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页
只剩这么几个了?卫广皱眉,他还记得有吴渊、赵破奴...
这几个...言思声音很轻,大概只有这些人,未曾去看望过姨母吧......
哦...常去看望卫少儿的,陈掌见了,自然会在太子和皇后面前安排,就算不能建功立业,也不会让这些将军晚景萧疏。
至于没来的,不是忘了霍去病,就是不想攀附卫家,卫广想,不管那些人因为什么,卫少儿都不想霍去病曾经的手下,经历人走茶凉的场面。
又有人来喊卫广去处理事情,之后忙得团团转的卫广再也想不起来,还有个问题想问言思的。
那,言思,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
元鼎五年夏,赶在卫大司马入茂陵之前,刘彻利用短短的三十六天,把置刺史部十三州的诏谕传遍了天下!
刺史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然而只有刘据知道,有关于刺史及其部下的责权建议,他和舅舅写的,刘彻一字未改。
唯一动了的,就是那天刘彻反复问他的事情,刘据最后没有想出来解决办法,刘彻却做了一个破天荒的设计。
自古俸禄与官职高低都是同步的,千石、百石、十石,官职也从高到低。
但刺史,却改设其位于郡守之上,俸禄却低于两千石,为六百石,也就相当于郡守之下的一个丞的俸禄。
总的来说,位高权重俸低,刺史如果想要俸高,只能努力检察郡守职责以求升迁。
刘据看着抄录的最新奏报,陷入了沉思,他跟舅舅一直想的都是如何在现有情况中,协调官职权限,却没想过,也可以这样新设官职。
舅舅说,让自己一定要看父皇是怎么改刺史制度的,就是听这种敢破陈规的思路么?
原来,文治官制,也是可以如此新奇有趣,让人觉得豁然开朗、焕然一新的!?
舅舅,我想我明白了,什么叫你说的万事可为!
在接下来的求才诏下达之后,刘据精神抖擞的开始了忙碌,连回答刘彻问题都音量大了许多。
刘彻望着脚步轻快的太子,突然有些迷茫,是不是自己的真的折腾太过了,怎么都无人可用?仲卿,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无人回答。
孔立在旁欲言又止。
刘彻才突然回神,揉了揉眉心,疲惫道,卫大司马入藏茂陵的时候,记得提醒朕出席。
诺。
皇后怎么样了?
孔立不知该怎么掩饰,只好坦白说,自从邢夫人帮忙处理宫务后,几乎隔一天就去长平侯府,每次...都不太好。
去长平侯府.......
刘彻想象了一下,他大概没有卫子夫那样坚强,敢经常去见那样哭嚎阵阵的长平侯府。
但是她现在状态不好,那最后下葬那天怎么办?
换了个更为舒服的姿势,刘彻吩咐,告诉椒房殿,等卫大司马下葬那天,朕陪皇后去。
诺...
就在孔立以为刘彻快睡着了,又看到他豁然睁眼,那天长平侯府席上应该会有不少人吧?
这孔立摸不清他的心意,略有些身份的都会去长平侯府吧。
刘彻欲言又止,如今刺史正在选人,也不知道卫伉有没有关注到这事给丧礼带来的影响?若众人知道他会去,恐怕藏着不知道多少龌龊心思去吃席!没得脏了他的卫大司马的府邸!
卫伉这小子也不知道把名单拿来给朕看看
孔立这怎么合礼数?还有平阳公主和公孙贺在,卫伉问谁都不会问您啊!
刘彻气鼓鼓的自己嘟囔,当初他老子娶月皎,还是朕帮着拟的宾客名单!到他就把朕看外了
孔立没敢说话,只当刘彻在耍小孩子脾气,适当附和两句也就哄睡了他。
然后才去椒房殿传话。
第280章 若初相识
========
众人都知道卫大司马的丧席,刘彻是一定会参加的。所以前来参宴的人,自然是能来尽来。
既然来坐席,总有靠前靠后之分,三三两两的官员,总要聚在一起,小声谈论些来往之人的八卦。
因为月皎种树的原因,长平侯府的院子并不是完全的规整,被分到一处略显偏僻的座席上的几人,忍不住出来在旁侧的小花园走动,一边摸着树上的刻痕,一边透过隔墙,对来往的人品头论足。
一位御史问道,那位穿灰色衣袍的人是谁?
正在四处打量的官吏转头看了一眼,随口答道,成安侯韩延年,是韩千秋的儿子。
哦,原来是南越反叛时,自请出使却被杀的那位韩将军的后人。大行属下的一位官员想了起来,补充了家学渊源。
紧接着一位侍中就接话道,是,陛下当时为了展示南越必灭的决心,还封他为成安侯。
旁边有人疑惑,是为了决心么?
那不然为什么?侍中不悦的皱眉,韩延年除了会放豪言壮语,最后是全军覆没死的,还有什么军功值得荫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