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页

      李嬷嬷在她身边感叹:“老奴虽曾在宫里待过,但这景象真是见一次便让人赞叹一次。据说景仪宫几个殿里加起来一共有上千颗夜明珠呢。”
    “上千颗?的确漂亮,”曲红昭附和,“也难怪前朝那么多百姓起义。”
    “……”李嬷嬷显然不太明白她的话题是怎么拐到这上面来的。
    曲红昭还转头给她解释:“我见过百姓开采夜明珠,这东西很难得的,辽东那边有人称其为血染的萤珠。”
    骤然听了一耳朵科普的李嬷嬷茫然:“娘娘去过辽东?”
    曲盈袖自是未出过这么远的门的,曲红昭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迅速岔开话题:“嬷嬷说得对,能入住景仪宫是陛下对曲家的恩宠,陛下如此仁厚,小女子铭感五内。”
    “……”
    景仪宫的宫人一一拜见过新主子后,便有宫女引着曲红昭一路进了寝殿。殿里并没有红绸龙凤烛一类的布置,曲红昭也没有着嫁衣,抬她进门的也不是八抬喜轿。到底是纳妃不是立后,这些东西都是逾制的。
    而她也不需要在洞房里等着夫君来掀盖头,纳妃是没有这些讲究的,也没人规定皇帝一定要在新妃入宫当晚宠幸她。
    这让曲红昭松了口气,她愿意为国尽忠,不代表她愿意给帝王伺候枕席。
    陛下昨晚没驾临景仪宫,李嬷嬷很是遗憾,曲红昭却衷心地希望他永远不要来。
    —————
    丽妃娘娘出身显赫,又是皇帝难得亲自下旨召进宫的,宫人们当然不敢怠慢。
    能被派到景仪宫贴身伺候的宫女自然也是手艺极巧,此时利落地给曲红昭描了柳叶弯眉,又在她额心点了花钿。
    大红色的花钿和口脂同色,乌发红唇,衬得这张脸越发艳丽无双。
    硬是连缠雪都看呆了眼。
    “怎么,不像你的二小姐吗?”宫女退下后,曲红昭看到她这副呆呆的模样,调侃道。
    “也不是不像。”缠雪咽了咽口水,京城人人皆知曲二小姐明艳无双。京城第一美人、艳冠京华等等这些溢美之词都被堆在了她头上。可怎么从没人说起曲家大小姐也有这样一副好样貌呢?
    缠雪难免替她觉得遗憾,作为女儿家,曲红昭最好的年华都挥洒在边关胡地,京里怕是没几个人知道曲少将军还有这般明媚娇美的模样。
    不过容貌虽相似,但她们的美是不同的,缠雪到底是在二小姐身边贴身伺候过的,此时轻易便辨认出了这份不同。
    曲盈袖眼尾带些媚色,眼里有潋滟波光,一颦一笑皆勾人心魄。她生性高傲,目中无人,看谁都带着两分漫不经心,看人的眼神会让人平白生出些自惭,生生觉得自己低她一头。
    而曲红昭眼神清朗,看着谁都是认认真真的。
    缠雪到曲盈袖身边伺候也不过两年,没怎么见过这位大小姐,本以为在外征伐的将军必然是一副铁血威严的性子,但这短暂相处下来,却觉得曲红昭的脾气比凡事都掐尖要强的二小姐要温和得多。
    如果曲盈袖本人在这里,大概会有不同的意见。可惜她不在,只能任由缠雪对曲红昭的印象一路驰骋向错误的方向。
    —————
    对于刚进宫的妃子,原住民们自然没有一定要来拜见的规矩。来不来拜,全看她们会不会做人、有没有事业心。
    今上的后宫委实是寒酸了些,有封号的零零散散加起来才不到十个人,除了一位姓周的婕妤和被太后带走的淑妃,如今已经几乎全聚在了景仪宫的大殿上。
    缠雪深吸口气,万分紧张地在曲红昭耳边问:“大小姐,您真的没问题吗?”
    曲少将军久驻边关,知道该如何和这些娇娇软软的女孩子们相处吗?
    曲红昭看出了她的紧张,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放心吧,你家大小姐当年也曾是侯府里金玉堆出来的女儿家啊。”
    看着这一屋子莺莺燕燕,娇声软语的,曲红昭心情不错,刚想过去和她们亲近亲近,就被李嬷嬷按在了椅子上:“娘娘请保持威严。”
    保持威严?我要不要让她们列队训个军规?曲红昭不作理会,只是笑着请众人入座。
    大家坐下后,便有一位眼生的宫女被领进来向她行礼请罪。宫女跪在曲红昭面前,态度恭谨地禀告,说自己是永春殿的,替她的主子来告病,言道婕妤因病不能来拜见,请丽妃娘娘恕罪。
    “永春殿偏殿就是周婕妤的居所。”李嬷嬷及时在曲红昭左耳边低声补充。
    “周婕妤和二小姐有仇。”缠雪在曲红昭右耳边补充。
    “……”
    “娘娘,这是个好机会,”李嬷嬷进着谗言,“称病不见,乃是对您不敬,正好在这些人面前拿她立威。”
    “这不好吧?”曲红昭推拒。
    “娘娘,周婕妤家世平平,又不得圣宠,这后宫里,捧高踩低乃是常事,没什么好不好的,”李嬷嬷分析道,“眼前这些人可不是单纯来拜见您的,她们是来探虚实的,此时拿周婕妤立威,吓吓她们,以后能少些麻烦。”
    缠雪也低声劝道:“就这般当作无事揭过,确实不像二小姐的性子。”
    曲红昭叹了口气:“那依你们的意思,此事当如何解决?”
    李嬷嬷和缠雪对视一眼,达成了共识,李嬷嬷先开口道:“自然是问责于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