后面,也可以给今年的考生一点参考。
邵逸轩说:“什么叫随性,这就是按照他心里的想法排的名次,若是让书中人看到此书,他们会作何感想?”
宋挽摇头说:“自昭陵建国以来,史书上记载的多少风云人物,死后都会被人议论比较,每个人心中对他们都会有不同的评议,难道邵兄觉得在给他们排名之前,也要先考虑他们的感受?”
邵逸轩还要反驳,宋挽抢先道:“我能理解邵兄对前人的敬仰,邵兄若是觉得此书有不合理之处,大可如上次那般写文章去书店投稿,如此不仅能发表自己的见解,驳斥此书作者的想法,还能得到一笔额外的收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邵逸轩的眼睛亮起,问:“竟然还能这样?”
宋挽反问:“为何不能?史书所载的人和事,还有人写野史来反驳,邵兄有不同的看法自然也能说出来,至于孰是孰非,就留给旁人或者后世来评判吧。”
听了宋挽的话,邵逸轩激动的起身在原地转了两圈,他慷慨激昂的说:“好!我这就回去好好的写一篇文章,让写书之人知道有些事就不能随性而为!”
邵逸轩热血沸腾,一刻也等不了,完全不理会宋挽的挽留,带着那本书匆匆离去。
第二天,宋挽就在书店看到了邵逸轩的文章。
他对那位叫李景勋的状元果然是相当喜欢,不仅仔细分析了李景勋文章的优点,还把李景勋读书时的刻苦事迹都写出来,在他心里,李景勋不止是近十年三甲之中最优秀的人,更是昭陵国史上的惊世之才。
看完文章,宋挽有点理解邵逸轩为什么会被骗了。
他一旦喜欢一个人,就会自动屏蔽这个人所有的缺点和短板,不管别人说什么,他喜欢的人都是完美无缺的。
但这世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
虽然不认同邵逸轩的观点,宋挽还是让人一字不差的把书稿刊印出来。
这次宋挽直接印了一千本,但不出两天,这次的书又卖完了。
想买书的人还有很多,第二天书店排起了长队,不仅有买书的,还有学邵逸轩来投稿为自己敬仰的前辈发声。
这一下子解了书店缺稿的燃眉之急,宋挽暂缓自己手头撰写的稿子,先把投稿审核出来。
也不是所有人都对《三甲风云簿》不满意,还是有支持的人,宋挽把有文采一些的稿子都留下编撰成册,用最短的时间刊印出来,她刊印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多,但还是销售一空,《三甲风云簿》更是在瀚京引起了空前的讨论,除了参加春试的考生,连翰林院的院士都有不少买来看。
这个时候,又一本《新秀名录》横空出世。
这本书记录的是今年到瀚京参加春试的考生情况,邵逸轩和他那三个友人都名列其中,还有一些最近向书店投过稿的考生,零零散散加起来,足有二十人。
这本书和《三甲风云簿》差不多,都是记录了这些人的信息和文章,唯一不同的是,邵逸轩和他那三位同窗都有画像。
这书一出,邵逸轩便又找到宋府,盯着宋挽问:“李兄,这本《新秀名录》是不是你写的?”
第520章 有猫腻
宋挽没有直接回答邵逸轩的问题,平静的问:“邵兄,这本书又怎么了?可是书中所著之事有不实之处?”
这些考生还没在春试中取得名次,也没什么名气,不管怎么安排顺序都是可以的。
邵逸轩摇头,说:“旁人的我不清楚,但关于我的部分俱是属实的,但书上只有我和三位好友的画像,并没有其他人的,李兄的丹青功底很好,又与我们都认识,所以我才推测李兄是著书之人。”
这个推测倒也合理。
宋挽笑了笑,说:“邵兄误会了,我听我表姐说,其实其他人也是有画像的,只是时间紧急,就先拓印了这一版,接下来这本书还会增加内容进行精编,每月刊印一次,直到春试揭榜。”
之前就说了,邵逸轩是个很好骗的人,宋挽一说其他人也有画像,邵逸轩便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