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莒绣笑着接了这个台阶,走近了,还让了嫂子先行。
竹小姐受了伤,又是这黄昏时候,当然不是真的在梳洗,此刻正躺在里屋床上养伤。
莒绣跟着她嫂子走进去,见竹小姐靠着床架,气色却也还好。
床边一个圆凳,上边有一碗药。嫂子上前,要给她喂。
竹小姐伸手拦了她,把药碗接过来,一口气全喝下了,这才看向莒绣,淡淡地道:“你来了呀。”
莒绣讶然,那个腼腆又软和的竹小姐,好像有哪儿不一样了。
“你好些了吗?对不住,早该来瞧瞧你的,只是……”莒绣顿了顿,转而问起别的,“另找了大夫开药吗?”
竹小姐眼神幽幽地看着她,她嫂子却不知道为何,十分地热情,笑着代答了:“停哥儿送来的药,让每日煎两副,都是好药,给我们阿竹补气益血。”
莒绣回头笑笑,再转回来,正好看见竹小姐垂眸。
莒绣虽觉古怪,但惦记着她有伤,又细细问了几句。
竹小姐兴致不高,随意答了几个词。
莒绣见她面有倦色,知趣地起身告辞。她将荷包留给竹小姐,仍是先前那说辞,竹小姐接过来,面无表情道了句:“多谢。”
莒绣起身,因同婶还没回转,便褪了腕上的镯子,留给了那嫂子,道:“这样式素了些,也是别人送的。嫂子不要嫌弃,留着家常戴吧。”
正经该是长的给小的见面礼,可家里穷成这样子,嫂子要推拒的嘴便张不开,只期期艾艾道:“先前我……姑娘说的对,我又没亲眼见,不该……不该误会。我见识少,还请姑娘不要见怪。”
莒绣猜他为她们做的,应当不只送药这一件,再想到同婶对他的维护,心里暖暖的,笑道:“嫂子也是好意。我先过去了,别扰了妹妹清静。”
嫂子送到门外,莒绣仍从那菜地边绕回去。
因心里记挂着那信封,莒绣无心去揣测竹小姐为何反常,便将它忽略了去。
梦榆姑姑虽没明说,但想来能给她捎信的,也只有他一个了。
那信她一直捂在怀里,今日单独出来,一是为探视竹小姐,二是要寻个清静之处看信。
说到底,她自知对先生起了那样的心思,虽然发乎情止乎礼,可仍是不能光明正大的。
她怀里有昨晚剩下的蜡烛底子,走到她们那院子廊上,将它伸到吊着的油灯中,点着了,再单手执它,另一只手护着,快步去了少有人来的中庭。
中庭没有置桌凳,莒绣随意寻了个背风的角落,蹲下来,滴了蜡油将蜡烛固定好,飞快掏出信封。
从信封里抽出来几张小像,莒绣一眼就认出第一张是有过一面之缘的三少爷。普普通通的长相,很寻常的气质,不说在韦府,就是丢到陇乡那样的山村里,也毫无违和之感。
第二张是个年轻妇人,容貌秀丽,因他画得传神,她形容间的畏缩也表露了出来。这应当是三少爷那位出身不高的亡妻,再下一张,便是那个六岁女童。
莒绣将三张画像并列放下,重拿起蜡烛,靠近了它们,仔细辨认。她先前那个隐隐的猜想便有了结论:这位孙小姐,和这位三少奶奶,没有相似之处。再是孩子气没长开,也断不会和母亲没有一丝一毫关联,而她这双丹凤眼,却和郡主的,有八九分相似。
会是郡主和三少爷吗?
不太像,这孩子不像三少奶奶,和三少爷也只有耳郭和下颌相似,而二少爷也是这样的耳郭还有下颌,七少爷也是。而二少爷比三少爷要多一分嫌疑,是他那挺翘的鼻子,和这女童,像了个十成十。这样的鼻子,不是来自韦家,而是来自妍丽的二太太。三少爷是庶子,像二老爷可以,他的孩子怎么也不会像到嫡母身上去。
会是那样吗?
郡主真像美绣说的那样蠢?
堂而皇之地偷情,生下孩子,还养在身边不远处?
太荒谬了!
莒绣忍不住摇头,她之前起过疑心,可到了这会,证据摆在跟前,她反倒又迟疑起来。这世上,比她机智聪敏的人多了去了,她能看出来的,别人难道就看不出?
她把这几张画像拢在一起,塞回信封里,在蜡烛上点燃了,然后塞到那块半悬的石头下,任它们化成灰。
画像还有一张,她方才看过一眼,却不敢细瞧,匆匆塞进了怀中,如今也不敢再展开。
他将她画得那样好,这算不算诉衷情呢?
莒绣抬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对着这未知的黑暗,甜甜地笑了。
到了初三这一日,莒绣仍没听到一丝要回城的消息。早膳时,一众姑娘心里也许都有疑问,迟疑着起身,环视四周,却没人做那出头鸟。
仆妇们照旧忙着收拾,她们留在这,有些碍事,不得不往外走。
桑毓琇和张家姐妹同桌,等着她们往外走,也起了身,紧紧地跟上。
“两位妹妹,一块出去走走吧。”
莒绣回头笑笑,答道:“好的。”
两人脚步缓下来,等着桑姑娘同行。
桑毓琇引着她们往西行,到得水车下,才小声道:“郡主领着八姑娘去老郡王府上,八姑娘留下做客了。”
莒绣不解,美绣更听不懂了,见她不往下说,便问:“这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