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扬州新格局
“还在商议啊……”
李易做恍然状,又问道:“那皇甫兄可知道,此事大概还要等多久才会有定论?”
皇甫坚寿对李易的一本正经的样子感到无语,因为这件事根本就不用商议,那封举荐信在送到长安的当天就被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给全票否决了,哪怕李傕与李易的老丈人也不例外。
虽然消息还未传出,但皇甫坚寿不相信李易猜不到这个结果。
对于李傕等董卓旧部来说,李易自己崛起也就罢了,毕竟当时的情况他们无法阻挡,而且就关系上来说,他们和主流的世家豪门都不是一路人,有李易在中原搅风搅雨,也是对他们身上压力的一种分担。
可是,李易崛起的太快了,快的不仅超出了他们的预计,甚至已经成为了他们新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让李傕等人继续与李易维持一个表面和善的关系还可以,但是想让他们继续支持李易,那就基本不可能了。
更别说,李易要扶的人是还贾诩,这个在西凉一系中原本并不起眼的存在。
试想一下,如果昔日的无名之辈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一州刺史,这让李傕郭汜的脸往哪搁?
到底是他们太无能,还是人家太优秀?
李傕郭汜如此,而朝堂方面的态度就更好理解了。
因为他们可是连李易都看不上,更何况李易手下的一个要资历没资历,要名望没名望的狗头军师?
朝廷这关贾诩根本就过不去,只是朝廷暂时因为对李易有事相求,这才没有直接回绝李易的举荐,而是准备将这件事情先拖着,吊着李易胃口,或者干脆许个空头支票,让李易把活干了再彻底回绝。
皇甫坚寿心里对这些事门清,但他不能直说,只能含糊道:“或许十天半月,也或许要一两月,当然,这只是坚寿自己猜测,毕竟一州刺史非是儿戏,而坚寿只是以区区郎官,对于其中具体安排,并不十分了解,也不敢妄言。”
“这样啊……”
李易摸了摸下巴,有些忧心的说道:“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扬州也不能没有主事之人,不然各地官员没有统属,各郡百姓民心不安,如此短时间也就罢了,若是久了,怕是容易再生变故,罢了,不如这样,我就让贾文和辛苦一些,让他来扬州暂代扬州刺史之职,等朝廷正式任命下来之后,我再让他卸任离去,如此,既不辜负扬州百姓,也能让朝廷不用着急,从容安排应对,也算是两全其美。”
李易自说自话,一副很高兴的样子,皇甫坚寿心里却是惊了,忍不住叫道:“襄侯岂可如此?”
李易歪头看着皇甫坚寿,反问道:“如今朝廷无暇顾及扬州百姓,我既然有能力帮助一二,难道还要袖手旁边,视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不成?”
“这,这……”
皇甫坚寿急的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如何不知李易的打算,这是要先斩后奏,造成既定事实,一旦贾诩坐上了扬州刺史的位置,不管是不是暂时的,以朝廷如今的情况,今后想换人可谓千难万难。
李易摆摆手道:“好了,事情就这么说定了,我会上书天子说明此事,皇甫兄回去后也可向天子告知,若是天子觉得其中有何不妥,亦可再遣使者前来指正,无论扬州还是荆州,李易欢迎之至。”
说罢,李易对着皇甫坚寿笑了笑,便催动胯下坐骑,回到了队伍前面,而皇甫坚寿对着李易的背景伸了伸手,最终一声叹息,手臂无力落下,什么都没有说。
因为没了孙策的威胁,李易行军无需再考虑埋伏,所以行进速度非常快,时间刚过中午,便抵达了皖县。
也不知是孙策早有安排,还是因为孙策死讯传回来的缘故,此时的皖县虽然还留着近千守军,但在李易到来前便已经主动放弃了抵抗,原本被孙策关押的周瑜,也被放了出来,组织人手就在门口迎接李易入城。
对于孙策的死,周瑜自然非常悲伤,但这件事早就在他预料之中,再加上孙策又是半夜偷袭李易,是奔着要李易命去的,所以周瑜并没有怪李易对孙策下杀手,相反,还很感激李易对孙策程普等人进行了厚葬。
在这之后,周瑜算是正式投入李易麾下,不经李易暂时并没有给周瑜具体任职,而是将他留在了身边,和鲁肃做搭档,等扬州事情彻底结束,便准备带他去荆州。
除周瑜外,李易还见到了诸葛瑾,根据周瑜所述,当日诸葛瑾也是要跟随孙策出兵的,但是孙策强行将诸葛瑾留了下来,理由很简单,诸葛瑾是李易的大舅哥,只要别作死,他是不用死的。
见面后,诸葛瑾没有说李易杀了孙策如何如何不对,但同样也没有因为孙策战死,就直接转身向李易低头效忠,更没有求官,而是希望李易可以允他回家耕读。
诸葛瑾的态度让李易有点来气,毕竟自己对诸葛一家也算是有恩的,但同样,孙策也救过诸葛瑾,李易不好说诸葛瑾的不是,权衡过后,李易不忍浪费诸葛瑾的才华,便将他安排到了南阳书院,作为启蒙讲师,同时也让他跟随黄承彦继续深造,将来若是有机会,或许可以再入出仕。
在皖县的第二天,徐晃蒯越这一路人马也到了皖县,李易就一些事情与他们商议之后,便连着下了两道正式的任命,通传扬州各郡官府。
首先,李易任命贾诩为九江太守,代扬州刺史,负责扬州大小政务。
其次,因为贾诩只是暂代扬州刺史,并非州牧,不掌军权,李易又增设九江都督府,任命张辽为九江都督,辅佐贾诩,掌管九江兵马,若有战事,可临时节制扬州各路兵马。
随着这两道任命的下达落实,算是宣告了动荡许久的扬州终于开始稳定,并形成了一个以李易为主的全新的格局。
行正方面,除贾诩之外,豫章太守张昭,吴郡太守王朗,这两位都是李易的自己人,只要有他们在,这两块地方听的都是李易的政令。
庐江太守郭永,虽然没有直接认李易为主,但他与李易即将成为姻亲,有了这个前提,郭永迟早也要是李易的人。
丹阳太守华歆,这位并未向李易效忠,但李易任命了蔡邕的弟子顾雍为丹阳郡丞,并让甘宁为骑都尉驻军丹阳,有这一文一武在,华歆只是安分做官也罢了,若是与李易作对,两人顷刻间便可将他架空,甚至李易还给了甘宁一道密令,若是有突发情况,允许他直接要了华歆的性命。
所以,丹阳其实也是李易手中之物。
唯一不在李易掌控的,只有一个会稽,不过无伤大雅,李易已经屡屡对唐瑁示好,再加上鲁肃献计,以种种手段对会稽世家拉拢,今后会稽纵然不能成为李易的助力,也绝对不会成为拖累。
在军事方面,除去张辽坐镇九江,统管全局之外,甘宁屯兵丹阳,龚都进入庐江,徐庶离开丹阳进入吴郡,豫章兵马由张昭代管。
这其中张辽与甘宁乃是两个核心,统兵也比较多,万一稽发生变故,便会由甘宁打头,然后三路兵马齐进。
至于张辽那边,虽然名义上是管辖扬州兵马,其实李易的真正用意是以张辽为主,让九江、广陵、下邳三地形成一个联通徐扬两地,攻守互助的“圈子”,这个圈子,也是李易在整个东南布局的重中之重。
只要这个圈子保持稳定,其他地方纵然有些意料之外的情况,也无法对李易的大战略形成影响。
看到李易的安排之后,皇甫坚寿彻底心冷,当日就向李易辞行,一路洒泪而去。
李易并没有继续为难皇甫坚寿,也没有强留他,只是命人好生护送,并让南阳那边准备粮食,让皇甫坚寿回去交差。
对于皇甫坚寿这一家子,李易是比较有好感的,所以李易才会劝他们离开长安,只是,他们是否会采纳这个意见,李易就不得而知了。
在皇甫坚寿之后,鲁肃也启程前往会稽,代表李易与会稽世家交涉。
李易考虑到庐江饱受战火,而且这里距离会稽距离较近,便决定暂时留在皖县,一边安抚百姓,处理各种杂事,一边等待鲁肃那边的消息。
不过,在鲁肃那边有回复之前,李易却是先从荆州那边收到一些消息,其中有喜,也有忧。
其中最坏的消息便是,诸葛玄病倒了。
自从豫章变故后,诸葛玄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但后来为了报答李易对诸葛家的恩情,诸葛玄在工作方面是勤勤恳恳,起早贪黑,那种敬业让李易都感到惭愧。
当初支援徐州的时候,李易就考虑过让诸葛玄负责军需粮草,但想到诸葛玄的身体情况,最终没有点他随军,可即便如此,诸葛玄还是病倒了。
按照附在书信最后张机的话来说,诸葛玄今后只能静养,不能再废心神。
对于诸葛玄的事情,李易有些哀伤,想了想回信让伏寿代他前去探望诸葛玄,多多赏赐财物,也让诸葛瑾暂时别去书院了,让他去伺候诸葛玄起居。
至于诸葛瑾留下的空缺,李易任命已经归顺的毛玠暂代诸葛玄的功曹之职。
除诸葛玄外,贾诩也给李易来了一封信。
不出意外的,贾诩是好一通抱怨,因为他是真的不想当什么劳什子的扬州刺史,甚至,就连南阳太守他也不想当。
这点在李易的预料之内,因为贾诩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追求跟旁人不太一样。
对贾诩来说,世上最好的工作大概就是跟在李易身边当个参谋,享受高品质生活,平时逍遥自在,关键时候动动脑子,给李易支个招,这样就可以了,至于当部门一把手,实在不符合贾诩的性格。
对此,李易只能是好生安抚,毕竟贾诩的才能在那摆着呢,而且贾诩这种不想当一把手的性格特别让李易放心,扬州刺史这位置舍他其谁?
而且贾诩也是知趣的,他在信中的抱怨更多的只是让李易知道他的想法罢了,却不会因此就产生懈,更别说撂挑子了。
除去那些抱怨,贾诩还给带来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是关于李易的老熟人——张绣的。
长安那边因为缺粮的缘故,李傕郭汜他们不单单是对天子百官以及平民百姓们克扣剥削,就连对他们自家人,也开始下手了。
当初董卓进入长安之后能以一己之力抗衡天下诸侯,固然是董卓本身实力不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董卓借着入主洛阳的风头笼络了一大帮子大小军阀,许以官职,收入麾下,后来又收编了并州人马,这才让他的势力短时间内暴涨,有了抗衡天下的本钱。
董卓留下的人马成分复杂,平时还没什么,现在长安缺粮,养不起那么多人了,李傕郭汜自然就要分个亲疏,对于自家嫡系兵马,依旧好吃好喝对待,但对于张绣,杨奉这些人,待遇明显就下降了。
张绣他们麾下的将士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聚众惹出了一些事端,张绣多次找李傕要粮,但李傕自家粮食都紧张,自然是不会对张绣松口。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张绣便想到了他那个极为聪明的老朋友贾诩,去信向贾诩诉苦抱怨,并问贾诩有什么好的路子,指点一下昔日兄弟。
于是,贾诩毫不犹豫了告诉了张绣,说这件事好办,李襄侯乃仁义之主,张绣只要为李易效力,将来不但吃喝不愁,还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张绣自然不会轻易答应,当时李易为了刷名望,逮着张绣各种踩,让他名誉扫地,张绣心里对李易自然有着不小的意见。
不过,毕竟过去这么久了,更重要的是李易的地位来越高,张绣已经有点不敢嫉恨李易了,他更担心的是李易会继续像在长安那样收拾他。
张绣和贾诩说了心中担忧,贾诩表示非常不屑,还骂他小家子气,人家李襄侯乃人中之龙,心胸宽广,海纳百川什么的,早就不跟他计较了,甚至贾诩还信誓旦旦的说用自己的人头做保,一通忽悠之下,总算是差不多说服了张绣。
只是,眼看事情就要拍板,李易却要将贾诩调到扬州,贾诩担心自己离开荆州后张绣就不敢过来了,所以,贾诩便向李易说明了这件事,希望李易可以不计前嫌,书信一封招揽张绣,若成,可再添一员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