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这几天,老太太带着媳妇儿把家里攒下来的茄子萝卜豆角啥的,洗干净了切片,该腌腌菜的腌咸菜,该晾干的风干,好留到冬天有菜吃。
有能干的儿媳妇们帮忙,沈荷还没觉得多累呢,活儿就干完了。
姜大兄弟几个也很勤奋,下了工也不歇着,日日拿着斧头到后山去砍柴。
到了秋日了,家里该准备过冬的柴火了。
以前姜大兄弟几个要去后山砍柴拖回家,今年村里闹了蝗灾,村子后面不少树木都让蚂蚱给吃没了,光秃秃的留着也活不成了。
村里人叹息两声,把枯死的树木砍了捆好抱回家。
崽子们照例跟着老爹叔叔们去外头捡柴火。
如今老姜家的三只母鸭子和十来只母鸡很是争气,每天都能下七八个鸡蛋,隔天也能攒上一两个鸭蛋,家里虽然人多,可现在日子不是那么好过,也不能跟以前一样,一天吃个炒鸡蛋啊,炒鸭蛋的。
现在这时候,大溪山的媳妇们都把家里的鸡啊鸭啊,当祖宗一样供起来,下了蛋一个个攒起来等攒够了一筐,就让家里的男人们背到县城去换些钱啊票啊,回来家里日子也好过些。
今个儿,陈秀英妯娌仨又捡了小半篮子鸡蛋,家里的鸡蛋攒的不少了该带去县城卖掉了。
别的不说,姜四最近心情是真好,老大老二在家里都有活儿,只能他自个儿去县城了。
不过有好兄弟树根儿跟他一块去,姜四一路上也不寂寞,兄弟俩打打闹闹跳上了去县城的拖拉机。
姜二在后面看着,又欣慰又有一腔慈爱老哥心,觉得自己弟弟长大了,不由得泪花汪汪。
许春秀端着面盆从灶房出来,瞅见自家男人在门口抽风,翻了个白眼儿开口道,“你干啥呢?”
姜二抹了一把沧桑的眼泪,“崽子长大了要嫁人了。”
许春秀:“.......”
吃了早饭,一家人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都忙得很。
许春秀也没功夫管姜二这个棒槌,现在上头政策三天两头的变,也不知道啥时候知青就能回城去了,她得赶紧时间给知青烧饭,能烧一天是一天,多赚一天的工分那就是钱啊。
财迷四丫妈表示不能放过!
过了九月,四丫就一岁半了,乡下的小娃儿大都是这时候给断奶,大溪山给娃儿断奶的方法很特别,就是切块姜抹在母亲的胸口,小娃儿吃上一口觉得辣辣的,时间长了就不想吃了。
小四丫也是这样,沈荷切块小姜,蘸了点儿给许春秀,小胖囡在炕上玩布老虎,看见奶奶和妈妈进来了,跟个小鸭子一样摇晃着小短腿儿扑了过来。
“妈,肚肚饿!”
小丫头还想吃妈妈的奶呢,小脑袋直往许春秀胸前拱,听说村里的小娃儿断奶都哭的撕心裂肺,跟小花猫一样。
沈荷婆媳俩都挺紧张,屏住了呼吸看小丫头吃奶,结果这丫头跟蛋娃儿一样,刚吃了一口奶,就“啊呸”一声,吐着小嫩舌头,“辣!”
说完还吐着小舌头直哈气,这小模样把婆媳俩都给逗乐了。
沈荷给小丫头做了碗鱼肉丸,小丫头不乐意吃奶了,倒是奶给做的鱼肉丸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许春秀见了挺高兴,放心去知青点烧饭了。
其实这村里的鱼啊虾的都不缺,就是村里人各忙各的,整天就是上工就是忙家里的事儿,谁也没那心思去村口的下雨网,摸鱼弄虾的。
可老姜家不一样啊,家里几个好大儿都孝顺的很,知道老母亲喜欢琢磨吃的,家里没有肉啊啥的就多去外头套些鱼虾回来。
到了下午,姜四和树根儿满载而归了,老姜家一筐子鸡蛋半筐子鸭蛋换了三斤粮票和一斤糖票,还有半匹老粗布。
今年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大家日子都不咋好过。
城里的物价飙升,在黑市活动的人就更多了,为啥啊,黑市物价便宜啊,比供销社、副食品店实惠不少呢。
前头沈荷在副食品店认识了的那个中年女售货员,也是个大客户,这年头能在副食品店当售货员,家里都是有关系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差钱儿,光是她一个人就要了一篮子鸡蛋,说是乡下的土鸡蛋有营养补身子,要拿回家给小孙子吃。
因着沈荷送的驱蚊小香包很是管用,女售货员见到姜四特别热情,又是给塞点心又是塞糖果的,还问姜四能弄到红枣山核桃之类的山货。
要说去这些山货,在以前很容易弄到,毕竟大溪山靠山吃山,后山就有野核桃树,可惜经历了一场蝗灾,今年是别想吃到了。
姜四抱歉摇头,女售货员虽然遗憾,也知道今年的情况,遂罢了。
眼看着秋收假期就要过去了。
今年村里小学开学,蛋娃儿也要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去学校了。
这样一来,留在家里的就剩下双胞胎和小四丫了,老太太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蛋娃儿听了黑娃儿的话,觉得自个儿是光荣的小学生了,是妹妹们的小哥哥,要多帮奶干活,孝顺奶奶,不让奶奶这么累。
这些蛋娃儿小哥哥都记得牢牢的,
第二天天还没亮,蛋娃儿小哥哥就从炕上爬起来,打着哈欠坐在小杌子上,眼巴巴瞅着鸡窝和鸭窝,就等着帮奶奶捡鸡蛋。
可是蛋娃儿等啊等,就是等不到家里的母鸡和鸭子下蛋,小家伙儿实在是忍不了了,就钻进鸡窝里对抓着一只鸡往鸡屁股瞅,窝里进来了奇怪的生物,母鸡咯咯哒叫,许春秀翻了个身子,睁眼瞥了一眼,外面天还黑着,嘀咕了句又睡过去了。
--