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65节

      第95章 买地
    想找个看着还算正常的人帮忙却并不好找, 如今还算太平,家里勉强能过下去的都不会卖人,毕竟说着不好听, 偶尔有人被卖了, 只要还算齐整就会很快被买下。
    至于什么犯罪被卖的官员的亲人也极少出现的他们这个县城,多是在府城省城才有,要么就是苦寒之地,有时一整月牙行都不会进人。
    牛嫂子被看中当日就走了, 之后的日子, 杨稔暂且放下卖米糕这个活,先带着女儿, 接手家里的活计, 一家五口人,也是有些活计要干的。
    原本以为很快就能挑到人, 没成想一直到腊月,这人选都没定下,不是夫妻俩太挑,而是好手好脚的,到牙行没几日就被卖了出去,前些日子好不容易挑了一个人,才干了十来日就被人买下了。
    好在开春后, 夫妻俩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是个五十岁出头的老妇人, 姓胡, 夫妻俩称她为胡大娘,是家里走水了,一家人只她活了下来,夫家的族人觉得是灾星, 加之她是童养媳,没有娘家可靠,族老做主发卖了。
    因为这个身世,不少人有些忌讳,年前年后都没被买下,夫妻俩觉得应该能待久一些,只是请来帮工,也不需忌讳这个,就定下了。
    与胡大娘相处一段时日,能够放心后,杨稔才开始拾起卖米糕这个营生。
    因着总是会有一些时日不去卖米糕,没有固定的摊位了,这次又换了一个新的摊位,不过杨稔尽量会选在与之前摊位相近的地方,有些客人已经认准了自家的米糕,她得让他们找得到。
    也就是靠着一些熟客,米糕才能每日好卖。
    因着暂时没有想到别的营生,杨稔对于米糕的制作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做出的米糕味道和外貌与铺子里的相比不差什么,甚至更美味,又卖的比铺子里实惠,精打细算的县城妇人,多会选择在她这买些回去给孩子们吃。
    今年夏初,歇了两日从家里过来的杨二弟有一件喜事,在家里的这两日他买下了一块半亩大的地,因着不是极为肥沃的旱地,只要了二两三钱。
    杨稔得知消息,很为二弟感到高兴,农户的根就是田地,没有自己的田地,一直当佃户是很不安全的,若是有个天灾,佃户首当其冲,不仅自家没有粮食,还得给地主地租,多少人家在天灾时家破人亡,就是因着这个。
    “这下你也算心里有个底了,不管多少,总是有自己的地了。”杨稔笑吟吟道。
    杨二弟的嘴角忍不住上扬,喜滋滋道:“是啊,我有自己的田地了,多亏姐你照顾我,让我一直在这住着,掌柜的知道我是你弟弟也待我好不少,我才能存下这买地的银钱。”
    “我是你姐,又这么方便,当然要让你过来住,你这地是怎么买下的?”自从那次买了宋家的地后,自家就再没买过田地了,想着家里银钱不少,杨稔也想买些田地,日后急用,这田地也十分好出手,紧俏着呢。
    “是我媳妇娘家告诉我们的,我们附近有个地主在卖地,刚好有一些田地在咱们村,我就赶紧去买,看见几个族兄也去了,就约着一起去买,地主是一片一片卖的,不拆开,我们就合着买了一片,然后再分,人多地少,大家得的都不多。”
    “大弟和三弟四弟小弟他们没买吗?”杨稔疑惑,怎么二弟是跟族兄一块买的。
    “大哥也去了,不过没买到,几个弟弟们,手里也就那一点钱,要留着应急。”杨二弟解释道,也是多亏了媳妇娘家早早告知,他跟大哥说了之后就赶紧去买了,大哥晚一步,没买到。
    “这地主也是良心了,没卖给别的地主,反而是卖给咱们农户。”便是一片一片卖,也是有些麻烦的,不如全部一起卖的方便。
    杨二弟也赞同地点头,“是,从前地主卖田地,我们连知道的份都没有,若是田地换了主人,都是到交租前,才被告知。”
    想到几个弟弟是因为没钱才错过这难得的一次买田地的机会,虽知道便是去了也不一定能买到,杨稔还是忍不住叹息,“三弟他们怎么这样不会想,便是没银钱,借钱都要买田地,何况他们手里有些银钱,更该买了。”
    杨二弟摇头,“我如今久久不在家,不大清楚他们是怎么想的,我当时得知消息跟大哥和弟弟们说了之后我就赶紧去地主家了。”
    “爹娘也没买到?”杨稔接着问道。
    “没有,他们都慢了一步,田地紧俏,我到的时候就剩最后两片地了,能买到也是不容易的。”
    地主卖地这个事,给杨稔提了个醒,县城这里地主乡绅不少,手里都是最少百来亩田地,若是要卖,自家消息灵通就能抢占先机,买上一片。
    一亩田好的七八两,差的三四两,只算六两一亩,十亩六十两,二十亩一百二十两,五十亩三百两,自家买上五六十亩田地,也是很不错的。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存钱,家里的存银接近四百两,花去三百两,还能有将近一百两存银,儿子后年才参加院试,这两年还能存下一百多两银钱,并不用担心银钱不凑手。
    这买来的田地就不租给亲朋好友,正常租出去,收五成地租,一年也有些收入,日后急用钱也能很快卖掉。
    还有自家男人,府城县城两头跑的,接触的人更多,待会他回来,得给他提个醒,让他记得多注意注意。
    想到存银,杨稔都不知道自家怎么存着存着能存到几百两,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能存到两百两都觉得像做梦。
    正想着这事,陈如松就带了好消息回来。
    “咱们对面那个地主要卖地了,他家里有读书人要去省城考乡试,在凑盘缠,我已经看过定下了,回来拿钱,咱们一块过去,带你看看。”
    杨稔喜出望外,激动道:“真的?二弟刚跟我说从地主手里买到地了,我就想着要让你注意着,没成想你就有好消息了。”
    陈如松眼带笑意,“咱们这么多年的夫妻,你想的就是我想的,我比你还先知道二弟买了地,从家里出去就注意着了,只怕二弟买地的那家地主也是给家里读书人凑盘缠。”
    “如今才五月初旬,就凑盘缠了,太早了吧。”乡试在八月呢,杨稔有些疑惑。
    陈如松更明白一些,“从咱们这去省城要大半月,总要先过去,最迟七月初或者六月末就要出发,早一些的六月中旬也不算早,总得在那安顿好,再留几日好好温习一遍,这会凑盘缠也不算早。”
    “这样,那日后咱们也得这时候就给小景准备着了。”杨稔坚信儿子是一定能考过院试的,那么儿子去考乡试前该如何准备,何时准备,也是要早早知晓的,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是,你放心,我会注意着,该怎么做都了解清楚。”儿子科考,是他们夫妻俩最重视的事情,只要考过院试,成为秀才,自家就算出息了,而考过乡试,自家在县城就算是无人敢欺,在府城也有一席之地,好处也是数不胜数的。
    “那个地主要卖多少亩地,咱们如今能买几十亩田地呢。”只是她猜地主也不会卖太多田地,应当一二十亩这样,毕竟只是去省城赶考。
    “就卖一片贫瘠的地,二十三亩多一点,我跟他定下了,按三两半一亩卖,凑了个整,八十两卖给我。”
    夫妻俩说着话,陈如松也将银钱拿出来了,“走吧,咱们去交钱,顺便你去瞧瞧地方。”
    一吊钱有六斤多重,这八十两有近五百斤,陈如松用了五个麻袋装下,背到驴车上。
    铜钱太重,夫妻俩怕累着驴子,慢悠悠的走着,到地主家交了钱拿到地契,就去看地。
    “就在县城城外不远处,日后咱们收租也方便,今年就让原来那些人租种,咱们不换,看看收成如何,今年的地租是归咱们的,这也是为何不太肥沃的地卖三两多一亩的原因。”
    再贫瘠的地一亩也能产二石玉米,两百多文,这地也还行,二石半应当能有,自家没亏。
    杨稔点点头,“挺好的。”
    看着这一片二十多亩的地,杨稔突然发觉,大房那二十亩地有到底有多大,自家那六亩田地差不多只是这一半的一半。
    难怪陈二哥一直意难平,都是亲兄弟,就因为陈大哥是长子,得了大半家产,而自家就显得有些缺心眼了,分家时根本没想什么,只知道自由了,能想干什么干什么。
    不过大房到底不是靠自己,杨稔如今也不那么在意,看着这一片靠着他们夫妻俩努力买下的地,她心里很满足,还是靠自己挣得的东西看着安心。
    “这些地的佃户是一直租着的,那个地主说他们都会按时交租,今年秋收前我去跟他们说一下换了主人,日后就不用操心,只需在地租收上来后交了该交的税就好。”
    二十亩地,也有一大片了,陈如松看着,心里也是很满足的。
    买了这地,夫妻俩更有劲了,每日都精神抖擞,心情也十分愉快。
    今年小景不去参加院试,陈如松便专心载客,六七月的生意极好,从六月下旬开始,去府城的人就逐渐变多,七月份更是一车一车地往府城送。
    钱包也鼓起来了,七月底,府城到处在贩卖院试相关的资料,陈如松将觉得还算有用的都买了一份,给儿子在读书上面的花用,绝不能省,该买就得买,这些大部分也是往年考中的一等秀才出的,陈如松相信是有用的。
    第96章 爬山
    九月初, 看着儿子一日日的苦读,身子骨不怎么结实,有些瘦弱, 杨稔觉得不能这样, 决定一家人去爬山,锻炼锻炼儿子。
    儿子每日在家苦读,不出门看看外面的风景也是不行的。
    这会从府城赶考的人也都回来了,自家男人也不忙, 过些日子就是重阳节, 先生放假,儿子不用去私塾, 刚好一家人去。
    这日陈如松回来后, 杨稔就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
    “去哪座山?”爬山,陈如松很赞成, 一家人相聚在一起,那时光是很美好的,只是县城附近有不少山,到底选哪座,还是由媳妇决定。
    “就去我求平安符的金山寺的那座山,山顶就是金山寺,咱们刚好去拜拜, 上个香, 祈祷儿子考个好的名次。”
    “这个好, 后年儿子就参考了,咱们去寺庙拜拜也好。”
    于是九月九,重阳节这一日,胡大娘在家歇息, 一家人出发去金山寺。
    杨二弟这日也不用做活,就一日的功夫也不好回去,也跟着一块去爬山。
    很久没跟爹娘一块出门玩乐,不仅是壮壮康康两个小的,就连十多岁的小景也是很新奇。
    三个孩子都很有活力,走得欢快。
    今日重阳节,县城大多数人都选择出门游玩,去金山寺的人也有不少,在山脚下就有不少人走动。
    小景自觉地看着弟弟妹妹,陪着他们一块玩乐,这看看那摸摸。
    山脚下还有不少零嘴卖,看见一个卖糖画的摊子,康康眼神一亮,“娘,我想要糖人。”
    杨稔笑道:“好,小景和壮壮要不要,给你们三兄妹一人买一个拿着吃。”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孩子的要求,她都不想拒绝。
    自从去了私塾,壮壮变得斯文不少,即使很想要,他这会也只是脸色如常的点头,不过眼神满是期待出卖了他。
    小景已经十四岁,是个少年了,对糖人的兴趣不高,不过弟弟妹妹都要,他也就跟着一起,三兄妹都有,看着就是一家人。
    买了糖人,康康又看上了另一个东西,冰糖葫芦!
    红艳艳的裹着一层厚厚的饴糖,看着就诱人,康康兴奋道:“娘,糖葫芦。”
    “好,给你买。”小孩子这些东西都是吃不厌的,在家里她经常给孩子们买,这会在外面看着,还是想吃。
    但凡康康看上的,杨稔都买了三份,只是两个儿子一直都没说想要什么,杨稔只好问道:“小景,壮壮,你们两个没有想要的么,待会咱们就上山了,山上可没什么卖的,到时想吃也得等到回来才能买了。”
    小景摇摇头,“娘,吃了早饭,我这会没什么想吃的。”
    这些小食,他小时候都吃腻了,这会没有什么能让他在肚子饱饱的情况下很想吃的。
    壮壮就不同了,他只是面上矜持,心里还是想的,“娘,我想要桂花糕、蜜饯还有酸梅汤。”
    在山脚买了一堆吃食,陈如松和杨二弟都提满了东西,一家人这才开始爬山。
    金山寺不算高,但也不算矮,开始精力无限,跑着走的两个孩子,很快就没劲了,还未走到一半,壮壮康康就累得不行,嚷嚷着要歇息。
    “那便歇会吧。”虽说出来爬山,可也是打算着出来玩的,孩子们都极少出门,太累让他们日后不想出来玩就不好了。
    歇了一会,一家人接着往上爬,艰难地爬到了山顶,诚恳地上了香,夫妻俩带着三个孩子四处观赏着山顶的风景,等孩子们玩腻了,一行人就回了。
    上山与下山是截然不同的,一路往下,并不累人,走得也快,没多久就到山脚下了,一番折腾,几个孩子都饿了,便是夫妻俩和杨二弟也是肚子空空,寺庙的斋饭他们是没吃到的。
    到了山脚,看着摊子上的小食,壮壮康康走不动道了,干脆就在这吃,小摊多,这吃一碗那吃一碗,直接吃撑了。
    回到家,小景没有玩乐,进了书房将这次出门写成游记,就接着看书。
    夫妻俩都没劝他歇息,勤奋刻苦是对的,没有名师指导,除了私塾先生传授知识,其余就得靠自己领悟,时间精力要比旁人花得多才行,只要每日按时歇息,保证睡饱了觉就行。
    除了节日带孩子们出门游玩,平日里夫妻俩各自做着营生,日复一日,很快就到了有院试的这一年,隔了两年未考,今年的院试是一定要考的。
    “徐先生有没有说小景学得如何?”虽每日看着儿子苦读,可自己与丈夫都是识字而已,对于儿子学得如何是没有把握的。
    “徐先生说有六成把握。”先生说有六成,实际应当有七八成把握了,毕竟得谨慎。
    杨稔露出笑来,“我就知道,小景每日都这样用功,平日里除了咱们硬拉出门,其余的时候都没松懈过,学得肯定好。”
    “等今年院试就知道了。”陈如松也觉得儿子能考过,不过院试参加的人太多,他这两年看着,都不由得为儿子捏了把汗,不少人都是考了几次的,有些十几次都未考过。
    “对了,二弟昨日回来,跟我说娘问小景怎么还没定亲。”儿子如今要满十六岁,在村里,这个年纪能成亲了,自己儿子还没定亲,也难怪她娘问。
    公公婆婆应当也想问,不知自家男人送二弟回去时去看望他们时有没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