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93章 遇见郑和

      “可别小看这人,要是没有这人的话。松江府市舶司,是不会有现在这种规模的。”
    陈松一本正经的说道。
    俞敏的能力和本事不言而喻,掌管大明海防司,这么多年以来,兢兢业业,将松江府市舶司搞的如火如荼。
    尽管松江府市舶司的种种政策以及外出海贸,和俞敏的关系不是很大,但如果没有武力支持,松江府市舶司,又怎么可能会有如此规模呢?
    也不是说大话,松江府市舶司能有如此规模,俞敏要占一半的功劳。
    “这人真的有那么厉害吗?还在陛下那里留下了名头?这样吧,这人我倒时候会找陛下,但水师,你也知道,我也不是很了解。
    这是我最近这段时间,整理出来的训练手册,以及对水师未来的规划,我问了很多人,也查了很多东西,可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你可以看看,帮我找一找有什么问题。”
    汤和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交给了陈松。
    陈松接过册子,认真的看了起来。
    徐达现在也没什么事,就漫无目的的在大厅中乱转。
    陈松也没有去管,反正大厅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他愿意转就去转。
    大厅中摆放了几个花瓶,是朱元璋之前赏赐下来的,是贡品,纹饰精美,华贵异常。
    花瓶就摆在主位两侧,里面放着一些书画卷轴。
    徐达是个儒将,对这些东西自然很有兴趣。
    他躲在一个花瓶的旁边,捏着下巴,饶有兴致的看着花瓶。
    明朝的瓷器精美异常,瓷器工艺高度发达,再加上陈松家中的这几个瓷瓶,都是朱元璋赏赐下来的,所以更加精美。
    徐达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咋舌道:“常青啊,这个花瓶,是陛下赏赐下来的吧?真好看!”
    陈松抬起头,看了一眼那个瓷瓶。
    说道:“那个瓷瓶,是陛下前些年的时候,赏赐下来的。是景德镇御窑厂的货品!”
    徐达点了点头,摸了摸瓷瓶,笑道:“我都不用看花瓶的落款,就知道这是洪武十八年的东西。
    洪武十八年的时候,景德镇御窑厂出了一批近十几年里最精美的一批瓷器。
    那个时候,我眼热了好久,旁敲侧击的想要让陛下赏赐一些,可那批货实在太少了,陛下说什么都没给,现在在你这里看到了,啧啧啧,陛下对你,可真如同子侄辈一样爱护啊!”
    徐达眼睛里面的那个羡慕啊,都快飞出眼眶了。
    瓷瓶精美,皇帝的宠幸也实在。这如何能不让徐达眼热呢。
    陈松听着徐达说的这些话,忽然想到了什么,语气一转,看向汤和。
    “信国公啊,你说,要是将这瓷器拿到海外去,得值多少钱?”陈松一脸坦然的问道。
    “嘶!”
    此言一出,徐达和汤和皆倒吸了一口冷气。
    好嘛,人家得了陛下的赏赐,恨不得当祖宗一样供起来,你倒好,还想着将这种东西拿出去卖?
    且不说这种做法会不会引来皇帝的不满,你拿出去卖,心里过得去?
    “常青啊,这话可不能乱说。陛下的赏赐之物,那可是无价之宝。”徐达扭过头,看着陈松,语重心长的劝说。
    “就是就是,陛下赏赐东西,可是要作为传家之宝的。别看这东西只是一个小小的瓶子,但以后,谁也说不准,这玩意是不是能为子孙后代,挡一次灾祸呢。”汤和也连忙劝说。
    也就是在陈松这里,要是普通人,徐达和汤和,才懒得劝说。
    陈松见两人较真的样子,也明白,两人是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了。
    于是,陈松急忙改口:“我的意思是,像如此精美的瓷器,你们说,拿到海外去,要卖多少钱?”
    见陈松改口,两人这才缓了一口气。
    不过,徐达还是劝说:“常青啊,这种话,以后就只能在我们哥俩面前说说,可不能和别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会不会有人眼热,做出一些不可预料之事。
    咱们的身份虽然高贵,但金玉何必和石头相碰呢?”
    “我知道,你们且听我说,我不是这个意思!”
    陈松揉着自己的额头,有些无奈的道。
    也不知道是徐达年龄大了,还是怎么回事,近几年,徐达越发的喜欢说教。
    “哈哈哈,看你这个样子!”
    看着陈松那滑稽的样子,徐达就像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一样,哈哈大笑了起来。
    陈松一脸纠结,徐达和汤和这两人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开自己的玩笑。
    言归正传,徐达笑了一会儿,又回到了原位,一本正经的问道:“得卖多少钱?十两银子?”
    明初的银子,购买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十两银子,很值钱的。
    陈松笑着说道:“十两银子也想够买天朝上国的天品?打发叫花子呢!”
    徐达和汤和对视一眼,皆疑惑。
    贡品的价格很高,这无可厚非,可瓷器这种东西,一般来说,都是达官贵人们赏玩的东西,实用价值很低的。
    世面上卖的瓷器,除了常用的碟子碗之外,还真的不多。
    至于寻常瓷器,价格还真的不高。
    “那得多少钱?”汤和问道。
    “怎么着也得一百两银子,还不便宜,还是贡品当中的残次品!”陈松伸出一个手指头,笑眯眯的说道。
    “什么玩意?”
    徐达忽的一下站了起来,右手摸在了陈松的额头上。
    “你这小子也没得病,怎么净说一些魔障言语。残次品,怎么还能卖一百两银子,一百两银子,都能买不少战马了!”徐达皱眉道,觉得陈松说的这些话,有些不着边际。
    汤和也是这幅模样,“一百两银子,好家伙,寻常人家都能吃十年了。”
    “嗐,我没病,你们且听我说!”陈松将徐达的手隔开,详细的解释起来。
    “我敢保证,举天之下,只有咱们大明才能生产出这种瓷器。这种瓷器精美无常,可不是凡品。
    在遥远的西方,那里有无数国家,那里的人们很有钱,很有钱,超出寻常的有钱。
    到时候,只要咱们将瓷器弄到那里去,别说一百两银子了,就算是五百两银子,都有人买。”
    陈松不停的解释着,听的两人云里雾里。
    不过,徐达和汤和还是有些不太相信。
    他们认为,举天之下,只有大明这个地方最富裕。
    大明这么富裕的地方,瓷器都卖不到这么高的价格,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还能卖这个高价格?
    徐达和汤和能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毕竟两人并没有后世的那些见识,时代的局限性影响了他们。
    可陈松还清楚的记得,东方的瓷器,丝绸以及茶叶到达西方之后,将会引起怎么样的潮流。
    不是陈松说话难听,那些土鳖,懂什么叫做华贵吗?懂什么叫做享受吗?
    说白了,这就是暴发户和世家的差别。
    “说这些话有些早,你先帮我看看,我的这些东西,有没有问题。”汤和指着陈松手中的册子,急忙说道。
    陈松赶紧回过神,接着看。
    半个时辰之后,陈松合上手中的册子,将其交给了汤和。
    不得不说,汤和真的很有本事,明朝初年的这些武将,几乎没有蠢货。
    汤和弄出来的这些内容,基本上没有啥大的问题,只是有一些小毛病。
    瑕不掩瑜,这是一本非常完美的计划。
    也是,汤和好歹也是信国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又怎么可能连这种小事都做不到呢。
    “没啥大的问题,很完美。具体的,等俞敏到你帐下以后,可以和他商量商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得让俞敏来啊!”陈松说道。
    见陈松都没有什么大的意见,汤和终于放下了心。
    “今儿是什么日子啊,怎么这么多人都在?!”
    一道尖细的声音响起,庆童在赵峰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陈松看到庆童,便明白,肯定是朱元璋有事。
    陈松站了起来,笑着朝着庆童拱拱手:“不过寻常事,不知公公前来,所为何事啊!”
    徐达和汤和,与庆童也都是老熟人了。他们也相顾的打了招呼。
    庆童是个太监不假,可他背后是朱元璋,跟了这么久的朱元璋,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得给庆童面子。
    庆童也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并没有倨傲,恭恭敬敬的向众人见礼。
    “陛下有事找富平侯,事是这么个事。
    当年朝廷平定云南的时候,从那里弄了一批童儿过来。
    这些童儿当时年龄还都太小,所以就一直豢养在宫外的皇庄打打杂,近几年年龄渐长,陛下就想着,将这些童儿充入宫中,以做奴婢。
    陛下惦念侯爷的功劳,所以,将这些童儿充入宫中净身之前,让侯爷从里面挑选几个童儿,当个使唤的下人。”
    庆童有条不紊,将来意说清楚。
    老朱不喜欢用自己的百姓当太监,所以宫中的太监,基本上都是从敌人手中弄的。
    徐达和汤和一听庆童说这话,眼睛都直了。
    这种恩赐,只在老朱的儿子身上出现过。
    得,这事和咱哥俩无关,咱哥俩还待在这里干嘛?趁早走吧!
    徐达和汤和朝着陈松庆童拱拱手,直接离开。
    徐达和汤和离开之后,陈松也跟着庆童,去了皇宫。
    太和殿旁边院子里,稀稀疏疏站着上百个十四五到十七八的少年。
    这些少年,面容稚嫩,可手上都是老茧,显然劳作的时间不短。
    “这些人还未净身,等侯爷挑选完毕之后,才会对剩余的人进行净身,还请侯爷先挑吧。挑中哪个,直接带走就行!”
    庆童走在陈松的身旁,将眼前的这些少年指给陈松。
    这些少年现在虽然还是“完璧之身”,但陈松挑选之后,都会被“阉割”。
    虽然很残酷,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古代就这样,被征服者,就要做好各种准备。
    “侯爷可要记清楚,只能挑选一个!”庆童说道。
    在明朝,只有皇家以及宗室子弟才能使用阉人。
    尽管这些少年尚未阉割,但能赏赐给陈松一个,已经很不错了,很宠幸了。
    陈松点了点头,在这些少年面前一一走过。
    陈松漫无目的的乱转,停在了一个看上去只有一米六左右的少年面前。
    这少年看上去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面孔还很稚嫩,估计撑死也就是十四五的年龄。
    这个年龄,再加上营养不良,要是被阉割了,估计凶多吉少啊。
    古代的净身,死亡率可是出奇的高。
    这少年给人一种柔弱之感,让人心生不忍,陈松动了恻隐之心。
    “你叫什么啊?家住哪里啊?!”陈松看着这少年,将近一米八的大高个,就像是铁塔一样,矗立在少年的面前,遮住了少年面前的阳光。
    少年抬起头,呆呆的看着陈松,脸上有一丝惊恐。
    可这么多年的调教之下,少年已经养成了绝对服从的习惯。
    他弱弱的说道:“小人姓马,叫马和,云南昆阳州人。”
    “哦,你叫马和啊!”
    “不对,你说你叫马和?!”
    陈松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眼睛圆睁,就像是铜铃一样,声音都大了几分。
    跟在陈松身后的庆童,有些疑惑的看着陈松。
    不过是一个粗鄙的童儿,至于如此吗?
    庆童根本就不明白,如果这个少年要真的是马和,那在历史上,不远的以后,将会搅动怎样的风云。
    此时事关重大,陈松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的问道:“你说,你叫马和?”
    马和有些害怕,缩了缩脑袋,但还是说道:“回大人的话,小人叫马和,云南昆阳州人士!”
    陈松还有些疑虑,再次追问。
    经过再三询问之后,陈松可以肯定,眼前的这人,就是马和,就是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
    陈松指着这个少年,大声道:“就他了,就这个少年,就他了!”
    陈松的语气有些兴奋,郑和下西洋,纵观历史,就这么一个人。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有多大,后世只要稍微熟知历史,就知道郑和下西洋有多重要。
    可以说,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技术以及造船技术的集大成者。
    郑和下西洋代表着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以及航海技术,要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西方。
    陈松已经想象到了,宝船铺满海面的盛况。
    “郑和啊郑和,我可把你抓住了,我要好好的教你,让你下西洋时,更恢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