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 第632节
“妹婿别急!”
刘武周倚宋金刚为臂膀,还真是不敢惹他。
看宋金刚发作,连忙认怂赔礼。
又说道:“这一仗要是打赢了,咱们就不必急着运财货了。”
“主公糊涂!这一仗输赢不重要,结社率打这仗的目的不是为了继续进军而是为了退兵!”
“退兵?
不能吧。
今日军议之时,他还特意说了,敢言退兵者斩。
此番尽诛唐军不要俘虏,之后就兵进关中直取长安。
我看他说这话的时候那模样,不像是假的。”
宋金刚摇头道:“主公识人之能自然不差,可是这事不是识人,而是认事。
阿史那部师老兵疲军无战心,怎么可能还往长安打?
就算他们能打进关中,又哪有人帮他们管理地方?
最后不还是要靠咱们?
说句难听话,河东之地归主公掌管,他们或许还能放心。
可若是加上关中,那咱们凭什么还要看他眼色?
他又为何信咱们?
这种事对于阿史那有害无利,他又为何会做?
是以其退兵已经是必然。
越是说得这般杀气腾腾,越是口不对心。
这一战他当然是要打的,不打的话他也没法回草原。
不过到时候他拍拍屁股走人,我们又当如何?
河东我们站得住么?
他不肯讲真话,无非是为了打仗的时候,让咱们顶在前面送死。
若是易地而处,我们也是一样。
这话哪里能信?”
刘武周的脸色这才凝重起来,发现自己确实有些利令智昏。
原本自己也是个精明人物,不至于被人耍得团团转。
说到底就是自己火并王仁恭之后走得太顺,此番下河东简直是易如反掌,以至于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开始打起长安的主意。
正如宋金刚所说,自己要是进了长安,肯定也就不受突厥人控制了。
还想着自己全盘接收李渊产业日后问鼎中原,现在才发现自己险些给突厥人做了替死鬼。
他连忙看向宋金刚:“那现在该当如何?”
“若是末将所料不差,突厥人现在应该防着咱们转运财货。
说句难听话,末将不怕沿途盗匪,倒是怕这帮突厥人心存不良。
若是他们劫了咱的财货,咱又去找谁讲道理?
如今只好来个法不责众,把其他诸侯请来,大家共同转运财货。
先把财帛都运到晋阳去。
等咱们到了晋阳,再做道理也不晚。”
刘武周皱着眉头犯起了难:“要是这样,岂不是大家都知道突厥人要跑?
那打仗的时候,是否还会用命?”
“主公!现在这时候了,你当谁还不知道突厥人要逃?
大家无非看破不说破,这件事我感觉几位都不会拒绝。
至于说打仗,这倒是不用担心。
大家不但要打,而且还会打得更卖力气。
毕竟这一战打不好,咱们都得扔在这。
现在咱们的活路就只有一条:战败唐军从容撤兵。
这一战关系大家的性命,谁敢不用命?
咱们虽然要走,但是不代表徐乐、李世民他们能赢。
这一战……不会有赢家。”
宋金刚说到这里又是一声叹气。
自己下河东的时候也得罪了金狼骑和执必部,无非是靠着李渊这个强大外敌以及自己的能力,才让他们暂时没发难。
可是等到退兵之后,自己可就没了保命的手段,到时候自己又是个怎样收场怕是就难说得很。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归去来(十八)
战场的形势变化,比所有人想象的更快。
就连徐乐都没想到,以薛仁杲交换绛州百姓的事情,会引发一连串的变化,进而印象了整个河东战场。
他最早想的不过是在联军内部制造矛盾,同时给联军压力,让他们变得焦虑担心,生怕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归根到底还是打击士气。
但是他没想到,这件事最大的威力居然不是作用在军队士气上,而是作用在了整个河东局势上。
晋州民变!义民杀突厥守将以自立,虽旋即为突厥兵所败首领被诛,然城中大火三日不熄,突厥军储损失大半!石州降兵叛乱,攻杀主将随后围攻城池。
附近兵马前往讨灭,却又为民军所困,竟致彼此不能呼应,如今形成僵持。
张难堡守军降而复叛,据城池以自守,重新打出大唐旗号!一连串的民变如同雪片般报到了结社率面前,刘武周等人自然也就得到了消息。
突厥此番进兵势如破竹,军队推进的速度极快。
沿途州县不堪一击,不是被攻破城池就是开城投降。
原本突厥人不善于攻坚,又缺乏攻城器械。
如果一座一座城池攻打,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打到柏璧。
之所以能有如此进展,除了李元吉的倒行逆施,也离不开李密这些暗子的帮手。
按说这些人帮助突厥,自然也是有所求,至少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支持裂土封疆。
但是突厥的残忍与贪婪,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这帮人所到之处几乎是如同蝗虫过境,也别说李渊,就是这些主动投诚的也是妻子财帛不保。
这一来彼此之间也少不了矛盾冲突。
不少人之前还欢天喜地迎接突厥,转头就被自己迎进来的突厥兵一刀砍了脑袋。
就连柴孝和都因为和结社率的冲突被押在晋阳牢房里面,两方的合作关系其实已经是彻底断绝。
尤其是李密战败之后,突厥人就更是认为他失去了利用价值,对于他的部下也就更看不上眼。
除了极个别的地方豪强能够控制自己居住区域外,其他人基本都是沦落为和其他百姓一样的下场。
突厥人一方面靠着暴力手段压迫百姓,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力严重不足。
毕竟突厥兵马就这么多,你要往前走,沿途就留不下多少人。
如果处处留兵驻防,那部队走不到关中怕是就要散了。
所以突厥只能采用沿途城池以少量士兵驻守的方式,主要的防卫兵力来自于刘武周的部下,再就是降兵降将。
突厥人原本也防着这些降兵,不过考虑到这帮人都是没骨头的软蛋,不敢和自己厮杀,也就不怕他们。
一方面定下残酷的惩罚手段,谁要是存有二心,不但自己要死,家族也要杀个干净。
另一方面又鼓励检校,谁要是能出首身旁之人谋逆背反举动,就可以获得被检校人的全部财产,若是功劳突出,还能获得突厥武士的待遇。
这一整套管理手段,都是阿史那部落治理草原奴役其他部族时就总结出来的办法。
靠着这手段他们可以威压草原,想来控制河东也没问题。
反正有胆量活着敢冒头的,之前也杀得七七八八,现在剩下的没几个豪杰。
再用这套方法,按说就足够了。
没想到绛州释放百姓的事情,就像是开了闸门,随后引发的风波,已经不是阿史那所能控制。
被突厥人欺压惨了的百姓,以及被他们随手丢弃甚至加害的豪强,发现突厥人也不是那么厉害。
绛州的百姓得了一条活路,自己为什么不能?
既然拼命能活命,那就拼呗!天下间也不是只有云中民风剽悍,都是过苦日子的谁怕谁啊?
随着这种起义爆发,突厥人后方不稳兵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一开始还是义民小打小闹杀人放火,可是很快就有降兵参与其中。
包括地方上的豪强大族,都已经插手其中,这情况可就不好收拾了。
起义从一开始的一怒兴师,变得越来越有章法,也越来越正规化。
起义成员里面军人越来越多战斗力也逐渐提高,已经有些地方据地而守,和突厥兵形成僵持。
周边兵力勉强自保就不错,根本没法将其剿灭。
这可就要了突厥人的命。
如果这些城池失守,突厥人就没了归路,而且也没了粮道。
到时候就是进不能进,退也退不回去,这些人就等着埋骨于此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坏消息传来,李世民的部队得到了增援!增援他们的不是关中唐军,而是本地的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