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8页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你们有什么好的意见?最好,不用战场厮杀就能让他们内斗起来,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福全、常宁、隆禧三人互相对视了几眼,都觉得皇上今儿吃大头菜了,怎么突然想起这等美事儿来了。
    还内斗?
    “大清还是掌控在我们手里比较好,三藩仗着自己为藩王,屡屡藐视皇权,鳌拜倒了,该处理三藩的问题了。”容珊十分霸气的开口。
    至于办法,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她突然觉得自己身边少了个诸葛亮,只能够找福全几人了。
    不知道自己被称为臭皮匠的三人觉得皇上是越来越大胆了,沉默着,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好了,你们先回去想办法,明日再讨论。”容珊斩钉截铁的将人赶走。
    然后,容珊就听到底下的太监禀告,纳喇庶妃有请……
    容珊刚听到时,也像常宁他们刚才那样,以为自己听错了。
    纳喇庶妃有请?
    容珊可是知道的,现在的纳喇庶妃不就是康熙吗?
    康熙难道是知道了自己要帮他撤藩的事情了?
    不可能!
    所以,他找自己前去干什么?
    “不去!”容珊冷淡的驳回了,她去干嘛?难道是让康熙好好观察自己这个冒牌货到底是谁?
    万一到时候让康熙发现自己是纳喇氏呢?
    坐在延禧宫等待冒牌货来的康熙,收到了‘皇上政务繁忙’的回答,康熙又是庆幸又是失落。
    庆幸的是上次皇后去请,冒牌货没去,这次他请,冒牌货也没来,说明对后宫的嫔妃没什么兴趣。
    失落的是不能够近距离观察那个冒牌货,自己也不能够跟任何人说及这等事儿……
    *
    将近年关,皇太后向太皇太后提起要将皇后解除禁足,并将宫权交还给她。
    太皇太后对皇后的感官很是一般,只是乌伦珠提起,太皇太后没有直接拒了,而是问皇太后为什么,是不是觉得执掌宫权累了?如果是这样,她可以派人协助。
    “皇玛嬷,年关将近,到时除夕宫宴,玄烨还要宴请皇室宗亲与众大臣呢,皇后若是不在场,恐怕又要遭言论了。”皇太后谨慎的回答。
    “乌伦珠说得倒是有理……”太皇太后微微思索了下,认同的点了下头,也知道其实之前那事不能怪皇后。
    可当时殇了一个小阿哥,如果什么惩罚都没有,唯恐养大皇后的心。
    “相信皇后这次也得到教训了。”皇太后为皇后说着好话,一个太后,还不是皇上亲额娘,上面还有太皇太后,底下还有皇后,自己持办宫宴像什么样子。
    太皇太后冷瞥了一眼皇太后,淡淡的嗤笑了下,没说话。
    坤宁宫。
    得到太皇太后懿旨的皇后脸上没有半点儿的喜悦,林嬷嬷开心坏了,自从被禁足后,皇后的心情一日不如一日,还总是有些偏激。
    “太好了,娘娘!”林嬷嬷满脸的惊喜。
    哪儿好了?
    平白无故被冤枉!
    平白无故被罚。
    “娘娘,这后宫还是没有你不行,除夕办宫宴,这会儿啊,谁还敢再说什么?不过这次可不能够跟颁金节那时候的宫宴那样了……”
    林嬷嬷十分积极的响应,还喋喋不休的继续开口,思考着这一次的宫宴要怎么弄!
    皇后轻抬眼皮,望着林嬷嬷那略带兴奋的语气,嘴巴微张,最后,将扫兴的话吞下,轻轻点头应声,“嗯。”
    *
    钟粹宫偏殿。
    马佳氏还在坐月子,不知道外边的事情,陈嬷嬷为了马佳氏的身子着想,并没有告知马佳氏关于皇后解禁又执掌宫权的事情。
    待到马佳氏出月子时,才从其他婢女口中得知这事儿!
    在得知这事情的时候,那双眼睛犹如冬天里的寒冰般阴凉森然,呵,解禁……重夺宫权?
    那她的小阿哥算什么?
    带着冷然与漠黑的郁光,随后,将视线放在了一旁不远处的陈嬷嬷身上,“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我?”
    “小主,您在坐着月子,不能再动怒了。”陈嬷嬷不想让小主在坐着月子烦心那些,因为,再怎么烦心也没用。
    “陈嬷嬷,下次若再这样,便不用在我身边伺候了。”马佳氏语气听着十分平静,没有一丝波澜,但正是因为这一抹平静,才让陈嬷嬷慌乱了起来。
    “小主,老奴不敢了。”陈嬷嬷低着头,连忙道歉。
    看了眼外边儿的天色,马佳氏开口,“难得出了月子,走吧,我们去延禧宫看看。”
    “啊?”小主说去哪儿?延禧宫?
    见小主真的直接往门外走去,吓得赶紧跟了上去,小主找纳喇小主做什么?该不会是去找纳喇小主算账的吧?
    可不是已经查出来了吗?推人的不是纳喇小主……
    延禧宫。
    坐在宫里无所事事的康熙再次感受到后宫嫔妃的悠闲与无聊,不过,章佳嬷嬷说得对,可以给肚中孩儿胎教!
    康熙以前可没听过这个词,不过看章佳嬷嬷与金嬷嬷一众人没有半点儿异样,康熙也不敢提出来。
    装作自己也很赞同,的确,如果胎儿从肚中就开始学习,将来必定是个神童。
    然后,康熙就开始给胎儿背《千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