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53页

      “您坐,这是今年的新茶,您尝个鲜。”
    钱氏亲自泡了茶给奉上,对赵凤十分礼遇尊重。
    “您客气了,咱们坐下好好聊聊天。”
    “好。我今儿请您来其实是有桩事想和您商量一下,我的身体一直不好不坏地拖着,我怕有一天会耽误了儿女,想让女儿提前嫁入王府,也好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说着她停顿了一下平复了气喘,接着说:“我不是为了抢王家女儿的脸面,而是我的身体拖了这么久,也好不了,我拖累了孩子们,这些年最苦的事阳儿啊。
    我最盼望的事就是能看着女儿高兴地嫁人,安哥这孩子是个好的,来了几趟还特意请了太医来给我看,是个暖心的好孩子,可我这身体真的垮了,我……等闺女嫁了,就能去找大爷了。”
    说起丈夫,她眼角有泪。
    他们是恩爱的患难夫妻,可钱氏没能等到患难后的雨后彩虹,反而等来了噩耗。
    他们往日越恩爱,她的余生就越痛苦,无法释怀。
    赵凤明显感觉到钱氏的生命力犹如风中的蜡烛,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性,已经无法挽回了。
    她的异能也不是万能的,不能起死回生。
    当年她一己之力救回了李瑜,后来异能还升级了,她自信的以为肯定恢复了,没事了。
    可边关大病一场,她才明白,当年李瑜被救回来是用了她的寿元做代价的,只是当时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以为时间久了能恢复的。
    不过她并不后悔救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但要她耗费生命力去救别人,她做不到。
    李瑜不让她担心受累,也是在大病后才确认了自己一直怀疑担心的事,妻子用了生命的代价救了他,多年后证实了他的猜测而已。
    大夫很确定地告诉他,赵凤曾经掏空了身体,导致隐患埋藏多年才爆发出来,对于寿数有很大影响。
    李瑜当时脸都白了,整个人摇摇欲坠,事后什么也没说,也没告诉她大夫的话,只是一直抱着她沉默。
    这些却瞒不住赵凤,她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的了解。
    赵凤望着钱氏,握着她的手给她输送一点点异能,让她能稍微多坚持几个月。
    “好,我答应您,明年开春两个孩子一起办,热闹,还省了我一大笔钱呢。”
    钱氏笑着笑着就哭了。
    事就这么说定了,钱氏不能陪赵凤久聊,身体不允许。
    但送了她一样礼物,是自己的陪嫁,一幅古画,很是珍贵,知道她喜欢画画,特意送了她。
    赵凤收下了,赏玩够了还给许阳也就是了。
    特意去跟老太太说了一声,表示愿意婚期提前,一切由她来承担。
    老太太含泪点头,“太医说她撑不住太久了,凤丫,对不住啊。”
    “瞧您说的,咱们什么关系,您客气什么呀,我高兴媳妇要进门了,您不知道我早就盼着媳妇进门了,我就能省心了。”
    老太太点点头。
    从徐家出来,赵凤一点不耽误去了王家,亲自跟王家一众家长解释了缘由,恳求他们的同意。
    王家一听太医都说了,那就不是作假了,很痛快的就同意了一起进门。
    得到了王家人的同意,赵凤才算放心,这才回去给两个儿子准备婚事。
    好在昌哥的事一直在准备,婚礼一起办也不算慌乱,反而省下很多功夫。
    又让人特意放出风声去,许家大夫人的身体缘故,晋王府决定提前给两个儿子一起举办婚礼,把媳妇全部迎进门。
    大家都称赞晋王府做事厚道,也爽快。
    否则一旦许阳母亲去世,许阳就要守孝三年,那样安哥也要等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呢,还不如娶进门呢。
    安哥也没啥情绪,能早点娶媳妇进门,他自然高兴得很,上蹿下跳地忙乎,要把屋里收拾一下,按照媳妇的喜欢装饰呀。
    第369章 女儿要回来了
    娶媳妇的院子是早就准备好的,单独的两个大院子,包括后罩房住奴才的,非常宽敞,只等着亲家来人量屋子好摆家具就行。
    因为要一起办婚礼,安哥也开始帮忙,怕府里的地方不够宴请那么多人的,还要把个别屋子腾出来。
    这些事都是管家带着昌哥和安哥去筹办,李瑜也会帮忙,不太让赵凤操心了。
    这几年其实赵凤过得特别轻松,也不太操心干活了。
    之前太学堂来请过她,想请她回去当夫子,被李瑜拒绝了,亲自去找了山长说明了情况,太学堂的人才知道,赵凤身体根基受损,寿数都受到了影响。
    宗室的亲戚们都知道赵凤身体不太好,看着还行,其实外强中干了。
    都在感慨这份荣宠其实赚得不容易,皇帝也是让昌哥和安哥干,没让赵凤在操心内务府的事。
    这几年异能没有再进阶,似乎已经到顶了。
    李瑜很早就不让她用异能给他调理身体了,说和她一起变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不然独独留他一个人,也太凄凉了。
    睿姐写信说年底就回来了,要回来参加哥哥们的婚礼,回来就不出去了。
    赵凤收了信很高兴,按照信到家的时间,怕是这个月人就能到家了。
    睿姐去转了一大圈,最后在边关待了两个月,感受了那里的辛苦,转了转作坊,还帮杨氏算账打理作坊,忙了一个多月,对母亲的辛苦有了很直观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