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3章 俞敏

      “大哥,我是这样想的。大军马上就要征发西南,咱们不如找个由头,将陈松弄到那里去。
    陛下打算让傅友德领兵出征,傅友德和大哥有旧。若是暗中操作一番,让陈松死于敌手,岂不是天下幸事?
    要知道,陛下之前曾经询问过陈松关于西南战事。有这个前提在,要是运用得当,说不定还可以。”
    李存义洋洋自得,说着自己的办法。
    李善长皱眉,“这算什么办法?陛下要的是陈松靠市舶司赚钱,现在钱还没有赚到,陛下怎么可能会让陈松去西南?这不可能。”
    “大哥,听我把话说完啊。”李存义接着说道:“大哥,我是这样想的,您看啊。如今大军尚未前行,估摸着还有一段时间。
    从陈松上的这封奏折来看,市舶司已经差不多了,估计只剩下制度了。
    如果咱们让这个制度早日实行下去,那市舶司不就起来了吗?到时候,再把陈松弄走,让咱们的人接任市舶司,这功劳不就成了咱们的了那?”
    李存义的话极具煽动性,三言两句就把李善长说的动了心。
    可是,李善长心里还有些顾虑,他不觉得朱元璋会在这个关头将陈松弄到西南去。
    毕竟陈松要为朱元璋赚钱,朱元璋怎么会舍得?
    奈何李存义铁了心这样做,一直蛊惑着李善长。
    李善长心里琢磨着李存义说的这些话,过了一会儿,问道:“你凭什么觉得陛下会将陈松调离?陛下什么人你不清楚?没有见到真金白银之前,是不可能调离陈松的。”
    办法虽好,可局限很大,李善长不觉得朱元璋会在这个时候调离陈松。
    李存义道:“大哥,咱们可以运作一番啊。市舶司眼看着就要起来了,陈松弄的那个制度我仔细看过了,如果运行得当,其他人也一样可以掌控。
    市舶司的事无非就是那些,我就不相信了,整个大明朝还找不到几个会管理市舶司的人?
    大侄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将市舶司争取过来给他。”
    李存义这番话让李善长颇为心动,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样子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整天待在家无所事事,空有驸马都尉这个名头。
    李善长沉思起来,不停的权衡着利弊。
    半晌之后,李善长道:“这个办法看上去还不错,只是不知道陛下能不能同意。”
    “那总得试试。”
    ……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高坐金銮殿,接受众官员朝拜。
    “诸位,昨日陈松奏折,可有什么意见?”朱元璋坐直身子,看着朝堂上的这些官员。
    话音刚落,李存义跳了出来。
    见李存义跳出来,朱元璋微微皱眉。
    那日早朝,喝骂陈松最狠的人就有他,他站出来,恐怕又要驳斥。
    “陛下,陈松不愧是当朝驸马都尉,此法实在完美……”
    李存义吧啦吧啦说个不停,将陈松制定出来的制度夸上了天。
    朱元璋更疑惑了,什么时候李存义转性了?竟然夸起了陈松!那天都将陈松打成“胡党”了,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就改变心思了?
    朱元璋不动声色,问道:“你说此法好,那你说说,哪里好,为什么好!”
    事出无常必有妖,朱元璋可不认为李存义真的转了性子。
    李存义的嘴皮子功夫还是很厉害的,一顿高谈阔论,引经据典,不断的吹捧着陈松。
    李善长就像泥塑菩萨一样,眼观鼻,默不作声。
    “陛下,臣觉得,应当尽快实行陈松之法。”
    李存义高呼一声,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
    朱元璋捋着下巴上的胡子,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存义。
    “其他人还有没有别的意见?”朱元璋问道。
    李存义都表态了,虽然李善长没有站出来,但这事肯定有李善长一份,那些以李善长为主的官员,又怎么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
    朝堂上几乎没有一个反对声音出现,除过有些有责任心的官员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之外,剩下的几乎都同意李存义的说法。
    见没有人再反对,朱元璋也没再说什么,当朝就让中书舍人起草圣旨,将这事确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时间,朱元璋就攻略西南之事和朝臣展开了谈论。
    ……
    两天后,朱元璋的奏折传到了金山县。
    位于金山县县南的市舶司衙门的大门外,宣旨官员手持圣旨,大声的朗读着。
    香案上的烟火袅袅,陈松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读完圣旨,宣旨官员笑呵呵的将圣旨交给了陈松,说了一些吉祥话。
    陈松笑着对付几句,让人将宣旨官员安排了下去。
    看着手中的圣旨,陈松长出一口气,“制度定下来了,人选也要定下来。
    圣旨上说,再过几天配套官员就会就位,希望来的官员都是一些干吏吧。”
    ……
    放好圣旨,陈松带着郑大胜去了码头。
    市舶司的事情已经接近尾声,各项工程已经差不多结束,工部和户部的那些人都被调回了应天府,在市舶司配套的官员没来之前,陈松就是个光杆。
    今天是那十艘战船到来的日子,作为市舶司提举,陈松不得不去迎接。
    按照朱元璋的规划,这十艘战船会留在这里,如果市舶司的规模扩大,那么就会和金山县千户所合并,组建金山卫。
    目前,这十艘战船暂听陈松安排。
    战船缓缓靠岸,十艘战船依次停靠在码头。
    上面的士兵鱼贯而下,在码头上排列着整齐的队列。
    这些士兵大都出自巢湖水师,是朱元璋压箱底的宝贝。
    这些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朝着陈松走来,为首的是一个年近四十的黑脸大汉,看上去精悍异常,是一员猛将。
    行至陈松面前,大汉拱手行礼,声如洪钟,道:“原泉州卫百户官俞敏,见过大人。”
    “俞敏?泉州卫百户?若是没有猜错的话,此人乃是俞大猷的七世祖。
    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到泉州卫百户,确实有几分本事,更何况他的七世孙还是声名赫赫的俞大猷。”
    陈松打量着这个汉子,暗暗说道。
    “俞将军,不知你部人马多少?战力几何?”陈松问道。
    俞敏回道:“我部战船十艘,其中九丈福船一艘,八丈福船三艘,剩下的都是五丈福船。”
    陈松看向码头上面的战船,听着俞敏的声音,点了点头。
    按照明初水师规格来看,九丈福船和八丈福船便是海战主力,十艘战船中有四艘主力战船,已经不错了。
    陈松道:“一路而来,将军辛苦了,先吃饭吧,一路颠簸,吃点热食。
    至于安扎的地方,就暂时在码头吧,以后会给你们修建专用的军港。”
    如今码头上的商船数量不多,完全有地方安置这十艘战船。
    “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俞敏拱手说道。
    “好,那就先跟着我走吧。”陈松说罢,带着俞敏他们往城里走去。
    金山县还是比较破旧,就距离县衙不远的那家客栈还算凑合,所以陈松将俞敏他们安排在了这里。
    饭菜说不上好,就是一些家常便饭,豆腐白菜,肉皮清汤。
    味道虽然寡淡,但俞敏他们吃的倒也有滋有味。
    都是穷苦出身,这么多年南征北战,能有一口热乎的就不错了,谁还会挑剔?
    陈松和俞敏坐在一张桌子上,起初俞敏还有些不适应。
    百户是正六品的官,看上去不小,可比起陈松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更别说陈松还是驸马都尉。
    两人话说开了,气氛也开始缓和,俞敏也没有那么拘谨。
    “我是个粗人,只识得几个大字。大人乃是驸马都尉,朝廷命官,能和我在一起吃饭,大人就不怕失了身份?”俞敏咽下嘴里的饭,开口问道。
    陈松呵呵一笑,道:“什么身份不身份的,不都是臣子吗?”
    “大人是个畅快人,能和大人一起做事,是我的福气。”俞敏一脸笑容。
    吃过饭,陈松带着他们来到了码头。
    在码头不远处,陈松让工匠修建了一些平房。
    这些平房看上去和后世的差不多,是用水泥修建的,为了隔热,顶端修建了两层。
    后世人对平房多有嫌弃,可在俞敏的眼中,却是一个好住处。
    俞敏站在一间平房的门口,赞不绝口:“好房子,好房子,真是好房子,我在泉州,从来没有居住过这么好的房子,好好好好!”
    “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住处了,这里距离你们的战船不远,方便你们的训练。”陈松说道:“这样吧,我还有事,就先走了,待会会有人来安排剩下的事情。”
    陈松说罢,带着李三娃和张铁牛离开了这里,朝着市舶司衙门走去。
    “多谢大人,我送送大人。”俞敏急忙跟在陈松的身后。
    回到市舶司衙门后,陈松将杨昌找了过来。
    商船已经到位,战船也已经到位,码头衙门也完工了,是时候做出点成绩来了。
    在市舶司后院的书房中,陈松和杨昌对坐在书桌两侧。
    “如果商船去高丽的话,你觉得咱们有几成把握能做成生意?”陈松指着桌子上的海图,问道。
    杨昌道:“如果货物好的话,差不多可以做成。只是那边局势不明,断了贸易也有很长时间了,突然前去,会不会有些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