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5页

      抱怨了几句,他忽然若有所思地拍了拍凌萧的枕头,又看了看四周,道:“以后三年,你还真就住在这儿了?其实这儿离家也就五里地,若骑马的话,很快就能来回。”
    想了想,他又摆摆手道,“还是别了,光上山下山的路就够受的!这一天光来回折腾,你也不用修学了。”
    凌萧也将行囊放下,坐了下来,道:“家离得近也不行,国学监三年清修,离尘避世,修身养性,不得擅自离监。不过真住在这儿也就是两年,两年后就是大考。第三年据说是游学。”
    说完,他看了看时辰,还早,便打算四处去看看,熟悉一下环境。檀荇走得脚痛,赖在床上不肯起来,他正好落得清闲,便一人信步而去。
    先将「村子」转了一遍,他又转到山的另外一侧看了看,才发现他们来时走过的地方,最多也就占整个国学监的三分之一。在另一侧山坡上,竹林掩映之处,还能看到大片的飞檐翘角。
    这么一转耽误了不少时候,看天色已近辰末,为不耽误大集会,他便加快步子往回走去。
    尚未到村口,便听到了熙熙攘攘极热闹的声音,走近一看,几乎各院门口都三三两两的聚着十八九岁的青年公子,正互相认识寒暄。
    看来新晋的学子们都到齐了,方才寂静的村子好像整个活过来了一般。
    他不爱凑这个热闹,就未加入到寒暄的队伍中去,而是继续独身向自己的十七院走去。
    然而经过几个人堆,耳边重复听到的一个名字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兰琴公子。
    这名字颇为耳熟,好像之前在哪儿听过。
    “他真的来了呢!我还以为是传闻……”
    “舍妹老叫我帮她问……”
    “为什么兰琴……”
    “兰琴……”
    什么兰琴公子?
    凌萧心下纳闷,但脚步未停,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老远就看见檀荇也和几个人站在门口攀谈着,几个人说得正热闹,都没注意到他。
    “是啊,算是今年最大的新闻了。”湖绿长衫道。
    “他是不是也是今年国考的头名?”银灰短襟问。
    “对对对!我看榜单上的名字才知道他原来姓沈,我之前一直以为他姓蓝名琴呢!”月白纱衣兴奋道。
    “非也非也!”湖绿长衫看着比别人略年长些,知道的也多,此时就否定道,“兰琴公子是他八岁时叫起来的。据说当时他在太极殿上奏了一曲《幽兰》,皇上听后大喜,命人将珍藏的上古名琴兰琴赐给了他。自此他就在京城名声大噪,慢慢的才有了兰琴公子这个名号。”
    “就因为弹了首曲子,就这么出名了?”檀荇傻乎乎的声音。
    人群中有一须臾的寂静,凌萧注意到众人的脸色都变了变。
    江国极重文学礼乐,元京作为京城尤甚,文学乐器大家都是极受尊崇的,尤其古琴作为江国第一高雅乐,是所有文人的必修课。若是能文才乐章兼备,那就是不世出的人才,是很受敬仰的。
    他和檀荇从北境过来,北境重武,对这些文艺之术关注较少。
    他还好,毕竟长于元京,是在七岁上才去的北境,骨子里还是元京人的本性。
    而檀荇不一样,他自幼就生长在北境,是土生土长的北人,习俗上要更接近索伦,满脑子的大侠梦,对这些诗书礼乐向来不大上心。
    凌萧知道他的意思,他对乐理一窍不通,是把古琴乐和茶楼妓馆的弹唱混为一谈了。
    不过他也有些好奇,这位兰琴公子到底还有什么过人之处,毕竟只靠一曲成名,也只能算是昙花一现而已。
    湖绿长衫看来性格颇为稳重,率先反应过来,温言道:“差点忘了,这位小兄弟是从北境过来的,对京城风俗可能不大了解。”
    “是啊,那边不是说都不大读书的,平时就光打打杀杀的吗?”月白纱衣看来对这兰琴公子很是推崇,这厢言语间就有些不善了起来。
    听到「小兄弟」三个字,檀荇的脸已经黑了一度,此时又听得如此揶揄,他额角登时青筋暴跳。凌萧见势不对,忙放重脚步走了过去。
    “诶,这位是?”湖绿长衫率先注意到了他。
    “表兄!”檀荇像是被外人欺负了的小鸡,向着老母鸡飞冲过来。可他嘴角一撇,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凌萧一个眼神制止了。
    “在下凌萧,见过诸位。”他抱拳一礼。
    “呀,是凌兄啊!”湖绿长衫眼睛一亮,两步上来在他肩头拍了一下,“我是纪麟呀!还记得吗?小时候咱们还一同春猎过呢!”
    “凌……啊!”月白纱衣沉吟片刻,像是想起来什么,叫道,“兄台就是国考第二名,卫国府的世子吧?据说与头名不相伯仲呢!在下梁培,幸会幸会!”
    凌萧也微微一笑,与众人略寒暄了几句。
    正说着,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交谈声。众人皆回过头去,就见那道青石桥上远远走来了三人。
    凌萧定睛一看,其中两人正是迎客的秦观唐和章雅。另一人是位少年公子,身形高挑,比另外两人高了约半个头,远看着身形有些眼熟。
    正想着,三人已经行至眼前。待看清那人的样貌,凌萧还没来得及惊讶,檀荇已经悄悄扯了扯他的袖口,冲他使上了眼色。
    他们都认出来了,这人就是他们上元节那天,在河边遇到的那位打马的少年。没想到他也来了国学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