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赵氏不由得暗地里咂舌,自己跟相公在京都开食肆也快四年,见过的京官儿也不算少了,上至四品五品的,下到没品阶的吏目们,京都这地界儿,当真是街边掉下瓦来,砸中十个人,就有八个是做官的。
他们如今可不像在桃花村的时候那么没见识了,但像自家大哥这么有排面的,还真是不多。
因此一回来,他们便只见到了大嫂还有几个侄儿侄女。
都说居移气,养移体。周如玉做了好几年的知府夫人,沈伯文的内宅都由她一手打理,南阳府官家女眷们的来往亦是不少,她如今周身的气度,远非离京前可比。
不仅是惊到了赵氏,就连沈老太太也一时之间没敢认。
这还是当初在桃花村里,只知道埋头做活的那个大儿媳妇吗?
不过老太太的注意力只在她这儿停留了一时半会儿,就立马转移到她最记挂的大孙子身上了。
“哎呦我的珏哥儿啊,怎么瘦了这么多!”
沈老太太拉着大孙子的手,心疼得不得了,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口中不住地说瘦了瘦了。
沈老爷子虽然没说话,但眼中也是这个意思。
沈珏今年十六岁,放在现代,也是能上高中的年纪了,青春期的男孩子,身体发育极快,倒不是没吃好的缘故,在家和在紫阳书院的时候,饿肯定是饿不着的,他饭量也不小,只不过是因为抽了条儿的长个子,横向发展的速度比不上竖向发展的速度,因而才看起来瘦。
他是个温和的脾气,半点儿没有不耐烦,任奶奶念叨,还时不时地笑着应上几句,老太太得了回应,更来劲了,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还把桌上的点心推到他身前,让他多吃点儿。
至于霁哥儿,因着不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沈老太太的疼爱就没那么深厚了,不过再怎么说也是小时候带过的孙子,让大孙子吃点心的时候,倒也没忘了小孙子。
到了沈珠这个大孙女,这份儿关心就又薄了一层,许是几年未见,生疏了点儿,不过阿珠嘴甜,跟她小姑姑又越长越像,越来越好看,几句话就哄得沈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瞧着也是祖孙一派和睦,其乐融融。
对儿媳妇儿就是面子情了,随意问了几句,还大多数问的都是关于儿子的事儿,说罢就照料孙辈去了。
不过周如玉也并不在意,气定神闲地端坐在椅中,端起丫鬟方才上的茶,慢慢地饮了一口。
随即便跟旁边的这个身着银红马面裙的小娘子说起话来:“玉竹今年多大了?”
她虽然语气温柔可亲,但姚玉竹还是不自觉地有些紧张,“回大舅母的话,今年已经十七了。”
“不用这么拘谨。”周如玉失笑:“都是一家人,说话随意些就好。”
姚玉竹便露出个腼腆的笑,心下丝毫没有放松,反而更加局促不安起来。
一开始她还真的以为阿娘让自己留在京都,是为了陪伴外祖母,可随着自己都及笄了,爹娘还没有把自己接回去的打算,问便是让她安心待着,她又不傻,怎么看不出来双亲的打算。
她跟表弟,这怎么可能呢!
不是她妄自菲薄,只是出身商户人家的女儿,和四品官家的嫡长子,压根儿就不相配。
娘还跟她说小姑姑的事儿,可这怎么能相提并论?自己又没有个进士兄弟!
大舅母此时对她越和善,她便越发觉得坐立难安,恨不得赶紧回长源县去。
“屋里这么热闹啊?”
沈伯文挟着满身风雪,掀了帘子进来,玩笑起来。
方才一直没怎么说话,自个儿坐在旁边,捻着花生米,乐呵呵地看着孙辈们热闹的沈老爷子一听这声儿,眼睛顿时亮了,“回来了?”
“是。”沈伯文放下帘子,也挡住了正要挤进来的寒风,走到老爷子的下首坐下,应了一声。
同老爷子说了几句话,他看向对面,一眼便扫到了那个有点儿眼生的小姑娘,心下了然,问道:“这是玉竹吧?”
姚玉竹起身同他福身见礼:“玉竹见过大舅舅。”
“不必多礼。”沈伯文笑了笑,又道:“可曾认字?”
姚玉竹不明所以,但还是乖顺地回答:“认识的。”
“识字好。”沈伯文从袖中掏出一支笔来,递给她,温和地笑道:“看来舅舅这份见面礼倒是没准备错。”
长者赐,不可辞。
姚玉竹双手接过,又道了谢才退回去坐下。
沈伯文送完见面礼,这茬儿就过了,正好沈老爷子问他路上顺不顺利,还有方才陛下召见的事儿,父子二人便交谈起来。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的差事还没下来, 沈伯文无事,正好趁此机会休息一段时间。
不过说是休息,但也没完全休息, 老师家中是必要去拜访的,还有谢阁老与褚阁老府上,以及师兄们和几位好友那边, 都不能落下。
除此之外,听说他回京, 递了帖子求见的人也不少,沈家最近这些天门前都车来车往的,好不热闹。
沈伯文心道自己刚刚回京, 行事不好这般打眼,便只挑了几个关系亲近些的见了,其他的一概以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为由推了。
“你这倒是会躲懒,我还以为你当真病了。”
谢之缙坐在沈伯文对面,手中捏着一粒白子, 打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