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页
可是难啊!这些天领导们坐在一起,天天开会研究,吃不好睡不好。
深市虽然没有中央和资金扶持,但人家手里有自主权,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渐渐摸索出些方向来。
他们这里,既没多少自主权,也没任何经验。
哪里利益是可以让的,哪条底线必须是严格遵守的,合资企业姓“社”姓“资”,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这些天领导们把相关政策,以及宋幼湘拿来的合同,几乎是逐字逐句地在分析研究。
政策间的那个度,特别难以拿捏。
宋幼湘这些天每次去汇报工作,都能发现主管领导的发量,一次比一次要稀疏那么一点。
“小宋,看什么呢?”领导给宋幼湘送来的文件签了字,一抬头就见宋幼湘望着他头顶上方出神。
目光里似乎隐隐有怜惜。
怜惜?
宋幼湘有些心虚地收回视线,拿好文件,“没什么,领导,没事我就先回去了。”
领导点了点头,等宋幼湘走了一会,才有些后知后觉地发现,今天宋幼湘没在他耳边催优惠政策的事儿。
改性儿了?
这可不像宋幼湘啊!
宋幼湘当然不是改性儿,是这事就不能逼得太狠,差不多就行了,她的目的是让新厂在前期能更好地生存,而不是跟政府争利。
领导正疑惑着呢,宋幼湘又倒了回来,站在门口叩门,领导立马警惕地看着宋幼湘。
“结果这两天就能出来,你先稳住港城那边的同志,让他们放宽心,能争取的我们尽量再争取,别催。”话是这么说,看到宋幼湘回来,心好像安了些呢。
宋幼湘一脸您怎么能这么想我的表情,“看您说的,我不是为这,是我这里有个跟新厂房相关的设想,做了份简单的方案,忘记给您过目,您看看。”
领导目光怀疑地看着宋幼湘,迟疑地接过薄薄几页纸的方案。
“工业园?”领导目光顿住。
他抬头看向宋幼湘,宋幼湘点了点头,示意领导继续往下看。
蛇口应该是国外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园区,但这个观念这时候还没有被普及,内陆各省也暂时没有这方面的规划。
宋幼湘本来也没想起来这事,还是跟考察队争论的时候,突然触发记忆的。
建设工业园区,不管对政策还是对企业,都是互惠互利的,不能说百分百全是优点吧,但肯定利大于弊。
宋幼湘的方案只是个提议,按照上辈子的经验,和对工业园的了解,提了些可行性建议,具体怎么设计规划和执行,还得靠政府。
毕竟现在的环境,和她上辈子进驻成熟的工业园区还不一样,不能拿上辈子成熟的经验来套用。
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候首开先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宋幼湘直接给领导丢了下大雷。
和当初蛇口的开山炮差不多。
第八百三十章 精准定位
领导表情从凝重到复杂,看出这份方案的潜力内心激荡,却又因为郑市的情况,而越发冷静。
哪怕宋幼湘没有写得很详尽,只是一个设想,领导也看得出工业园的资金投入有多大,但政府没多少钱。
和投入成正比的,是工业区的发展潜力。
“小宋啊,你可真是会给我出难题。”领导重重地抒了一口气。
说是这样说,但领导眼里对宋幼湘的欣赏简直要溢出来。
难怪他听说宋幼湘没分配来时,就有几个大省抢着要人,现在领导只庆幸,这样的人才留在了郑市。
“行了,这份方案我会汇报上去,该催的我替你催,回去好好工作。”领导冲宋幼湘道。
宋幼湘保持笑容,“谢谢领导,辛苦领导了!”
如领导所说,没隔两天,宋幼湘就收到了开会通知,具体的优惠政策已经商定出来。
优惠力度肯定和特区的没法比,但较之最开始,松泛了许多。
宋幼湘很满意,考察团队在凝眉思考,要求暂停会议,他们团队私下开会后,最终“艰难”地点下头来。
这个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直接签定三方合同。
而之后的工作,主要将由宋幼湘主持,考察队回去汇报工作后,邱太会另外派人过来协助宋幼湘。
宋幼湘提出的工业园的方案,省里也在仔细研究可行性。
省里各局很快组织人员,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前往深市调研取经,而因为这一提议,新厂房的具体选址再次搁置。
不过宋幼湘也不急,她需要出差一段时间。
新产品的没有现成的生产线引进,需要专门定制,如果国内技术达不到,可能还需要出国考察。
“这是京市,沪市及苏省几家大厂给出的报价。”回到厂里,廖秘书把新收到的报价单和她整理出来的对比详情交给宋幼湘。
之前她们就把定制要求传真到了各厂。
“对比来看,京市和沪市的答复比较肯定,但京市的报价超预算太多,沪市的报价也有超,但超得不多,另外章工那边我问过了,他那边能安排一位了解工艺的技术员跟着出差。”
跟在宋幼湘身边近一年,廖秘书也逐渐能独当一面。
宋幼湘看了看对比表格,点了点头,“你通知章工那边,下午三点开会,我们先去沪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