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袁术使者
宛城城外的那些百姓成分复杂,已经不是最开始因为袁术产生的南阳流民,陆续还有豫州,司州,甚至兖州这些地方避难来的百姓,毕竟相比较中原,还有北方,袁术离开之后,荆州绝对算是天下最安稳的地方之一。
李易对那些投奔之人,是来者不拒,可以说,来荆州避难的人,特别是普通百姓,基本全都留在了南阳,而百姓们也感谢李易的收留,对他很是敬爱,李易后来募兵什么的,也是这些人对李易最为支持。
然而,李易也知道,一昧的施恩,旁人的确会感激你,却不见得会为你卖命,就像华夏历史上的诸多战争,不管背后原因是野心,私仇,利益,但在明面上,必须有个高大上的理由,也就是师出有名,不让麾下兵马成为不义之师。
之前刘表虽然与李易之间有许多龌龊,最近更是成针尖麦芒之势,但平心而论,刘表这个州牧当的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李易可以以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向刘表发难,却实在找不到借口将整个南阳的百姓一起拉上。
为此李易一直很头疼,还以为只能这么着了,却不想刘表自己在关键时刻把小辫子送了过来。
以刘表不给南阳提供粮食为借口,李易缩减了百姓的救济口粮,百姓吃不饱饭,心中自然生怨,相比远在襄阳的刘表,李易又在第一时间声泪俱下的告诉众人,减少粮食,不是他所愿,实在是因为刘表这个州牧大人不想给南阳百姓粮食吃了,他这个小小的太守没办法,只能和大家一起吃糠喝稀,还望大家能够担待一二,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在李易的这番煽风点火之下,没几天功夫,南阳百姓,特别是宛城内外的百姓,心中对刘表的怨气一下就被推到了顶点,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李易一声招呼马上就能有几万百姓跟着他去砸了刘表的老家。
不过,虽然群雄汹汹,李易仍旧是以一副好心人的态度来安慰众人,让大家要忍耐,保持克制,要体谅州牧大人,要维持荆州大局……
所以,刘表这次是因小失大了,借用粮食的事情,李易与刘表还未直接交手,但在舆论方面的竞争,李易已经处在了绝对的优势。
不过,这并不是说,李易面对刘表,就完全占据上风,最起码有一点,而且是很要害的一点,李易就落后了许多。
因为不再顾忌刘表的态度,李易这边几乎是敞开了招兵,因为百姓对李易有好感,募兵的效果也很不错,根据徐晃的汇报,南阳如今有新老兵员一共三万余人,这还是徐晃有所收敛,年老体弱的不要,否则人数还能更多。
但与兵员的充足相对的,是南阳在武备方面的缺乏。
因为南阳早先被袁术扫荡过一遍,南阳武备库中的装备基本是被清空了,李易当初向刘表让出南阳诸县官员任命,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向刘表要了不少的兵甲,再加上后来李易的购买,以及自行打造,如今李易麾下兵马,能够“全副武装”的,只有不到两万五千人,剩下的近万人,平时训练只能拿木杆当做枪矛来使,说来真的有些寒酸。
糜竺知道这个情况后,倒是一咬牙,表示要想办法从徐州给李易倒腾一批装备过来,李易对此很是赞许,但也没强求,还主动劝糜竺量力而行,毕竟徐州那么远,这些装备不比粮食,实在太过让人眼热,很容易出差错。
当然,对于装备缺少的问题,李易也是有着应对手段的,只是目前还不到时候,只能先凑合着。
很快,时间进入三月底,南阳与襄阳之间的形势越发紧张,而就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之下,南阳也迎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袁术使者,袁涣,袁曜卿!
对于袁术会派遣使者过来,李易并不意外,特别是眼看就要到四月份了,袁术在动手之前,肯定会联络四方,约定时间,所以,派人来见李易是很正常的。
只是考虑到影响问题,李易并没有摆出什么大场面接待袁涣,袁涣似乎也理解李易想法,进入太守府的过程很是低调,整个南阳除了李易以及心腹几人之外,几乎没人知道袁涣来到。
但在私下里,李易还是将面子给足了,这天中午,李易,以及贾诩、郭嘉、张辽,一同在太守府内摆小宴为袁涣接风,原本徐晃也是要来的,只是最近徐晃都在城外练兵,李易也就不喊他了。
李易先为几人介绍认识,一番寒暄,酒过三巡,袁涣笑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送到李易面前,说道:“襄侯离开扬州虽然未久,使君却对襄侯极为挂念,平日与我等谈话,时常会提起襄侯,每每都是思念之情,唉,这般荣宠,袁某是当真羡慕啊。”
李易接过信,一边拆一边唏嘘道:“李某同样如此,说来我与袁使君虽然只有两度相见,但袁使君风采我却早已铭记于心,不怕你笑话,我其实不善为官,平时说话做事,其实都是以袁使君为榜样,纵然我不善治民,不能使南阳富足,但百姓生活倒也安稳,这全赖袁使君功德。”
之前袁涣的话明显有拍马屁嫌疑,因为袁术可能会惦记李易,但李易又不是美女,袁术绝对不会天天惦记他,只是花花轿子抬人嘛,袁涣说点好听的倒也是情理之中。
可李易的马屁就实在太过分了,竟然说南阳的治理都是袁术的功劳,饶是袁涣早有心理准备,嘴角还是忍不住抽了一抽。
再看旁边几个陪客,贾诩郭嘉一大一小两只狐狸笑眯眯的,看上去很是友善,似乎完全无视了李易那不要脸的马屁带来的伤害,至于张辽,这位猛将兄却是捧碗灌酒,将整个脸都挡住了,也不知他是个什么表情。
袁涣之前就与贾诩郭嘉有些接触,虽然没有具体试探,但只看这份镇定功夫,比之袁术麾下那些人是丝毫不差,至于张辽,袁涣不善武艺,不好分辨,但看李易对张辽的重视态度,显然也不是庸人。
就这,还没算上没有露面的蔡邕,黄承彦,诸葛玄等人。
暗暗佩服李易聚拢人才的本事,袁涣口中代着袁术谦虚道:“襄侯过于自谦了,要知道,说到襄侯才华,袁使君可是直言当今天下年轻人之中,当以襄侯为最呢!”
“哎,惭愧惭愧。”
李易随口客气了一声,就没有继续跟袁涣乱扯,而是打开信件认真看了起来。
书信是袁术亲笔,李易先前后大略扫了一眼,洋洋洒洒大约上千言,不折不扣的一封长信,不管其中具体内容如何,单单看这点,可见袁术诚意满满。
李易一脸严肃的对扬州方向拱了拱手,表示了自己对袁术的尊重,这才开始看袁术书信的具体内容。
开头比较老套,对李易各种问候,诉说想念,然后又表示,等他得到荆州之后,希望李易可不不要退隐,继续留下来辅佐他,而且袁术还再次以九卿之位许诺,说完这些,袁术才转入重点,开始讲李易最关心的事情。
袁术信中提到,他决定于四月十八,自封楚王,并通传天下,而在此之前,袁术会任命张勋为大将军,率大军潜伏江夏郡外,在袁术称楚王的同时出其不意杀入江夏,目标治所西陵。
此外,还会有一支偏师,以纪灵为主,汇合豫州黄巾,从豫州杀入荆州,作为张勋策应。
至于刘表本人,在寿春就任楚王之后,也会快马赶赴荆州,主持战事。
信件中提及战事的只是有聊聊数语,但给李易带来的震动却是不小。
袁术比李易想的要理智,或者话袁术的手下们比较理智,虽然得到了玉玺,而且还是天授玉玺,但袁术并没有称帝,而是自号楚王。
这让李易感觉记忆有些混乱,他有些分不清原本历史上袁术到底是称帝,还是称王,只是记得打游戏的时候,袁术的旗号是“仲”,也不知那算不算是国号。
李易最希望看到的是,袁术称帝,毕竟天无二日,这样子一来,大汉朝廷就算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也会跟袁术死磕,而且,袁术这样也能最大程度上的挑动天下人的野心。
可现在袁术自号楚王,虽然依然是僭越,而且跟汉室别苗头的意思明显,但效果到底是比李易的预计差了一些。
李易心里默默叹息,他已经尽力了,称王就称王吧,毕竟他总不能再去建议袁术称帝吧?
此外,对于张勋出奇兵攻打江夏,李易不得不承认,袁术这一步安排得挺好的,原本李易猜想袁术为了立威,很可能会自己亲自领兵攻打江夏,现在把这个机会给了张勋,其中权衡,值得称赞。
不过,李易对此倒是不甚在意,张勋打江夏,跟他关系真心不大,反倒是纪灵那边,让李易有些警惕。
纪灵汇合豫州黄巾从豫州杀入荆州,他们会从哪里经过,直接进江夏也就算了,如果是要经过南阳,那对李易来说,不管怎么应对,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
李易看信的时候,袁涣正在与郭嘉闲谈,好似不经意般得往李易那边看了一眼,见李易正在沉思,当即出声问道:“襄侯为何蹙眉,难道襄侯觉得袁使君所言中中有何不妥当之处?”
李易这才察觉到自己走神了,不过他也不慌,只是摇头道:“不是,只是袁使君为何不再心中提及,让我在南阳如何策应?”
这个疑问倒不是李易胡诌,袁术只在信中说了,希望李易帮助于他,却并没有具体说让李易具体如何帮助,所以李易有此一问也是正常。
袁涣笑道:“使君本意是想让襄侯与纪灵将军会师,然后奔赴襄阳,对襄阳佯攻,给张勋将军腾出方便,好一举拿下江夏,不过,后来得知荆州变化,却是不用如此了。”
“原来如此。”
李易低声点头,如今刘表对南阳表现出的敌意是越来越明显了,袁术知道,并且在对策上做出相应改变,也是在情理之中。
想了想,李易笑道:“如此,张勋将军在江夏是要趁虚而入了?”
袁涣道:“正是如此,说来,这也是襄侯的功劳呢。”
李易连连摇头,推辞道:“这也算功劳的话,却是实在叫李某人惭愧,如今刘表对握逼迫越来越甚,我是日夜东望,只盼元素均能早日发兵襄阳,解我如今之苦啊。”
袁涣呵呵笑了笑,忽然问道:“如今南阳兵马几何?”
李易叹了口气,语气低沉的说道:“兵马两万,然而兵刃甲胄缺少太多,若是野战厮杀,大约有一万两三千可以上阵,其余人马,只能安排守城之事。”
袁涣闻言,对李易所说的南阳兵力并未表露出丝毫怀疑,反而很是贴心的问道:“襄侯既然有如此难处,为何不向使君诉说,使君若是知晓,又岂会让襄侯在此为难?”
李易目光略显古怪的看了袁涣一眼,李易最早也想过找袁术要点军械,可是,且不说要了袁术的东西,将来很容易被人视作袁术同党,纵然李易要了,袁术也不一定肯给,而且就算给,也有很大的可能叫李易带领南阳兵马去做先锋,这样与李易的计划完全不符。
所以呢,李易是宁愿自己想办法,也不情愿向袁术伸手的,没想到,袁涣却是主动说出了这件事。
心中感觉哪里貌似不太对,但李易表面上还是尽量不动声色的说道:“我听闻袁使君在扬州大肆招兵买马,军械难道还有宽裕?”
袁术笑道:“军械方面,扬州也是吃紧,不过若是襄侯开口,使君必然不会让襄侯为难。”
李易一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接这个话了,就在他琢磨的时候,袁涣却好似完全不在意李易的答复,继续道:“其实使君有言,战场之事瞬息万变,届时襄侯应该如何应对,使君不好过早安排,襄侯只需有所决断之后,让我书信一封传与使君就好。”
李易点点头,就听袁涣话锋一转,又道:“不过,袁某如今倒是觉得有一事颇为可行,不知襄侯是否愿意一听袁某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